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卡布斯教诲录》故事摘录(上)

2021-05-17 08:52 作者:数学九十分  | 我要投稿

声明:点错了,此文非原创范围,想改改不掉,特此说明

《卡布斯教诲录》,是一部伊斯兰教哲理性的劝喻训世的散文名著。直译为《卡布斯·纳玛(Kabus Nama)》,由齐亚尔王朝君主昂苏尔·马阿里·凯·卡乌斯(1021-1089)著,约成书于1082年。该书是作者晚年撰写的留给其子吉兰沙的劝诫教诲言论集。全书由绪言和44章组成。绪言阐述了作者写此书的宗旨。书中云:“我打算把我对世事之评论、办事之原则都一一记录下来,以留个美名,并使你从我的慈爱中获得充分的教益,不仅能在时代的压迫面前坚强不屈,而且能不断地增长才智,以便在两世(即今世和后世)中都争得荣誉”。全书以睿智深邃的思想、精练的语言、明晰的哲理、严谨的逻辑,论述了中世纪波斯的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科学文化、国家管理、经济与军事、哲学思想等问题。该书议论中夹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格言诗句,引人入胜,寓意深刻。

我发现在这些中世纪的波斯著作中可以寻到很多的史料,虽然只是一个个小故事,但是可以从中窥得当时的一些历史背景、及某位人物的品性。因此我打算将这些故事都摘录下来,稍微改动了一下地方(毕竟是翻译),不过对话我没有改动太多。注释中的“原文”即商务印书馆版本的《卡布斯教诲录》,标题皆是自取。

1朝圣路上

昂苏尔道:我听说过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同去天房朝圣的故事。那个富人是布哈拉城[1]的总督,家财万贯,朝圣众中无人能比。旅行时他用一百多头骆驼驮着衣食用具,自己舒舒服服地乘坐着驮轿。即使身处荒野,亦如在家一般。因此许多富人、贫民都纷纷依附于他的旅队。

当快到阿拉法特山[2]时,迎面走来一个穷汉子,只见他满身恶疮、褴衣跣足,神情疲惫、饥渴交加。他看见坐在驮轿中正欢乐悠闲的富翁,便走上前,说道:“到了天国我们得到的奖惩能够一样吗?在旅途中,你是那样地舒适惬意,而我却如此地艰难困苦!"富人向他睨了一眼,开口道:“至尊的主决不会把我和你等量齐观。如果我预先知道你我会在这里相遇,我决不到这荒山僻野中来。”穷汉问道:“为什么呢?”
总督答道:“因为我执行真主的指令一丝不苟,而你却对此充耳不闻;我是受到召唤前来做客的,你却是尾随着他人而来的:尾随者怎么能和被邀请的宾客同日而语呢?至尊的主只邀请富人参加巡礼,却对贫困者说:你们不要自毁身亡。你对于至尊的主的圣谕置若罔闻,还拖着孱弱饥渴的身躯,来到这荒凉野地,把自己置于死亡的边缘。请问:怎么能够把对真主的旨意漠然视之的人,同丝毫不逾越真主的圣谕的人相提并论呢?凡是来麦加朝拜的人,都必须家境殷实富裕,且能施舍钱财,切实遵照至尊的主的旨意行事,而不能像你那样不具备巡礼的条件,也一意孤行。”

[1] 萨曼王朝的首都

[2] 原文为阿赖法特,是一座小山,位于麦加附近。回历十二月九日,到麦加朝圣的人都得聚集于此向真主祈祷。

2行善终有福报

昂苏尔说:我从巴格达的一些耆绅那里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穆塔瓦基勒(Mutawakkil)[1]在位时收养了一个小奴隶,并给他起名叫法塔赫(Fath)。哈里发让这个小奴隶享受贵族待遇,每日养尊处优,并教给他各种知识和礼节,完全以自己的亲生儿子相待,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1] 原文为牟塔瓦开勒,847-861在位

