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相恋这一主题的写作思考——我爱你,此时此地,但全心全意
写在前面的话。
“暗恋”、“虐恋”、“相恋”,三个我都写完了……纯主观,纯个人价值输出……而且很多地方可能还是没有办法用语言准确地全面地表达出我的实际想法。
下次我想讨论“群像戏”的同人文。

一、相识
那就先从标题的那句话写起吧,先讲两个小故事。

1、一次和朋友一起逛街,她看着MK的包包,试了又试,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没有买。她跟我说怕背这个包包,其他人会背地里说她虚荣、拜金……我很惊讶,跟她讲:你买不买这个包,是因为你自己喜不喜欢,或者你自身的其他考量,永远都不是别人说什么啊!
2、很久前看到的一篇文里有一段情节:
小A为了救小B,导致自己受伤。
大家起哄:小A,你是不是爱小B?
小A:是啊~
大家:你是同性恋?
小A:我不是,我只是爱他!

看吧,大家真的太喜欢给一件事情贴标签了,貌似只有这样,才能围绕着这个自以为的定义展开一些他们自嗨式的探讨。但是喜欢啊、爱啊,都是自己的事儿啊……
我爱他,不管他是男是女、不管我是男是女,只是爱他。和他在一起幸福、痛苦,都爱他,因为爱就是全部。所以别在意那些所谓的别人贴给自己的标签,请只在意自己爱不爱!
有人会说,这是不是恋爱脑啊?似乎有一种不听劝的感觉。
确实,似乎很难说清楚到底什么情况下是恋爱脑,什么情况下是坚持真爱……因为如果真的投入去爱,是不可能不是恋爱脑的。不过后来我仔细想了想,杜绝恋爱脑的关键,可能是在爱对方的同时,清醒地爱自己吧。
这或许就回到了标题的那句话——我爱你,此时此地,但全心全意。
我不会许诺你一生一世这样的大话,不会在爱你的时候忘记对自己好,但也不会因为一些所谓的阻碍轻易地放弃爱你。
总之,此时此地,我爱你,这是我现在在做的无比重要且正确的事情,你不必跟我反复确认,我会让你相信,此时此地,我的爱意人尽皆知!
可能会有那么一天,我不爱你了,可是曾经的日子里,我一定让你感受到自己因为我的爱,是幸福的。我不会辜负这段情感,不会辜负你的回应,不会辜负那时的自己!
其实我还蛮会讲情话的嘛……(害羞ing……)但是这里又要多啰嗦一句,有人会说,这和那种玩弄感情的情场高手有什么区别?他们也会说,自己每一段感情都是认真对待、全心全意的啊?就比如很多剧情都会把艺术家们塑造成海王,大有一种“万花丛中过,片叶沾满身”的既视感!他们谈情说爱的本领应该远远超过上面我写下的每一句,这又怎么算呢?
我也会想这个问题,在写作中如何塑造一个形象,他是睿智的、通达的、理性的,他对待另一半的态度是明确的、通透的、不容置疑的,同时,又不用非要给他背上个贞节牌坊,要求他必须从一而终的。
后来慢慢思考,我的解答可能是:渣男和海王在爱人和爱己中,嘴上说着爱人,心里是在爱己;而正常的爱恋关系应该是,嘴上明确告诉对方爱人爱己,心里也是一样爱人爱己,实际做的会是爱人大于等于爱己。
怎么说呢,类似于,我爱你,也爱我自己。我会照顾你的情感需求,但也会关注自身的真实感受。如果有什么事情发生,我绝对可以毫不犹豫地为了你去死,你不用怀疑这一点,因为我爱你。但是也会因为什么事情发生,我从自身感受出发,可能会选择离开你。但不管哪一种结局,我都会明明白白讲给你听。我们之间没有嫌隙、没有猜忌、没有拉扯和纠结,只有全心全意的爱。
这是我对相恋这两个字的第一层读后感。
二、相守
曾看到一位作者太太写的一段话,他说他不太关注两个人是如何确认关系的,因为他更愿意相信一见钟情,准确的说,所谓的日久生情肯定也是来自于一见钟情!
“我以为我看够了阳光,它泛滥得多廉价而寻常,直到与你人海相望,才知我从未曾真的见过阳光。”
所以当两个人由一见钟情开始慢慢靠近彼此,慢慢有了很多的互动之后,那么在一起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这个时候加一个仪式感很重的告白则有些略显矫情了。
我倒是很同意这位作者太太的话,而且就我目前看到的所有写“两个人如何从心生爱慕到确认关系”这个阶段的故事来看,大部分的文章学生感很重……就,怎么说呢,不太像成年人能干出来的事儿……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不写前期的告白,写后面确认关系后的相处,如果没有什么特别激烈矛盾的剧情穿插的话,貌似就会变成流水账式的描写……当然,你也可以说,日子就是这样平淡如水的,或者说,作者太太希望他们的正主在平行世界里可以过一点儿安生的日子。这倒确实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既然说到这里了,那我一定要提一篇文:小金鱼啊小鲤鱼的《人间喜剧》。这篇文是一个系列的最后一篇,前三篇讲的便是两个人如何确立了关系,如何分手,又如何破镜重圆的。作为最终篇,我本以为它会写一些稀疏平常的日常生活而已,结果它直接架空到了两位正主的老年生活,90岁的时候。通过一段杂志的专访,把两位的生平事业上遇到的事情一一展现。我非常佩服作者太太这样的创意写法,因为它巧妙地避免了那过于平淡的叙事手段,进而让我们从第三者的角度看到了一段伟大的爱情走到风烛残年时,依旧熠熠发光。当然,这绝对掺杂了作者和粉丝们最最强烈和美好的祝愿,毕竟都是我们那么喜欢的一对儿人啊,希望他们前途光明本就不是什么错事儿啊……

