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过去,迎接现在---简析通往夏天的隧道,再见的出口
各位好,本篇文章我打算分别从写作方式、男女主的角色分析对应主题、故事的设定探讨,来简单谈谈作者想通过这些人物传递的情感,再谈谈近年来我对我阅读过的gal和轻小说的一些看法,碍于本人水平粗浅,请多多指教。同时本文会涉及一定的剧透,希望没有阅读过的朋友可以先去读一读,相信我,这绝对是一本好书,里面作者想传递的东西远超于我简陋文笔所能描述的。
先从写作角度来说,八目迷老师的文笔很赞,远胜于如今主流轻小说,比起通过大量人物对话和角色动作来推动情节、以跌宕起伏的剧情吸引读者,但对人物内心、环境描写只是寥寥几笔带过的写法而言,我更喜欢八目迷老师这样在人物整体的对话中可以穿插着恰到好处的环境描绘以及人物由此引发内心思考,使得整体叙述节奏一张一弛,读者不必紧紧跟着剧情发展,而是跟随作者的脚步去领略他笔下的世界,去咀嚼人物的言行想法,去品味作者的思考及感情,这无疑可以让整个作品更上一个格调,同时读者也可以更好地感悟作者想传递的意思。这个意味在传统日式小说经常可以看到,可以很好领会到那种哀而不伤的美学。不过出于商业化的目的,在近年轻小说中很少见就是了。
这里补充一下,所谓的感悟意思,不是像有些作品,不同篇章有优有劣(优劣之分在于个人阅读时观感),一般都是用一些劣的篇章来为后面优的抒情 、做铺垫。这样的设计一般都是因为创作者先想好了不同特定场景,再选择用不同线索人物将场景串联起来的构建思路。但这其实会有几个问题,一是在阅读时由于作者对劣篇章并未做到令人满意的水平,会很大程度影响读者阅读体验。举个例子,我很喜欢《没有明天的我们在昨日相恋》中女主为饱受孤独寂寞的男主撑伞,用她的笑容及行为温暖男主那一段,这里作者采用先抑后扬加内心式独白搭配,把男主那股复杂、汹涌澎湃的情感给点燃,使我很好地体会到当时男主绝望不舍却绝处逢生,悲欣交集的感情,让我对作者大为改观。但,代价呢?前面一次次拯救自杀少女的行为作为本次行为的铺垫,大部分写的我都是满脸问号地读下去的,他的文笔就是主流轻小说那种,看得我极为痛苦。而本书不同,它切切实实做到每个场景都会有很好的描绘,不需要前面的铺垫,光是看当下都能很好地品味其中酸甜苦涩,而在后面的写作中倘若用到了前面的伏笔,那么记忆如同潮水般也会裹杂着先前的情感,混合着冲刷着你向往更高潮,感情如同浪花一般一层推的比一层高,个人认为比牺牲部分的写作方式更为高明(当然这只是不能很好描绘串联场景才会出现的情况)
其次是本书的节奏,作者文风简洁,删却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读起来让人赏心悦目。男女主感情发展之间的描写也是点到为止,发乎情止乎礼,八目迷老师并未过多讲述他们具体是如何逐渐喜欢上对方,这种寥寥几笔带过反而会让读者浮想联翩,更加贴近现实同时也是文章情节更加紧凑,给了我一个极好的氛围感,一个字,绝。
接下来是人物分析,从男女主不同角色可以找出作者分别向传递给读者的想法。就男主而言,他代表的主题是放下与释怀,接受爱与爱人。因为年少一时疏忽使得妹妹坠亡,他一直活在极度懊悔与自责当中,看似正常生活,实则早已封闭自我,任凭痛苦啃噬着自己空虚封闭的内心。在得知浦岛隧道后,他更是恨不得抛弃现实中种种,奔进隧道只为与自己妹妹再见一面,对妹妹的亲情和家人的失意更让他万般难过,觉得要是当时死的就是他就好了。烟火大会后他面对父亲的再婚,对于父亲想要重新开始的想法更是恼怒不已,因为他认为父亲的行为是对过往的背叛与逃避,他抛弃了他们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放弃了这个曾经美好的家。可以说,他一直活在过去,现实不过是拷打他回忆的牢笼,他始终不肯面对妹妹已经死去的现实。同时他又是一个温柔的人,他明白女主的真实意图,知道她女主对他的心意,也明白漫画家才是女主一直以来真正在追求的事物,于是他选择自己一个人默默进入隧道,背叛了他们之间的约定,并给女主留下一封信,鼓励她好好生活,追求她真正的梦想。而在男主进入隧道后,我们可以发现,男主骨子里也是个极度渴望亲情的人,只是他一直在害怕,害怕被这温暖灼伤,因为他认为他已经没有资格再去享受别人的爱了,这也是他给女主留信后独自进入隧道的原因之一。因为自己的过失,男主把自己接受他人关爱的权力给否定了,同时也把自己爱人的感觉也否定了,但他何曾注意过,他与父亲的生活、与女主的点点滴滴,何尝不是他爱人的表现?而当他进入隧道之后,他见到了梦寐以求的妹妹,在一番经历后终于获得面对现实的勇气,决心再去爱与被爱,打开了心结,走出了隧道。