法塔赫要学游泳,于是就让人把他带到底格里斯河,让水手们教他。法塔赫年龄尚小,水性也不好,但却很自信,他以为自己就像其他的孩子们一样已经学会了游泳。
一天他想去游泳,但却没和水手们打招呼,就自己跑到河边,跳进了水里。水流湍急,一下子就把他卷走了。法塔赫这时才明白自己还没完全学会游泳,于是只能随波逐流,任凭水流把他冲到陌生的地方。不一会儿,他被冲到一个河边的小湾。这个小湾因淤泥水很浅,所以他才得以挣扎着坐起来,并仰天浩叹道:“至高无上的真主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竟在这里得救了。”就这样,他在那里呆了七天。
在法塔赫被丢失的当天,人们便立即把他如何跳进水里,而被大水卷走的消息告诉了哈里发。他骤然听到这个恶讯时,竞头晕目眩地一下子从宝座上栽了下来。他把水手们都召来,下令道:“谁要是能找到法塔赫的尸首,并带到这里来,我立即赏赐他一千第纳尔(Dinar)金币。”他还立誓说:“如果我见不到他,我从此便不再进食了。”
水手们纷纷跳进底格里斯河,潜游水中,到处找寻。直到第七天的头上,一个水手偶然游进了那个水湾, 一眼看到了法塔赫。水手异常高兴,对法塔赫说:“你先别动,我去找条船来。”
他晋谒哈里发,问道;“与天齐福的王上啊!如果我把法塔赫活着带来,你能给我什么恩赏呢?”答道:“五千第纳尔金币。”水手说:“我已经找到他了,还活着。”于是他便乘船去把法塔赫接了回来。
哈里发立即按照所许诺的,给了那个水手厚赐。他并向大臣下令道:“到我的库房去,把我的各种宝物都拿出一半施散给穷人。”他又下令:“赶快备来食物,法塔赫已经饿了整整七天了。”但法塔赫却说:“福寿齐天的父王啊!我并不饿。[1]”哈里发说:“难道底格里斯河的河水能够充饥?”法塔赫解释道:“不,这七天我真的没有饿着。每天都有一个木托盘颐水飘来,上面放着二十张薄饼。我总设法把它截住,取下两张来充饥。我正是靠着这饼才活下来的。在每张饼上都印着‘鞋匠穆罕默德·本·侯赛因(Muhammad ibn Husayn)’[2]几个字。”
于是哈里发便传下圣旨:“向全城喊话:问一问那个向底格里斯河里放进薄饼的是谁?叫他到我这儿来,就说:至上的君王要给他厚惠。”第二天,果然来了一个人。说:“我便是你要找的那个向底格里斯河里放薄饼的人。”哈里发问道:“如何证明?”答道:“在我的薄饼上都印着“鞋匠穆罕默德·本·侯赛因’的字样。”又问:“看来是你了。那么,把薄饼放进河水中这件事,你从什么时候就开始做了??回答说:“一年前。”又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答道:“我听人这样说过:‘行善吧I即使向河水投食,也能蠃得回报。我没有做过别的普事,我所能做的只此而已。除此之外,我还能做些什么呢?”哈里发听后便说道:“你能够把听到的付诸实施,理应根据你所做的,得到相应的报酬。”于是便赐给他巴格达城门附近的五个村庄。
这个人有了这些庄园,立即阔气起来。现在他的子孙们还都居住在那里。在卡伊姆哈里发(Qa’im)[3]时期我去巡礼时,至尊的主给了我一个机会前往那里拜访。我还看到了那个人的后裔。

[1] 原文为“我挺饱呀!”,挺违和的

[2] 原文为侯森

[3] 原文为卡艾姆·巴拉赫,1031-1074在位

3伟 人

有一天,柏拉图正闲坐着,城里一名贵族前来拜访。他们海阔天空,无所不谈。
那个贵族说道“哲人啊!今天我见到了某人。他对你满口称赞、击节称赏。他说:‘柏拉图真是个伟人。象他这样的人物以前从未出现过,现在也举世无双。’他让我把赞词传达给你。”
柏拉图听了这话以后,垂头不语,极度悲怆,并簌簌地滴落下泪水。
那人问道:“哲人啊!为什么这样伤心,生我的气了吗?”
柏拉图回答说:“我并没有因你而生气,我之所以黯然伤神,是由于竟然受到了一个蠢人的赞赏。我于了什么事情,竞使得他把我大加推崇呢?我真不知道,我干了哪件蠢事竟符合了他的意愿,让他满心欢喜,而对我做出无以复加的吹捧?我悔恨我竟然做出了这种令人痛心的事。难道我仍然是一个只能受到笨蛋、傻瓜们称赞的蠹货吗?”

4过于慎重
据说,有一次穆罕默德·本·扎卡里亚·拉齐(Muhammad ibn Zakariya Razi,愿他在天有灵)[1]正和他的学生们散步,遇到一个疯子。那个疯子目不转睛,只是紧紧地盯着拉齐看,并友善地向他微笑。
拉齐回到家后,马上令下人为他熬百里香[2]来喝。学生们问他:“为什么您要喝这种药?”
他回答道:“由于那个疯人正犯病时,不对别人,单单对我温厚凝视,冁然嘻笑。人们常讲:‘同类鸟儿,才比翼齐飞。’

[1] 原文为穆罕默德·本·兹克里雅·拉兹(865925),伊斯兰著名医学家、哲学家,以《曼苏尔医书》闻名于世

[2] 是一种多年生小草本,气味芬芳,可供观赏,亦可药用或作香料。古代伊朗认为可以治疯癫病

5 别兹尔贾姆哈尔逸事①

库思老一世[1]在位时,辅佐他的是别兹尔贾姆哈尔[2]宰相。有一天,从罗马派来了一个使节,按照波斯宫廷的礼节,库思老端坐在御位上接见来使。
他首先向使者炫耀一番,并指着别兹尔贾姆哈尔说:“朕还有这样的宰相。”之后,当着使者的面,转身向宰相问道:“爱卿啊!你不是熟知天下的一切事情吗?”
别兹尔贾姆哈尔却回答道:“圣上啊!并非如此。”
库思老听了这话十分气恼,而在使者面前又感到羞赧。他接着又问:“那么,谁才能无所不知呢?”
宰相答道:“能通晓一切的只有‘全知者’,而‘全知者’尚未出世。”

