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南机械经验--合理的定位是考研成功的关键

2022-04-08 09:17 作者:机械工程考研  | 我要投稿

我以初试383分(分数线370)、复试267(满分300分)的成绩于今年成功上岸中南大学机械专硕。直到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出现在拟录取名单的那一刻,长达一年多的漫长跋涉终于走到了理想的终点。途中的坎坎坷坷、快乐与辛酸千言万语也道不尽,只想借助机械工程考研公众号提供的本次活动机会,为后来者提供这一年征程的不足珍贵的经验。

回顾这一年的备考历史,从择校、准备资料、刷题背诵,我觉得:万事开头难,对自己以及考研这个事情有合理的定位才是关键。

首先是要认识到考研日益严峻的形势。考研人数的激增,国家线的大幅上涨(今年工学专硕涨了10分),二战三战人数比例逐步提升,都意味着考研这个大漩涡越来越残酷。当心中落下考研的决定时,就要对后面的备考过程足够重视,千万别听信所谓“天才”在短时间内通关考研的故事。

其次是充分了解自己的秉性以及志愿。不妨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我想要考什么层次的学校?

我以后想去哪发展?

我能保证学习的时间和质量可以达到考取目标院校的要求吗?

我是那种一天可以坐12个小时而能保持精力集中的人,还是学了一定时间就要放松的人?

我的本科阶段能总结出一个不错的简历吗?如果不能,我要在初试考多少分才能弥补这项在复试的劣势?

我能不能承担考研失败的后果,是否会二战?

……

我希望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正在择校的考研人,不要做一个心比天高、年年冲顶尖院校却失败的冤大头。每当我看见这类新闻时,我总会欣赏他们的理想主义,但是考研是一场比拼实力与运气的现实主义者的搏斗。

这里以我为例,简要谈一下我当初考研的想法。

我原本打算学日语去日本留学,但是疫情的出现让我放弃转而选择了考研。我了解到考研是一场淘汰率很高的持久战,有很多人考了几年都没考上,因此我决心把考研当做从大三下到大四的头等大事,学校课程不挂科即可。

我本科是武汉理工,这是我高考失利的结果。这股心气使我决定向985大学进发,然而985也有天差之别。

我考虑到:

1.我不是一个很坐的住的人,我可以保持一天数个小时的高效学习,但是不可能做到譬如早上6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的作息;

2.我是湖南人,与北上广相比,我更倾向于去长沙发展,因为北上广竞争太激烈,压力太大。

3.我本科绩点中等偏下,几乎没有什么奖项和专利、实践,这意味着如果我考较高层次的985时复试会处于劣势。

4.大三下以及大四上的学校课程依然很多,意味着我的复习时间会被严重挤压。

因此我最后把目光锁定在了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综合考虑排名、学科、报录比、招生名额等因素之后,我最后选择了中南大学。在后面的复习备考中,我也没有因为太大的压力而感到沮丧,甚至每天还能抽出一点时间打游戏。

最后感谢机械工程考研公众号给了我参与这个活动的机会,我再在文末补几个复习的tips,希望能帮助大家。

1.不要堵这个学校专业今年是爆冷还是爆热,除非你能了解所有考研学生的想法。

2.数学做题切忌看着答案觉得自己把过程弄懂了,一定要蒙着答案从头到尾算一遍。

3.政治选择题可以利用微信小程序刷题,吃饭排队都可以用,也不花费什么思维量。

4.考研复习不要在视频课上花费太多时间,尤其是英语,个人觉得英语完全没必要看视频。

5.考前十几天可以开始背肖四,再痛苦也得背下去,最好能背两遍,考试才可以灵活编排(我政治80分)。

6.初试考场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严肃,这对调整状态很有帮助。

7. 备考过程中时间占比最多的是初试,然而事实上很多初试高分都倒在了复试上。今年甚至有个学校,初试仅仅只是进入复试的门票,复试成绩才决定是否录取。

在考研征途的起点,有高考失意想要扳回局势者,有心怀大志想要更上一层者,也有被裹挟在考研的潮流中的人。无论是什么原因让你们走上了这条注定艰辛的道路,我都希望各位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视作“本应得到的东西”,祝愿大家成功上岸!


中南机械经验--合理的定位是考研成功的关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