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PS5,以及下一个世代的大战

2020-06-12 22:15 作者:leooooii  | 我要投稿

PS5在凌晨终于公布了,带着一票大作,以及科技感爆棚的设计。


下一个世代的主机征战,要开始了。


微软从战略上似乎已经偏向于从主战场撤退了。当然正面确实打不过,独占作品不多,无法与PS对抗。因此选择布局游戏订阅,全平台化,本该是主机独占的,在PC上也能玩到了。


游戏订阅制,微软耗重金吸引用户,港服首三个月只需10港币,正常订阅价格也很低廉。从数据来看,疫情期间XGP的订阅量增长十分迅猛。有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就不难再做文章了。比如早年的腾讯,QQ用户群体庞大,但一直无法变现,直到其将游戏与社交捆绑。索尼在这方面动作不大,趋于保守,毕竟掌握着现有江山。PS NOW业务水波不兴,每月加几款游戏,不大力烧钱,慢慢推广。


自己亲历了微软策动的“跨平台联机”。在几年前,微软提出想跨平台,索尼大手一挥:“门儿都没有。”但现在,跨平台联机游戏已经遍地开花,索尼就是不愿意,也不行了。微软的策略:既然我竞争不过,那就再放一些外来者进来。


索尼在这个世代的胜利,会延续到下个世代。PS3时代跌的跟头,PS4没有重蹈覆辙,PS5上更不会。老生常谈的主机性能,主机性能要建立在相同量级的游戏竞争力上。你十个独占,人家一百个,这还怎么打。更不用说,两个主机的计算性能差距并不大,而且PS5的高速SSD看起来更诱人。


两大主机从设计上比较,简直云泥之别。微软的小铁箱,只能用“朴实”形容了。从过去的一年看,不像微软着急地公布这个,说明那个,索尼一直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公布硬件信息,颇有稳操胜券的姿态。至于主机价格,索尼一直没有公布,微软也没有公布,已经到了六月,两家公司要做最后的博弈了。


老任以IP立命,第一方作品拉动80%的业绩。不管什么世代,其核心竞争力都不在硬件上。除非自己昏庸,搞砸所有IP,外来者很难撼动任天堂。


主机和PC,我不觉得会出现一方独大的场面,至少在几个世代内。反之,双方会共同探索游戏业的发展方向,新的技术,新的生态。我更倾向于认为,双方共同进化,难分彼此。


扎实的EPIC。EPIC进入市场所采取的独占行为受人诟病,但抛开这一点,其大额度补贴游戏制作者,玩家,免费送游戏,都表明了其想要长远立足的决心。《堡垒之夜》赚的热钱用来干什么?扎扎实实地建立游戏平台,游戏生态。玩家在《堡垒之夜》氪的金,一部分变相地从EPIC平台流回了玩家手里,也流到了其他游戏开发者手里。大家都受益,这是最好的商业生态了。EPIC已经占据了15%的市场份额,这个份额应该再大一些,赶在《堡垒之夜》熄火前,到40%左右。


Steam一直勤恳耐劳。EPIC来了,不说什么。育碧的新作不上架了,也不说什么。EA气势汹汹走了,又悄悄回来了,也不说什么。大的小的制作厂商,走的,延期登录的,都不说什么。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雨,我都在首页贴横幅欢迎你。不为争夺用户动歪脑筋,只默默加大游戏打折力度,还有悄悄开始做《半条命3》。


可爱的Stadia。我想称之为小半个瑞幸咖啡,噱头做得足,用户体验差。前几天看到新闻,Take Two老总抱怨:“Stadia当时宣称的很多技术根本就实现不了,这让我们非常受伤。”技术细节,游戏内容,体验都可以改进。但最重要的,Stadia能否在下一个世代大战中崛起,关键不在外来者,而是它自身。以谷歌爱砍项目的尿性,Stadia说不准哪天就被撤了。Stadia更像是谷歌用来训练服务器,大数据的。谷歌从Stadia身上赚的钱,和主要的广告业务比起来,可能九牛身上的一根毛都不够。


国内的云游戏平台,这个就不提了。没有可比性,自己过家家就行。


飘忽不定的育碧。和Stadia联手,和EPIC联手,游戏新作绕道Steam,近乎于执着地推广自己平台。值得一提的是,前几日波兰蠢驴的市值已经超过了育碧,一跃成为欧洲第一大游戏公司。要知道蠢驴近几年主要精力都只在一款游戏上——《赛博朋克2077》。不独占,不搞幺蛾子,也不贵,用口碑来证明公司价值。


作为一个玩家,我购买PS5的原因很简单,独占游戏(限时的或永久的)。一些帧率不太影响体验的游戏,我也习惯在主机上玩。主机有一种专注的“游戏感”,PC,在打开游戏前,有很多分散精力的元素,网页,视频,社区,直播等等。一不留神,时间就溜走了。有这精力,练一练《仁王2》,说不定就打过BOSS了。


PS5,以及下一个世代的大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