【库思老一世作为背景板,衬托出了宰相的机智、谦虚】

[1] 原文为霍斯鲁,波斯萨珊王朝最出名的一位君主(531-579在位),绰号“不朽的灵魂(阿努什旺)”

[2] 大胆推测,此人应为Bozorgmehre Bokhtagan(又名Burzmihr, Dadmihr,Bozorjmehr and Dadburzmihr),辅佐卡瓦德一世、库思老一世的萨珊大臣,因其博学多才被称为“The Book of Kings (Shahnameh)“ 不过没有译名,只能猜测着对号入座。据英译本对照为Buzurjmihr


6谨言慎行

Ps:这是昂苏尔·马阿里的亲身经历。

这还是在阿布·萨瓦尔[1]埃米尔在位时期。我刚从麦加巡礼回来,就去甘芝(Ganja)[2]参加对异教徒的战争。因为我曾多次参加对印度的圣战,所以也很想同罗马人交一下锋。阿布·萨瓦尔是个机智而稳重的人。不愧为一位伟大、明智、正义、勇敢、健谈善辩、信仰虔诚、富于远见的君王。他总是那么严肃端庄,从不谐谑,而受到人们普遍的崇敬。他对我很热情。我们一见面,便无拘无束地攀谈了起来。我们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他也问了我一些事,我都一一作了回答。我向他表示了对他的敬意。他对我也十分尊做:并执意要我留下来,不要回去了。我感到盛情难却,便领受了他的好意,在甘芝住了下来。他每天都为我安排丰美的酒宴,边饮边谈,问及我各种问题——从现今世界到古代国王。

[1] 即阿布·阿斯瓦尔·沙武尔(Abu'l-Asvar Shavur),阿塞拜疆沙达德王朝(Shaddadid)第八位君主,1049-1067在位

[2] 现在叫占贾,其名在波斯语中意为“财富“,位于今大阿塞拜疆西北部

有一天,话题转到了咱们这个地区,他向我了解戈尔甘(Gurgan)[1]的风土人情。我说:“戈尔甘是个小镇,位于山区,水源离镇很远。运水是妇女们的事。她们总是成帮结伙地,每人拿着一个罐子,一起到有水源的地方打水。打好水后,再把罐子放往头上顶着,一起回来。她们中间有一个不拿水罐的人在前面带路。因为那个小镇上有一种绿色的蛆虫,那个带路的人发现这种蛆虫,就必须让妇女们绕开走,以便不要踩着。假如谁要不慎踩死了那个蛆虫,使认为它巳弄脏了头上顶着的那罐子水。于是就得把水立即泼掉,重又回到水源,把罐子洗一洗,再把水打回来。”

[1] 原文为古尔冈,即昂苏尔出身之地(齐亚尔王朝领土),位于塔巴里斯坦东部

阿布·萨瓦尔听了我的话以后,皱眉蹙额,扭过头去。连续几天对我明显地冷淡,同以前大不一样了。直到有一天皮鲁赞·迪拉姆[1]告诉我说:“埃米尔直抱怨你,说:“这个人着起来挺庄重的,怎么跟我说话象哄骗小孩子啊,他为什么要对我说谎呢?”
我立即写了封信,派了一名信使从甘芝直去戈尔甘。要求给我回复一封证明信,由镇长、法官、阿訇偕同戈尔甘镇上的所有目睹者、学者贵族作证,写明有关蛆虫的详情。
四个月以后,信使带回了证明信件。我拿着它去见阿布·萨瓦尔。他看完信;笑了笑说:“我相信你是决不会说谎的,特别是对象我这样的人。但是你为什么要谈这件须花四个月时间,用二百个人做证明,才能使人接受的事情呢?”

[1] 英文为Piruzan the Dailamite,因此实际上这个名字的意思是 “德莱木人皮鲁赞”;波斯语中p亦作f

7说话的艺术①

据说有一晚,哈伦·拉希德[1]做了一个噩梦,他梦见他的牙一下子全掉光了。于是他第二天一早便找来了一个解梦人[2],问他这个梦是怎么回事。回答说:“祝愿伟大的埃米尔万寿无疆。您所有的亲人都要先您而死。以至找不到人来继承您的财产。”哈伦一听,大怒道:“把这个人拉出去打一百板子。他竟然对我说出这么丧气的话来,如果我的亲眷都死光了,我还活什么劲呀?”于是哈伦又找来了另外一个释梦者,仍把这个梦说给他听。释梦人听后说道: “从伟大的埃米尔做的这个梦来看,您的寿命要比您的所有亲人都长。”哈伦说:“才智之士所见略同。你和头一个人的解梦,大体一样,并未增加新的内容。但是,你说出的话和他所讲的有天壤之别。”于是,下令道:“给这个人一百个第纳尔金币。”

伴君如伴虎

[1] 阿拔斯王朝哈里发,786-809在位

[2] 原文为圆梦人

8说话的艺术②
我又想起另外一个故事。虽然这个故事不是很正经的。但是常言道:“趣闻易流传。”还有句俗话:“趣事无胫自走。

一个人和他的奴隶睡在一起。他对奴隶说:"你调一下屁股!”奴隶说:“老爷啊!您能把话说得好听些吗?”那人说:“该怎么说呢?”奴隶说:“可以说:‘你转一下脸!’这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您不应当把话说得那么难听。”那人说:“我听你的,以后就这么说。我决定给你自由,并赠送你一千第纳尔。”