好,安利结束,说回正题。
那通常剧情进展到相爱的时候,为了不流于平淡,就免不了一些俗套的剧情——误会分手、追妻火葬场、破镜重圆;英雄救美、顺势告白、情感加固;突发事故,伦理绝症、强行BE……总之就是似乎不安排点儿刺激的,剧情似乎会很难推进下去。
当然,这个事情就要看各位作者太太们的水平了,因为大部分的情节都是磕糖工具情节而已,我个人是不太喜欢这些太过戏剧化的情节的,因为真的很drama,现实生活中是不会发生的。
记得我们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的陈铭大师曾在一个节目里说过:(原话不记得哈,只是大概意思)我们什么时候需要爱,就是当你觉得你不需要爱的时候,那么你可以去爱了。我们都说爱情应该是两个齿轮的契合,其实不是,爱情是两个圆的相遇,他们组成了岁月的车轮,承载着两个人的生活,一路向前……
为什么突然想到陈铭的这段话呢?因为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很多时候,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将这个人塑造的过于完美了,所以需要一些突发的事故、状况来营造矛盾,来推进剧情。同理,现实中的我们也是希望找到一个完美的恋爱对象,两个人完美邂逅,完美契合,完美剧终。但是,实际呢?实际就是我们都有病,我们根本就不完美,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不完美将就,不完美疗伤,不完美谢幕……
我们的不完美总是有意无意地在伤害着彼此,没有理由,也同样没有托词。但“错得情有可原,不等于不造成伤害”……所以我们需要修行,这种心灵的成长不是让自己完美,而是让自己完整!完整到成为一个圆,完整到“不需要爱”,那么这个时候,去爱吧,去全心全意地爱吧,去没有伤害的爱吧。
有人会说,这说的太虚了,什么叫完整?
我想,一个完整的人,最基本的做法,至少是能意识到自己的缺陷和不完美。
推荐一篇文,‘住在七月洪流上’作者太太的《我从银河跌落》。水哥曾在一个节目里说过一句话:“破镜不可重圆,但枯木可以逢春。”当时听到这句话时我还想,这下完了,所有破镜重圆的情节都没法写了,可是这篇文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解释——所有能圆的镜子从一开始就没有破。并且他的破镜切入点恰恰是从两个人彼此暴露了自己的不完美引入的。
我们都有病,我们不完美,所以我们在一起,所以我们爱彼此,所以我们不分离。
三、分离
我曾经说我只能接受这样的爱情,必须从一而终的,必须至死不渝的,必须心照不宣的,只能念念不忘的,只能两两相望的,只能生离死别的。因为我始终想不通,相爱的人为什么不能在一起,相爱的人为什么最后会分离。

