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小短篇古文讲解1《太平御览·学部之王育》

精小短篇古文讲解1《太平御览·学部之王育》笔记
王育少孤贫,为【做】人佣,牧羊豕【猪shǐ】,近学堂。育常有暇【空闲、闲暇】拾薪,以雇【雇佣】书生抄书。后截【截取】蒲【树枝】以【来】学书,日夜不止。
亡【丢】失羊豕,其主笞【鞭打】之。育将鬻【yù卖】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听】而嘉【赞许、赞赏】之,代育还羊豕,给【供给】其衣食,令【让】育与其子同学【一起学习】。育遂博通【广泛地/广博地通晓】经史,仕【做官】(于)伪汉,官至太傅。
王育:东晋时期的著名学者(节选自《太平御览•学部》)
语法:
同义复词【一样、解一个】
偏义复词【相反、解一个】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附加知识【伪汉】:洛阳沦陷,匈奴掳走晋怀帝司马炽、刘渊乘朝廷内乱之时,建立汉国,自立为王,在位六年,是汉赵的开国皇帝。后代称之为“伪汉”。称汉帝,以笼络人心。这也就是说连胡人都主动采用汉为国号,五代及五代以后,共有三个以汉为国号的政权
参考译文:
王育小时候是一个孤儿,很贫穷,作为别人家的苦工,负责放牧猪羊(牲畜),其地点离学堂很近。王育时常都有空闲的时间,他就收集柴草卖掉,请书生帮他抄书。后来王育截断水杨树枝条当笔来学习,从早到晚都不停止。
王育放牧时把牲畜弄丢了,他的雇主鞭打他。王育准备卖身以偿还牲畜的损失,这时郭子敬听闻了这件事,他对王育的行为表示赞赏,因而他代王育偿还了牲畜的损失,并且供给衣服和食物,使王育与他的子女一起上学。于是王育渐渐能够博通经史,后来在伪汉作官,直到太傅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