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之雄心,君之霸业——《马基雅维利通识读本》书评

俗话说“知人论世”才是理解一本名著的前提,在现代政治哲学学界兴起考察思想家与语境的思潮中,这点尤为关键。昆汀斯金纳便为此代言,给一度被西方公认是推崇心狠手辣、背信弃义的马基雅维利平反和立传,并介绍其观点成因。这本书也相当适合作为我们阅读《君主论》《论李维》等著的开胃菜。 本书既是昆汀斯金纳为“邪恶导师”马基雅维利的跨时空申冤,也是其代表剑桥学派对沉溺古典认识的施特劳斯学派的有力一击。 本书虽仅仅有六万多字的简短篇幅,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描绘了现代政治学开山鼻祖马基雅维利在文艺复兴初期从外交官、囚犯到史官的波澜壮阔的一生,并贯穿了这位失意幕僚对佛罗伦萨历任臣主的谆谆忠告和治国献策,通俗易懂,脉络清晰,文笔细腻。
马基雅维利本身其实是个矛盾体,他的思想之间存在张力,游走于古典人文情怀和实用功利主义的边缘。在中世纪基督教教化观念余音绕梁的意大利,马基雅维利的说辞诚然可谓石破天惊、大逆不道,他以一种近乎鄙夷的态度挑战了古典人文主义学者和神学家们呶呶不休的劝诲,但当他在与软弱说教分道扬镳的同时,他又试图从德性出发,用一张看不见的手中和派系冲突,用感发人的历史来教化民众。 这样的复杂情感也从侧面应证了这位思想家不得志的悲壮一生,在某种程度上,他时至今日都还算是怀才不遇的。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问世五百载仍背负骂名,多么令人扼腕。或许他自己便早已意识到这样的恶果,即便不受美第奇家族重用,即便被世人排斥,即便专制与共和交替的时代在未来终结,即便佛罗伦萨将忘记他的忠告,即便自己弘扬无德行恶之说将遗臭万年,他也要呐喊出来。因此,他不只是个现实主义者,更是一名理想主义者!马基雅维利说,“为了达到善的目的,必须要有为恶的准备”,他用著述与实行为自己的告诫作了最有力的注脚,他将最后告诫人们要认清真相,捅破人性这层虚伪的纸窗户,勇敢地走进这个邪恶的世界。 马氏振聋发聩之输出,就如法家的李斯、韩非在权谋争霸的变革年代大胆摒弃了仁义道德的理想主义学说,告诫为政者要敢于行恶、捍卫权力,拥护“法”、“术”、“势”,杀伐果断,力行大一统。马基雅维利的下场也正和韩非子那般令人怜惜,他们敢于揭露政治的阴暗面和人性的遮羞布,到头来最后却成为卑鄙无耻的代名词。 如果认为马基雅维利只是在谋计于王侯,那未免太狭隘了,马基雅维利告诉我们,在处处不在的凶残的人性较量中,每一个人都应变得敏锐和果敢。正如卢梭评价他道,“马基雅维利自称是在给君主上课,其实是在为人民上一堂大课。”
马氏的观点要义正如《孙子兵法》,还可运用到人际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职场领导术中,欲想生存和谋求地位,必须具备腹黑的城府。既要看透人性,更要玩转人性。盲目的慈悲是危险的,迂腐的诚信是收益甚微的,狡诈是世人在竞争中攀取名誉的必备手段。 我们不苛求自己成为权力的游戏里的官场不倒翁,但如果注定要成为时代的魔鬼,那就不妨做一位出色的撒旦吧。“如果你不能勇敢面对恶,那么你也没有资格去拥抱善!”
最后附上一些本书精彩的笔记摘要—— 〈序言〉 1.从美德的视角看,为善的优先性自不待言。从政治的角度讲,当时势不允许行善的时候,就该当机立断,下定为恶的决心。这是一个把握国运的君主必须具备的、审时度势的能力。否则,就会像马基雅维里家乡的政客们一样,在共和国面临危机的时候,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由此,他画出了自己与古典人文主义以及古典共和主义的重要界限:在适时的时候,放弃德性,坚持理性。这对主政者即君主来讲,以狮子的凶猛和狐狸的狡猾双重手段,对付复杂的政治局面,把握建国与治国的要领,乃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 2.在马基雅维里的思想中,不是不讲道德,而是不讲具有无条件优先性的道德;不是不重视美德的地位与作用,而是拒绝将道德置于一切事务的前置地位,将之视为一种后置的结果。 〈外交使者〉 1.让个人利益服从公共福祉的意愿;对抗道德朽败和专制统治的渴望;实现最崇高目标的雄心,也就是为自己和国家争得名誉和荣耀。 2.拖延是愚蠢的,表现得优柔寡断是危险的,战争和政治都需要果敢迅速的行动。 3.他们都不肯承认,如果自己能够努力抑制个性,去适应时势的要求,而不是企图用个性来改造时势,他们的功业会远为辉煌。 4.时势永远比我们的智力强大。 5.任何拥有嫡系部队和良好军备的人,无论形势如何变幻,都能保持优势地位。 〈君主智囊〉 1.我必须提醒所有的统治者,“安于前政权统治”的人永远比其他人“更有用”。 