所以每次当我知道我cp”离婚“的时候,我都是瞬间崩溃的,他们打破了我心中的美好!我会怨恨他们,也会拷问自己,非要追究个谁对谁错……
(我没有说我的cp一定是爱情哈,我始终强调磕cp磕的是两个人之间真挚的情意,这份情无所谓爱情还是友情,就是一份人与人之间的羁绊,仅此而已。所以并不是说他俩结婚才是HE,而是他俩最终走向形同陌路、一地鸡毛(粉丝掐架、热搜飞起、老死不相往来、绝口不提对方),这才是我认为的BE。)
但是后来冷静下来想一想,其实cp”离婚“这件事情上,无关道德、无关品行,就像一首歌唱的——无关善良……人们不是总说那句话嘛:人啊,走着走着,就散了……所以当他们最终走到了”一别两宽“的局面,我们这些cp粉肯定会遗憾,会伤心,但对于我个人而言,在经历了两次cp风光大葬离婚现场后,我才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离别其实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我们改变不了什么,挽回不了什么,也指责不了什么;可能非要得到点儿的话,应该就是在别人”失败的婚姻“里学习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吧。
当然既然聊到了cp”离婚“,非要指责几句的话,我只能说,我心中纯良的他们终究还是败给了资本……资本让他们组cp挣钱,他们便就组了;资本让他们解绑单飞,他们便就拆了……如果非要说什么道德败坏,好像也没有,只是个人的话语权太弱了,仅此而已……
所以当我从最初的愤怒缓和过来,重新思考他们的关系时,一瞬间的感觉其实是替他们可悲。连自己的朋友选择权都没有办法掌控在自己手里,那个在作者太太笔下与自己情投意合、志趣相投、高山流水、并肩作战的好朋友、好兄弟、好知己、好爱人,现实生活中可能连普通朋友都做不成;全世界都认为我们应该是一起的,输入法都很识趣地联想着彼此的名字,曾经的同框画面美好的让人以为那些都是真的,但是最终共同好友们识相地尽量不提及对方,我们尽量避免碰见对方,全网都在嘲讽我们,这难道不可悲吗?
但是整件事情最可悲的,是我们似乎都没有做错什么……我们不需要跟彼此道歉,不需要跟任何人解释前因后果,不需要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赎罪,因为我们都没有错……
可是,真的问心无愧吗?
放弃对抗、放弃挣扎算不算是一种认输?认输算不算是一种对当初真情的背叛?背叛要不要说对不起?
如果非要走到分别的那一天,我们,可不可以,好好地道个别?

以上仅仅是对现实生活中我cp“离婚”的满纸荒唐言……一说到他们,我可以沉默,也可以说上几天几夜……打住……说回分离的写作。
很奇怪,我无法接受现实生活中的分离,但是却分外喜欢看故事里的BE。
可能是一个人最初的热忱随着秋日里的一场雨走向了无疾而终;可能是长时间的压抑随着某一个物件的破碎或者共同养的宠物的死去而崩溃倾塌;也可能是一次突然发生的背叛让你成为了我最爱的世界里最恨的人。
看《你好 刘家堡》这篇文里,截到了这段话:
香霞搂着她的肩:“英子,你恨他吗?”
英子摇摇头。
“那就太好了。”香霞说,“我后来才懂,爱和恨是一样的。”
特别巧的时候,看这篇文的白天,我听了一场辩论赛——2014年国际华语辩论赛哲理辩“犬儒主义是否是精神解脱之道”。当然,我是听不懂的,甚至看百度我都看不懂到底啥是犬儒主义。但是反方周玄毅的一句话我听懂了,他说:你怎么知道你不爱了?如果你天天问自己还爱不爱?还爱不爱?不用问,你还爱;直到当你有一天不再提及这个问题了,才是不爱了……
你明白吗,原来爱与恨的终点都不是“不爱了”,遗忘才是……
我要走了,想对你说的话月亮都知道,可惜今晚没有月亮。
应该庆幸吧,没有月亮,没有念想,没有爱与恨,只有遗忘……
所以很多时候,看到文章最后的分离,会给我一种未完待续的错觉。因为很多的分离写到最后,我都没有办法从蛛丝马迹中窥探到一丁儿他们已经不爱彼此的证据。甚至很多时候,都比不过一些“几句话故事”来的让人心里透心凉,比如曾看到过的一个:
--那人好眼熟啊。
--我前搭档。
--要去打个招呼吗?
--没必要……
导致看到很多文的BE结局时,哪怕写到他们已经开始了全新生活,找到了新的另一半,我都甚至会怀疑接下来是不是要开始背德了……
不太喜欢这样的分离,我想,一个好的分离,同样是可以有正向力量的。它告诉我们不要畏惧爱情的结束,因为爱情没有悲剧,爱了,恨了,不爱了,这都不是悲剧。
我们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幸福的,因此当分离的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没有狗血的争吵、没有宿醉的痛哭、没有巧合、没有事故,就是一天清晨,两个人认真思考,交心讨论后,可以平静地看着对方的眼睛说再见,彼此永远留在了对方的昨天里。然后太阳升起,然后“将你从前与我心,付予他人可”……
当然,其实这样很难,甚至无情到让人以为曾经没有爱过。甚至会导致一些错误的示范,比如影视剧里经常看到一些桥段——微笑着跟对方说“我们分手吧”,自以为自己很大度,但是看的我满脸问号……我可以释然,但我真的笑不出来……
好的分离应该会给人一种:我没爱错人,我也曾舍不得,但是我们已经明确了需求,接受了这个分离的结果。所以下一次见面,你还是那个与我很默契的人,你还是那个很懂我的人,你还是那个我曾经最爱的人,我们可以微笑着拥抱彼此,然后再一次说再见,没有期待,也没有遗憾。

至此,有关相恋这一主题,我想说的话就说完了。
最后的最后,疯狂安利《你好 刘家堡》……20W字的伟大作品,艺术品!作者太太R.K.B.就是写《鞍山旧事》和《魂断普吉岛》我cp镇圈神文的神级存在!出品必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