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急救 | 教师资格证笔试考前主观题必背34道!

距离教师资格证笔试仅剩15天
2021教资笔试考试时间:3月13日
2021教资笔试成绩查询:4月10日
1.教育的概念。(辨析题、简答题)
答:⼴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的知识和技能,影响⼈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ሀ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定 的社会要求,有⽬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 的⽅向发展的活动。
2.简述影响⼈的发展的因素及作⽤。
答:第⼀,遗传是影响⼈的发展的⽣理前提;第⼆,环境是影响⼈的发展的外部 条件;第三,教育是影响⼈的发展的主导因素;第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 ⼈的发展的内在动⼒。
3.简述学校教育在⼈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的原因。
答:第⼀,学校教育是有⽬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的活动。第⼆,学 校有专⻔负责教育⼯作的教师。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发 展的各种因素。
4.简述学校教育在⼈身⼼发展中起主导作⽤的表现。
答:第⼀,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第⼆,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 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第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 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答:①课程计划⼜叫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②它对学校的教学、⽣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 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培养⽬标及课时分配;③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划分;④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作⽤)。
6.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与作⽤。
答:①课程标准是规定某⼀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标、内容⽬标、实施建议的 教学指导性⽂件;②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③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作⽤)。
7.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答:①科学思想性。教科书的编写内容上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②基础性。教科书的编写要强调内容的基础性;③实⽤性。教科书的编写要注意实⽤性;④统⼀性。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教学法要求统⼀;⑤表达确切。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的学习;⑥联系性。要兼顾各个学科的关系和各个年级的衔接。
8.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第⼀,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第⼆,掌握知识和发展能⼒相统⼀;第三,教师的主导作⽤与学⽣的主体作⽤相统⼀;第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四个统⼀】
9.简述学校教学⼯作的基本环节。
答:第⼀,备课。这是上课前的准备⼯作,是教好课的前提。第⼆,上课。这是教学⼯作的中⼼环节。第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第四,课外辅导。第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0.简述中⼩学常⽤的教学原则。
答: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直观启发巩固性, 因材系统⼜量⼒,理论⼀定联实际,科学思想要统⼀】
11.简述影响遗忘的的因素。
答:①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②学习材料的位置;③学习程度的⼤⼩;④记忆任务的⻓久性与重要性;⑤识记的⽅法;⑥时间因素;⑦情绪和动机(态度)
12.如何增强记忆效果?
答:①动机—明确记忆的⽬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②意义—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③加⼯—对材料进⾏深度精细加⼯,促进对知识的理解;④适当过度学习;⑤记忆术—合理使⽤记忆术;⑥复习—重视复习⽅法,防⽌知识遗忘;⑦应⽤—拓展知识的联系机会,提供知识的实践机会。
13.如何进⾏有效复习?
答:①及时复习;②经常复习;③交错复习;④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⑤ 多样复习。
1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①问题的特征(问题表征的⽅式);②已有的知识经验(个体的知识与认知 结构);③思维定势(⼼理定势);④功能固着;⑤原型启发;⑥动机的强度;⑦迁移;⑧个性差异。
15.如何培养学⽣的创造性?
答: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的适宜环境;②注重创设个性的塑造;③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6.如何培养学⽣的学习动机?
答:①需要—了解和满⾜学⽣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②归因—培养学⽣努⼒导致成功的归因观;③⾃我效能—帮助学⽣确⽴正确的⾃我概念,获得⾃我效能感;④⽬标—⽬标导向与环境创设。
17.如何激发学⽣的学习动机?