你有一千第纳尔还和奴隶睡在一起?社会


9 别兹尔贾姆哈尔逸事②

有个妇女来找别兹尔贾姆哈尔,问了他一个问题。别兹尔贾姆哈尔因事先没有思想准备,便回答说:“女士啊!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妇女又问;“既然你连这个都不懂,那么你凭什么来享受国王的恩典? 别兹尔贾姆哈尔答道:“凭我所懂得的东西。如果我不懂得,国王便不会给我任何惠赐。你若不信,可以去问国王,就会知道当我不懂得的时侯,是不是给我恩赏了。”

10谨言慎行②

据说在萨亥伯[1]主政时,有个性情暴躁的桑给巴尔(zinjan)老人,他熟悉教律,是沙斐仪·穆塔里比(al-Shāfiī Muttalib,[2]愿他在天有灵)的信徒。他常为桑给巴尔人解释教规、出庭辩护宣讲教义。当时还有个阿拉维派的青年[3],是桑给巴尔首领的儿子,也担任着解释和宣讲教律的职务。这两个人彼此不合,一坐下来,就相互攻击。
有一次,这个青年公开指责那个老人是异教徒。这件事传进了老人的耳朵后,老人便反唇相讥,回击那个青年是私生子。

[1] 即萨希布•本•阿巴德(Sahib ibn Abbad),白益王朝著名宰相(938-995),辅佐穆仪兹·道莱与法赫尔·道莱

[2] 原文为沙弗伊·牟特拉比,我费尽心思才对上(767-820)。伊斯兰著名教法家,沙斐仪派创始人

[3] 原文认为这个青年的名字叫阿拉维,然而阿拉维是什叶派的一个派别,是什叶派的支派阿里派的别名,因此“阿拉维”最多是作为展示他身份的一个名号(即阿里的后裔);据英译本里为a young Alawis,印证了我的说法

这件事传到了青年那,他气急败坏,立即跨马奔向列依城[1],向萨希布控告那个老人。并哭诉道:“难道你能允许一个人污蔑先知的后裔是私生子吗?”萨希布听后,十分生气。当即派了一个信使,去把老人召到雷伊来。

[1] 即雷伊城(Ray),白益王朝的首都之一

萨希布在法官和大阿訇的参加下,亲自审讯老人。他说:“耆老啊!您本是沙弗伊的虔诚信士,是个有学问、快入土的老者,怎能随随便便把一个先知的后裔诬为私生子呢?你的话有什么根据?我要对你加重地治罪,以便人们能从你这里吸取教训,不敢再象你这样不仁不义、无理妄为。按照教律,只该如此。”
老人回答说:“我的话是有根据的。他本人就是证人,可把他找来当面对质。我把他看做良家子弟,但他却声明自己是个私生子。”萨希布问:“这是什么意思?”老人回答说:“所有的桑给巴尔人都知道,是我为他的父亲和母亲主持的婚礼。而他却公开在讲坛上辱骂我是异教徒。如果他的信念就是如此,那么由于由异教徒主婚的夫妻,都是非法的,当然他就是在声称自己是私生子了。而若他并非真的这样看,只是在说谎,那就应当受到惩罚。总之,不论他是在说谎,还是私生子,都不应出自一个先知(愿他有福)的后裔之口。正象你所看到的,只存在着这两种情况。”
青年听后满脸羞红,没说什么。只为自己那没有经过周密思考的言论十分懊悔。
话该讲时就讲,但不要胡言乱语。因为胡言乱语再进一步就是疯言疯语了。

注:Zinjan,目前猜测有两个可能

一种是伊朗城市zanjan的另一种写法;