2.尽管时运是一位女神,她仍是一位女人,既然她是女人,就最容易被vir——真正阳刚的男人——吸引。因此,人们认为她尤其喜爱奖赏的一个特质是勇武。 3.她不再是一位潜在的朋友,而是一股不知怜恤的力量;她的徽记不再是丰饶角,而是变动之轮,“像潮涨潮落一样”永无休止地转动。 4.他暗示,时运女神甚至可能有些乖戾,渴望人们狂暴地对待自己。他不仅声称,“时运是一位女人,如果你想控制她,就必须对她粗暴些”,还说她事实上“更愿屈服于敢于侵犯她的人”。 5.和李维、西塞罗一样,马基雅维里也把赢取现世的名誉和荣耀看成最高的目标。 6.他的第一个根本论点是,“所有国家的主要基础”都是“好的法律和好的军队”。……第二个道理是,希望登上荣耀顶峰的君主不但应有强大的军队,还必须培养君主领导术的恰当品质。 7.如果我们的行动是源于对德性的渴望,而不是赢得荣耀的盼望,那么只要时运女神庇佑,我们反而最可能赢得荣耀,因为荣耀就是德性的奖赏。 8.没有统治者能完全具备这些“公认为善”的品质,或者把它们全部贯彻到行动中。任何君主面对的真实情形都是在一个恶棍横行的黑暗世界里竭力保护自己的利益。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他不做人实际所做的,非要做应该做的”,就只会“削弱自己的权力,不可能维持它” 9.在条件允许时,明智的君主可以行善,但“如果时势不允许行善”,他“就必须有为恶的意愿和决心”。 10.真正有德性的君主应当具备的首要品质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最高目标,他愿意做一切形势所迫的事,无论它碰巧是邪恶还是高尚。 11.马基雅维里的著名建议是,他如果“同时”模仿“狐狸和狮子”,在人类正当行事的理想外,用兽类的强力和欺骗作为补充,就会取得最佳的效果。 12.困难在于,如何在不得不为恶的同时不给人留下为恶的印象。 13.君主只需记住,虽然不必拥有通常公认为善的全部品质,装作拥有它们却是绝不可少的。……解决的办法是做一位高超的仿冒者和掩饰者,学习“迷惑人心”的技巧,让他们不辨真伪。 14.散布烟幕弹的才能是任何成功君主的必备技艺。 15.被怕比被爱远为保险。 16.明智的君主如果能做到,“就会努力避免这些恶德”;但如果他发现自己改不了,就一定不会为这些普通的道德毛病花费不必要的心思。 〈自由论者〉 1.经验显示,除非处于自由状态,城邦的疆域不会扩大,财富不会增长。……一个自由的共同体一旦被专制挟持,第一样灾祸便是这类城邦“不再前进,国力和财富不再增长,在多数情况下(事实上没有例外)都会倒退。 2.马基雅维里的困境因此可以归结为:如何才能在天然缺乏德性的公民群体中培育出德性?如何防止他们滑向朽败?如何强迫他们在足够长的时期内保持对公共福祉的关心,以实现城邦的强盛? 3.有德性的领导人应知道如何对付妒忌者,但萨伏那洛拉和索代里尼都“无力扼制他人的妒忌”,结果“双双倒台”。 4.宗教可以用来激励普通民众,在必要时也可恫吓他们,让他们关心共同体的利益胜于一切其他利益。 5.如果我们考察他们的政体规定的细节,就有可能发现他们成功的秘诀,从而让古人的智慧直接为现代世界的统治者服务。 6.通过法律的力量推广德性,要诀在于建立一种混合政体,抑制纯粹政体的不稳定因素,结合它们的长处。 7.马基雅维里提出,解决办法就是在制定与政体相关的法律时,设计出让敌对社会力量保持一种紧张平衡的机制,使各方都能参与政府事务,“互相监督”,既扼制“富人的傲慢”,也避免“平民的放纵”。 8.古罗马的例子表明,任何混合政体最初需要面对的危险总是来自旧政权的受益者。 9.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把进攻作为最好的防御,执行扩张政策,确保自己的祖国“既能击退来犯之敌,也能摧垮任何阻碍其强盛的人”(194页)。这样,在海外追求霸权就成了在国内享受自由的前提。 10.拒绝与优势军队谈判是极其危险的。 〈佛罗伦萨世家〉 1.最大的危险是容许富人用财富笼络一批人,“让他们出于个人私利”而不是公共利益“成为自己的拥趸”。他还说,主要有两种手段实现这一目的。一是“向许多公民施恩,在官长面前保护他们,给他们提供经济帮助,帮他们谋得不该得的权位”。二是“用公共娱乐和公开馈赠来讨好民众”,通过奢侈的展示来制造出自己深受欢迎的假象,诱骗他们放弃自由。 2.弗朗西斯·培根:“我们应感谢马基雅维里等人,他们所描绘的是人实际的样子,不是他们理想的样子”。 3.所以,我在本书中所做的只是重觅过去,并把它呈给现在,而不力图用今天的标准去褒贬过去,因为这些标准既受视阈所限,也无永恒效力可言。 4.马基雅维里墓碑上的文字骄傲地提醒我们,“任何墓志铭都配不上如此的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