答:①吸引⼒—增加学习内容本身的吸引⼒;②动机⽔平—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平;③归因—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继续努⼒;④反馈—充分利⽤反馈信息,妥善进⾏奖惩。
18.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答:①学习任务的相似性;②原有的认知结构;③学习的⼼向与定势;④学习的指导。
19.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答:①学⽣⻆度—关注学⽣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②教学⻆度—精⼼设置教学环节;③教授学习策略,提⾼迁移意识。
20.简述艾⾥斯的合理情绪疗法。
答:艾⾥斯的合理情绪疗法是认知⼼理治疗中的⼀种⽅法,A 是诱发性事件,B 是个体对该事件的看法,C 是个体的情绪和⾏为反应。艾⾥斯认为,情绪不是由 某⼀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是由个体对这⼀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们持有的不合理信念总结起来有三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极。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调整⾃⼰的认知,是维护⼼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21.简述性格与⽓质的主要区别。
答:①⽓质受⽣理影响较⼤,性格受社会影响⼤;②⽓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③⽓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④⽓质⽆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22.简述基本的⽓质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答:①胆汁质。直率热情、精⼒旺盛、好冲动,但暴躁易怒,脾⽓急,热情忽⾼ 忽低,喜欢新环境带来刺激的学习;②多⾎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注意⼒易转 移,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③黏液质。安静稳重踏实,反映性地低,交际适度,⾃制⼒强(性格坚韧),话 少,适于从事细⼼、程序化的学习,表现出内倾性;④抑郁质。⾏为孤ᇿ,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能⼒差,容易疲 劳,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23.简述⽪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答:⽪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四个关键词是: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在此基础 上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①感知运算阶段(0~2 岁)。思维开始萌芽并获得客体永久性;②前运算阶段(2~7 岁),⽤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思维以⾃我为中⼼、思 维具有不可逆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去⾃我中⼼的到发展,获得守恒概念;④形式运算阶段(11~16 岁),思维发展接近成⼈。
24.简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
答:最近发展区是⼉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 ⽔平与ᇿ⾃解决问题所达到的⽔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 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根据上述 思想,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当⾛在发展的前⾯。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平, 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使得教育⾛在发展的前⾯,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 达到新的发展⽔平。
25.简述⽪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①⾃我中⼼阶段(前道德阶段)2~5 岁:⼉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为多与 ⽣理本能的满⾜有关,⽆任何规则意识,因⽽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②权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5~8 岁:⼉童的主要表现为以服从成⼈为主要特征 的他律道德,故也称为服从阶段。⼜可分为两个阶段——⾃我中⼼阶段和权威阶 段。③可逆性阶段(⾃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0 岁:公正感不再以“服从”为特征⽽是 以“平等”观念为特征,有了⾃律的萌芽,开始表现出合作互惠的精神。④公正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0~12 岁:这⼀阶段的⼉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
26.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第⼀,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知情意⾏的培养提⾼过程。第⼆,德育过程是促使学⽣思想内部⽭盾运动的过程。第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的活动和交往,对学⽣多⽅⾯教育影响的过程。第四,德育过程是⼀个⻓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27.简述中⼩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答:⽅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信任学⽣与严格要求学⽣相结 合原则、教育影响的⼀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统⼀原则、发扬 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善救失原则)、正⾯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把握⽅向,疏导为主;因材施教, ⻓善救失;教育影响要⼀致,理论实践要统⼀;严格尊重相结合,正⾯约束定规 则;集体个别共存活】
28.简述中⼩学常⽤的德育⽅法。
答: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练习法(实践 锻炼法、实际锻炼法、指导实践法、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个⼈修养法)、 品德评价法、体谅模式。
29.简述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答:①家庭教养⽅式;②社会⻛⽓;③同伴群体;④道德认知;⑤态度定势;⑥ 认知失调。
30.简述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法。
答:①有效说服;②树⽴榜样;③群体约定;④价值辨析;⑤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31.简述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
答:①教师的领导⻛格;②班级规模;③班级的性质;④对教师的期望。
32.建⽴教师威信的途径。
答:①培养⾃身良好的道德品质;②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和性格特征;③注重良好仪表、⻛度和⾏为习惯的养成;④给学⽣以良好的第⼀印象;⑤做学⽣的朋友和知⼰。
33.增进师⽣沟通的⼼理学原则。
答:(1)同理⼼。这是与学⽣沟通的前提,包括三个条件:①站在对⽅的⽴场去理解对⽅;②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③让对⽅了解⾃⼰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2)真诚。⾃由的表达真正的⾃⼰,表现出开放与诚实,⽤真诚唤起学⽣的信 任感;(3)接纳与尊重学⽣,但不对学⽣进⾏⽆理性的溺爱和迁就。
34.简述教师教学能⼒的结构。
答:①组织和运⽤教材的能⼒;②⾔语表达能⼒;③组织教学的能⼒;④对学⽣学习困难的诊治能⼒;⑤教学媒体的使⽤能⼒;⑥教育机智
考前福利
12套模拟真题

点赞投币加关注
扫码回复【模拟真题】
就可以领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