至于女主,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是接受平凡,成就独特。自从经历祖父的葬礼后,女主内心里埋下了一颗恐惧的种子,她害怕自己将来有一天死去后,自己留存在世间的一切痕迹都会被消除,那这样她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她决定让自己成为特殊的那一小部分人,这样她便可以被铭记在历史当中。真是可爱又天真的女高中生想法啊,我曾经在初中也纠结过这些,后来想通了也就释怀了,作者的想法和我一致,活在当下,享受生活,不必特意追求独特,而是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当你回首时,你便会不自觉发现,你早已成为了别人眼中那个”特别“的人。生死本身就没有什么意义,来时不染尘埃,去时也带不去任何东西,所谓历史传颂,对于死去的当事人又如何呢?倘若有轮回,不过是个陌生人。而享受活着才有意义,去享受五彩缤纷的世界,去感受喜与泪,与爱人携手共度,和家人和睦相处,于平淡生活中追寻不平凡,学会欣赏层次不齐的乐趣,让活着的每一天都绽放生命的色彩,这难道不是活着的意义么?
我真的很欣赏女主这样的人,她对敌人冷漠,坚强不屈,面对欺凌敢于还手,哪怕是小混混也敢打的他狼狈不堪;对于朋友又是数不尽的温暖善意,会选择帮助曾经的敌人面对欺凌,分析自己的经验。而她又青涩单纯,喜欢上男主的“特殊”,两人相处过程中点点滴滴,对表露自己的好感又害羞又主动,真是太青春了,欸嘿嘿。当然,最让我敬佩的,是她那份勇气,不仅是她面对体型强壮的小混混的勇气,还有画漫画被父母一次次丢掉却始终没有放弃的勇气,一直追寻未知去向的男主的勇气。男主在进入隧道之前认为女主对他的喜欢不过是一份不懂事的爱恋,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这几年来女主始终在铭记着他,思念着他们共处的夏日,最后更是奋不顾身决定进入隧道寻找男主,女主这份对感情的追求让我肃然起敬。我其实也一直渴望着,可以这样被人爱着...令我感慨万分。如果换做以前的我,一定会嗤之以鼻,认为这压根不可能,因为太不符合现实了,女主怎么会因为短短几天就念念不忘追寻男主八年呢?但成长到现在,我逐渐在反思一件事,我们总是拿现实会如何如何,来否定一些结局,会不会也是因为,我们丧失了这种敢于面对困难,敢于追寻的勇气,才率先一步否认?总拿现实来否认,真是太狂妄自大了,谁又敢言现实中会发生什么呢?经验主义并不代表世界只会按照人们过去的经验发生,更何况我们个体局限的认知让我们难以总览人类发生的过去。总而言之,相信自己的潜力,大胆的去追求吧!先学会思考,尝试去接纳、理解,而不是先按照自己的固有偏见否定。
我觉得浦岛隧道这个设定真是有趣,作者借助这个奇幻的隧道,成功解决了男女主的心结。其实,它是什么东西并不重要,它其实就代表了我们在成长中一些关键性的事物,它们并不会跟随我们一并长大,而是会停留在过去,这也是为什么男女主一块生活后再回头,浦岛隧道已经消失的缘故。同时浦岛隧道中与外界现实扭曲的时间,其实不就代表了我们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吗?其实,这个故事,这就是两个人经历一段时间后,得到了成长的故事(*^_^*)不过是作者采用的一个浪漫手法,来缅怀这段难忘的岁月。这让我不禁想起《听见涛声》,如果你喜欢这本书的话,我强烈推荐你看听见涛声的电影版,相信我,你绝对会喜欢的
纵观近年来我阅读的有关日式作品与gal,我发现现在创作,流行的日式男主,其实就是一个个尚未开启的宝藏,他们或多或少地封闭着自我,而天真烂漫的女主就是打开他们的钥匙,在两人相处过程中,女主困难得到解决,而男主,也从一个青涩少年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的男人,这,就是成长。在人与人的相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困境,或许,我们都是蜷缩在角落里的少年,期盼着哪一天,会有一个笑嘻嘻的女生,向着躲在阴暗处的你,伸出双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