一种是Zinjan是雷伊城附近的一个地区(可能是一个村或者一座小镇、部落)。

第二种可能主要是:我搜索维基,搜到塞尔柱帝国君主图格里勒三世(1175-1194在位)死于Zinjan

再搜中文百科则说死于雷伊附近,而恰巧此事发生的地点也在雷伊,因此有所猜测

11牢记圣王阿努什旺之训谕
第一条:“只要白天和黑夜循环往复、连续不断,就不要惊奇事物也在逐渐地变化。”
第二条:“为什么有的人在为错事而悔恨后,忽然又对自己的后悔懊丧起来呢?”
第三条:“为什么熟识了国王以后,便能高枕无忧了呢?”
第四条;“为什么有的人认为活着就要追欢逐乐,并把这看傲生活的唯一目的呢?”
第五条:“为什么你不把以害人而取乐者视为仇敌呢?”
第六条:“为什么你要把你的朋友的敌人视为朋友呢?”
第七条:“不要同那些没有任何本领的人交朋友。他们既不配作你的朋友,也不配作你的敌人。”
第八条:“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第九条:“要为人正直、办事公道。”
第十条:“敢说真话,即使说出真话是十分痛苦的。”
第十一条:“假如不想使敌人知道你的秘密,就不要把它说给朋友。”
第十二条;“不要目光短浅,它会给你带来损失。”
第十三条:“活着没有价值的人,与死人无异。”
第十四条:“自得其乐能使贫者也感到富足。”
第十五条:“如果不想廉价拍卖,就不要无节制地趸货。”
第十六条:“事事依靠妻子的服侍还不如死了的好。”
第十七条:“宁肯饥饿致死,也不吃受到屈辱的饱餐。”
第十八条;“谁若想使你傲然无物,忘乎所以。不论与他素不相识,还是交往甚密,都不要予以信任。”
第十九条:“不要指望比自己还穷的亲戚。求得青蛙的保护,还不如在水中溺死。”
第二十条:“对于争霸世界的人来说,谦逊者强于傲慢者。[1]
第二十一条:“最愚钝不过的人,是当一个小人物已成为大人物后,仍把他当做小人物对待。”
第二十二条:“追求自己所不懂得的东西,不应视为羞耻,除非那是些谎言。”
第二十三条:“最能迷惑人心的是似隐似现,难以捉摸的事物。
第二十四条:“世界上最为无耻的,是那些脚踩两只船,用得着时就用,用不着时就一脚踢开的人。”
第二十五条:“应当原谅那些当面诋毁你的人,因为他们把话直接说给了你听。”
第二十六条:“不要去听那些使你烦恼的话,因为这是无益的。”
第二十七条:“对于危险的熟视无睹,其有害程度甚于危险本身。”
第二十八条:“一个只为吃饭活着的人,还不如一个被卖来卖去的奴隶有更多的自由。”
第二十九条:“掌握的知识若只是一鳞半爪,这些知识不仅不能使人明智,还往往造成恶果。”
第三十条:“假如谁不是一块学习知识的材料,就不婴费尽心机教育他了。因为这是劳而无功的。”
第三十一条:“蠢笨的人只宜办不动脑筋、只用体力的事情。”
第三十二条:“你对别人和言,别人才会对你悦色。”
又:“你对别人乐于相助,别人才会对你慷慨相帮。”
第三十三条:“如果你想获得更多的友谊,就不要对人怀有恶意。”
第三十四条:“只要不嫉妒别人,就不会过分忧愁。”
第三十五条:“若想生活过得美好,首先必须勤奋劳动。”
第三十六:“不强求别人,自己也会少些烦忧。”
第三十七条:“假如你不想被人认为是疯疯癫癫的人,就不要去觅求不可能得到的东西。”
第三十八条:“若想保持尊严,必须稳重谦逊。”
第三十九条:“不胡思乱想,也就不容易受骗。”
又:“你不去揭別人的疮痴,别人才不会揭你的疮痂。
又:“只有关心手下人,他们才不会在背后议论你。”
又:"假如想让人们对你的支持维持得长久,处理问题就不能随心所欲,出尔反尔。”
又:“只有把别人对自己的议论当成一面镜子,才能使自己成为聪明的人。”
又:“只有肯定别人的价值,人们才会对你有恰当的评价。”
又:“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能有信用。”
又:“对于不露真才的人,也要向他留一手,这样人们才能把你称赞。”
又:“乐善好施,才能得到人们的敬仰。”
又:“只有没有贪婪的心,才能感到轻快自由。”
又:“量才用人,和善相待,才能称之为公正。”
又:“尊重人们的习俗,才坏会遭到唾骂。”
又:“要想受到人们的爱戴,而不为人们厌恨,就要说顺乎民心的话。”
又:“假如你不想患任何医药也不能治愈的气恼病,就不要去同无赖争论问题。”
又:“若能给人以慷慨帮助,就能成为他的挚友。”
又:“不做亏心事,才能理直气壮。”[2]
这些就是阿努什旺的言论和教导。孩子啊!你应认真研读,而不要轻视。因为阿努什旺既是个国王,又是个哲学家。所以他的言论既是圣偷,又富于哲理。你现在还很年轻,所有这些都应当好好学习并牢记。因为等你到了老年,就为时太晚了。老人都有了自己的一套,不再需要这些了。

[1] 第一个版本是“听话的歹徒强过傲慢的信士“

[2] 这一句新版删除了

12闲死的

在谋夫(Merv)[1]城住着一个裁縫,他的店面设在一个公墓的大门边。他在墙上钉着一个钉子,上面挂着一个瓶子。他有一种古怪的癖好:每当看到从城里抬出来一具尸体,就往瓶子里投一粒石子。每到月底都把石子数一遍,看抬出了多少尸体。然后,把瓶子倒空,继续这样投石子,直到下个月。这样过了许多时间。有一天,裁縫突然死了。有个人来找裁缝,他并不知道裁缝已死,只看到裁缝店的大门紧闭,便问邻居:“裁缝怎么不在,到哪里去了?”邻居答道:“他已经掉进瓶子里了。”

[1] 原文为马鲁

13阴阳大师

有个百岁的老人,弯着腰,驼着背,走路时拄着拐杖。一个青年用嘲讽的口气说:“老头啊!你这张小弓是花了多少钱买的呀?我也打算买一张。”老人答道;“你只要耐心地等着,到时候你就会白白地得到一张,想不要还不行。”

14将心比心

在我父亲的传令官里,有个博学多才的长者,他已逾耄耋之年。他想买一匹马。饲马人为他牵来一匹,看起来体壮膘肥,毛色润泽,四蹄健全,要价合理,还打了折扣。但他看了看马口后,知道马巳衰老,便没有买。我问他:“你怎么不买呢?结果让人家买走了。”他说:“买马的是个年轻人,他还没尝到过衰老的滋味。假如他为马壮美的体型、光润的毛色而夸耀,是可以原谅的;而我已深知衰老的痛苦,以及它的虚弱和多难。我若还把老马买来,是不容原谅的。

15过于敏感

有一次,萨希布·本·阿巴德请客招待自己的同僚和亲友。有个客人从盘子里拿了一片面包。他没有注意到面包上带着一根头发。萨希布对他说:“某人啊!请您拿掉面包上的那根头发。”那个人立即放下面包,起身走了。萨希布让人把他叫了回来,问道:“您为什么刚吃一半就离开筵席呢?”那人说:“我决不吃那些专门盯着我的面包上有没有头发丝的人的食物。”萨希布听后十分羞惭。

16

我听说伊本·穆卡拉(Ibn Muqla)[1]的儿子任命纳赛尔·本·满速尔·塔米米(Nasr ibn Mansur Tamimi,?-918)在巴士拉(Basra)城管理财物。但只一年就把他辞退了,并想加害于他。由于纳赛尔钱财极多,早已引起了哈里发的贪心。他们想算计他,硬说他欠了他们许多债。穆卡拉的儿子(后文姑且称他为小穆卡拉)对他说:“你不留下钱来,就把你关进监狱。”纳赛尔说:“阁下啊!钱我是有的,但是现在拿不出。请容我一个月的期限,现在不要把我关进监狱。”小穆卡拉知道了他不能立即掏出这钱来,并非说谎后,便说:“为防备你再拖延不交,哈里发不允许你回家去。但是你可以在我这里客居一个月。我将为你在宅中腾出一间小屋。”纳赛尔说:“遵命!”于是他被软禁在小穆卡拉的住宅中。
那天怡逢斋月的第一天。到了晚上,小穆卡拉下令道:“把某人唤来吧!让他每晚和我们一起共进斋饭。”于是在这斋月期间,纳赛尔每晚都和他一同进餐。 在开斋节以后,又过了几天,小穆卡拉向纳赛尔派去自己的亲信,问他:“你的钱至今还没有送来,到底为什么呢?”纳赛尔说:“请把这点金子收下。”亲信回去后,小穆卡拉问:“这点钱给谁的?”回答说:“给您的。”小穆卡拉大怒。叫人立刻把纳赛尔唤来,问道:“先生啊!你要交给我的就是这点钱吗?”回答说:“这不是给您的钱,这是我一个月的饭费。我不能白吃您的。在这个斋月中,每夜都做您的客人,同您共餐。现在节日刚过,好意思向我要债吗?”小穆卡拉笑着说:“这是给你的回帖,你可以走了。这点钱是我给你的节日施舍,我放在这里了。”就这样,纳赛尔被免除了罚款。

[1]原文为牟戈列(885-940),全名Abu Ali Muhammad ibn Ali Ibn Muqla阿拔斯王朝宰相

17

我听说,有一次穆塔西姆(Mutasim)[1]正要判处一个罪犯的时候,罪犯开口说:“哈里发陛下啊!看在至圣的主和尊敬的先知的面上,请先以白水作饮料款待我,之后我将俯首贴耳地听从您的指令。”于是穆塔西姆便下令把白水递给他,让他饱饮。罪犯痛饮之后,用阿拉伯语说:“真交福运啊!”并解释道:“哈里发啊!你以甘美的淡水款待了我这客人。现在完全有权对我这贱客处死了。或者你下令杀死我,或者饶恕我。那时我将向您忏侮我的罪愆。”于是穆塔西姆便说:“你说得很对,应当尊重客人。我宽恕你了,你忏悔吧!今后再也不要犯这种罪行了。

[1] 原文为穆塔西姆,833-842在位

18

听说阿伊莎(Aishah bint Abi Bakr,祈真主赐予她欢乐![1]家里的一个老妇人有一天问先知 (愿他有福):“先知啊!你看我长得象天堂中的仙女,还是象地狱里的女鬼?将来我能升天呢?还是要下地狱?”正象入们常言:“作为真主的使者,即使说的玩笑话, 也都是真理。这时,先知(愿他和他的家族有福!)半开玩笑地说:“世界上任何的老妇人都不会进入天堂。”那位老妇人听后,怆然泪下。但是先知(愿他在天有灵)却微笑着解释道:“不要哭啊!我的话,不要从反面去理解。我说的是对的。任何老年人都不会进入天堂,因为在末日审判的那一天,人们都要从自己的墓庐中起身复活的。”这一番话才使老妇人重又喜悦起来。

[1] 原文为阿姆·牟玛尼音·阿依舍,阿布·伯克尔之女,穆罕默德第三个妻子

19

这件事是祖父沙姆斯·马阿里(Shams al-Ma‘ali)[1]的轶事。

巴哈拉[即布哈拉]有个商人要卖掉一个美婢,标价两千第纳尔。阿赫玛德·萨迪[2]将此事报告了国王,并对国王说道:“我们应派个人去把她买下。”国王说:“你自己去吧。”于是阿赫玛德·萨迪来到巴哈拉,见到奴隶贩子,说:“你让人把那个姣婢准备好吧!国王要用一千二百第纳尔买下来。”

[1] 即齐亚尔君主、昂苏尔祖父卡布斯·本·武什吉尔(Qabus ibn Vushmgir,976-1012在位)。原文是父王,然而大有谬误。因为卡布斯和昂苏尔之父伊斯坎达尔·本·卡布斯的尊号都是沙姆斯·马阿里,但是从后文推断只有卡布斯才有国王名号,伊斯坎达尔并没有成为君主;且卡布斯按历史记载统治时间很长,他活到70多岁不算平常事。因此此处的“沙姆斯·马阿里”应是卡布斯。而英译本是grandfather,也印证了我的想法

[2] 英译本为Ahmad son of Sa‘d(即Ahmad ibn Sa‘d,鲁本这里是将ibn也翻译了,全文皆是如此)

国王见到这个艳婢后满心欢喜,让她做递送毛巾的工作。即:当国王洗完手后,由她捧来毛巾供国王擦手。
过了一些时候,有一天国王洗完了手,这个侍女捧过毛巾。国王擦手时仔细地看了看她。当国王擦干手以后,仍用手摩搓着毛巾,同时用眼睛盯着侍女不放。在国王饱餐秀色之后,才把毛巾放回。过了一会儿,他对阿布·阿巴斯·卡纳姆(Abul-Abbas  Alim)说:“我要给这个侍女自由,并将某个庄园赐给她,请记下我这诏书吧!请从城里找一个侍女做她的管家。并对她说:等她头发灰白的时候再来见我。
阿布·阿巴斯·卡纳姆是当时的首相,说道:“陛下十分圣明,但是传达陛下的旨意时,奴婢们会问:“这样做的意图何在?”国王便把刚才发生的事如此这般地讲述了一遍。之后说:“一个国王在七十岁以后还调情说爱是极不光彩的事。我作为七十余岁的老王,经管着至尊的主的子民。将军队、臣民、社稷管理得有条不紊是我的职责。而我若淫逸玩乐,至尊的主不会宽容我。人民也不会宽容我。”【悟了】


20

据说在伽色尼城,有十个丽女[1]侍奉马斯伍德(Mas‘ud)[2]苏丹。她们每个人都身着华美的锦衣。其中有一个名字唤作努什塔金(Nushtagin),马斯乌德最喜爱她。然而过了几年,人们便分不清他究竟同谁最相亲厚了。因为他对所有人的惠赐都和努什塔金一样。没有谁认为马斯乌德苏丹对自己情意最深。又过了五年,在苏丹面前人们竟弄不清自己是自由民还是奴婢了。直到有一天他说道:“我要给努什塔金分封领地,厚赐财宝。就象父王对待阿雅兹(Ayaz)那样。”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心中始终爱慕着努什塔金。

[1] 英译本作slave,而nushtagin明显是男人名字,因此这些slave究竟是男是女尚需确认

[2]即马斯乌德,伽色尼王朝苏丹,马哈茂德之子(1030-1040在位)

21论狩猎

……到了猎场,不要毫无目的的纵马驰骋。只有不懂事的娈童、小官们才这样做。看见了野兽,不要不顾一切地奔马擒捕。因为这既不庄重,也有危险。在我们的家族里有两个国王在猎兽时死于非命。一个是我的曾祖父,埃米尔武什吉尔·本·齐亚尔(Wushmgīr ibn Ziyār)[1];另一个是我的侄子,埃米尔沙拉夫·马阿里(Sharaf al-Ma'ali)[2]。你可让侍从们冲在前面,自己不必一马当先。只有当随从国王行猎时例外。因为这将关系到你的声誉,你可充分显露一下自己的本领。

王族训练猎鹰有两种方法:呼罗珊国王爱把鹰锁住,不使其任意飞翔;但伊拉克国王并不锁住鹰,而让它随意飞动。这两种办法均可行。如果你不是国王,但对此有浓厚的兴趣,随你怎样训练都可以。而作为国王,不把猎鹰锁住,则显得更豪放些。但是每次出猎,放鹰只可一次。同一只猎鹰连续放两次,不合国王的身份,只宜放出一次。把猎鹰放出后,便可“观战”,直到它捕得猎物为止。假如它出猎没有成功,还可放出另外一只去追猎。国王在狩猎中的任务,只是观战而巳,不必大驾出征。
如果国王狩猎时带着猎犬,自己不要牵着他们。应让随从们牵着它们走在前面,自已观看,而不必向着猎物纵马追奔。
如果带着猎豹,不要把它放在自己坐骑的臀上,这样很不雅观。再说,猎豹由自己训练,伏卧在自己的鞍后,也很不明智。这对国王尤其如此。
以上这些便是狩猎时所应注意的事项。

[1] 原文为瓦士姆吉尔·本·兹亚尔,齐亚尔王朝第二位君主,935-967在位,关于他的死亡有两个说法:被野猪杀死、从马上摔下来伤重不治

[2] 原文为沙拉夫·阿拉·玛阿里,全名为阿布·卡利贾尔·阿努什旺·本·曼努契尔(Abū Kālijār Anūshirwān b Manūchihr),实际上按照辈分应该是昂苏尔的堂弟,此处“侄子”有误。英译本作cousin,亦印证了我的想法

22独眼莫玩马球
据说阿木尔·本·莱斯[1](Amr ibn al-Layth)是个独眼龙。他曾是呼罗珊的埃米尔[2]。一天,他想玩玩马球。由于他是军队的统帅,便打算遨请将领亥尔哈尔[3]同去球场。但亥尔哈尔却劝阻他说:“我认为您不应去打马球。”阿木尔说:“你不是也常打马球吗?我怎么就不能玩玩呢?”亥尔哈尔说“您和我们不同。”阿木尔问:“此话怎讲?”答道:“因为我们都是有两只眼睛的人。即使球不幸击伤眼睛,瞎了一只,也还有另外一只可以看东西。而您只有一只眼睛,如果不幸瞎掉,可就作不了呼罗珊的埃米尔了。”【暗讽阿木尔玩的菜[doge]】阿木尔听后,颔首赞同地说:“你讲得很对,考虑得很周全,我接受你的意见,今后再不提打马球的事了。”

[1] 原文为阿穆鲁·本·阿勒里斯,878-900在位,萨法尔王朝君主,以谋算过人、善抚士卒闻名

[2] 兼任阿拔斯王朝的呼罗珊总督

[3] 原注写以勇力闻名,但是没有译名,看着这个名字干瞪眼


23

……不要乱开杀戒,如果因此犯下罪愆,难免不会垮台。这正象我的祖父沙姆斯·马阿里的故事。
他禀性暴虐,从不宽赦任何人的罪行。他的薄情寡义引起了军队的不满。他们暗地里同我的伯父法拉克·马阿里(Falak al-Ma‘ālí)[1]串通一气。于是我的伯父便逮捕了自己的父亲沙姆斯·马阿里。高级将领们威胁他说:“你若不同意我们提出的条件,我们宁愿把国土交给异族人进行统治。”他一听此言,为了保全先王留下的领地的完整,并维护王族的统治。便任他们摆布了。我的意思是说,他终被逮捕、监禁、后用驼轿把他拉到切纳什克(Chanashak)[2]土堡软禁起来。
在去土堡的路上,他问一个名叫阿卜杜勒的驼夫:“军队筹刘这么大的事情,我怎么事先点也不能够得知呢?”阿卜杜勒回答说:“这件事是某某和某某将领等五个人联合起来干的。他们欺骗军队,进行要挟,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叫阿卜杜勒,曾向人们起誓,坚决支持此事,并尽力而为。但是你不要因我,以及那五个人而气恼,而应想想自己曾经杀死过多少无辜者。”沙姆斯·马阿里说:“你想错了。我并不想为此事杀人。假如我杀了你和那五个将领,情况仍不会有所改变。将有另外六个人反对我,并最后取得成功。”

[1] 全名叫曼努契尔·本·卡布斯(Manūchihr ibn Qābūs),10121029在位,同时也是阿努什旺之父

[2] 位于戈尔甘郊外


24论托付财物

我听说有个人天还没亮就去浴池洗澡,半路上遇到了一个朋友。于是便对他说:“你能陪我去洗澡吗?”回答说:“不行,我还有事。不过我可以陪你走到浴池门口。”但是还没到浴池时路过一个岔口,他的朋友也没打个招呼,就拐向另条路走了。而恰在这时,有个小偷走到他的身后,想伺机偷他的东西。这时由于天还没亮,他并没有看清这是个小偷,还以为是他的朋友呢。于是他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装着百第纳尔,交给了小偷,并说:“好兄弟啊!请你代我保管一下吧!等我洗完澡再还给我。”小偷接过了金子,便等候在那里,直到他从浴池出来。这时天已大亮。他穿好衣服,径直走去。这时小偷叫住了他,说:“年轻人啊!把这金子拿回去吧!你快走吧!今天我为给你保管金子,已经耽误了自己的事。”这人问:“这是谁的金子?你是什么人?”回答说:“我是小偷。这金子是你给我的!”于是问:“既然你是小偷,怎么不把我这金子走呢?”答道:“假如这是我从你那儿偷来的,哪怕是一千第纳尔,也休想让我还给你一个第纳尔;而这个钱是你托我保管的,我应当如数交还。因为侵吞受人委托保管的东西,是不道德的。”


25
据说在新春节日时,牧童来晋见阿赫玛德·法里龚(Ahmad ibn Farighun)[1]。他未携带任何礼品,然而说道:“愿主上多福多寿!我虽未带来新年礼物,却带来了胜过新年礼物的好消息。”阿赫玛德·法里龚问:“什么好消息?”答道:“昨夜为你生了一千匹睛似鸦眼的小马驹。阿赫玛德气得下令打了他一百板子,并说:“你带来的是什么好消息,生的一千匹马驹都患夜盲症吗?”

[1]萨曼王朝时期的地方半独立政权法里功王朝(Farighunids)的君主





《卡布斯教诲录》故事摘录(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