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 2023 | 汪永新教授:新疆颅脑创伤救治现状

颅脑创伤(TBI)的救治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仍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身心负担。尽管对于TBI的研究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由于其复杂的受伤机制,至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如何提高TBI患者的生存率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经验表明:建立TBI数据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获得其危险因素和规律进而指导现场抢救、规范院内治疗,对降低TBI致死率和致残率具有巨大的临床指导价值。自2013年起,上海颅脑创伤研究所所长、上海交大附属仁济医院江基尧教授团队带领国内22个省市、56家大型TBI临床中心共同进行中国颅脑创伤大数据前瞻性疗效比较研究,研究成果“中国TBI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结果: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队列研究”于2020年8月1日发表于杂志。该研究结果首次详细概括了中国TBI患者的基本特征,全面展示了中国TBI救治取得的重要进步,对未来TBI治疗策略导向和临床救治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幅员辽阔,地广人稀,土地面积约占我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新疆东西横跨大约22.7个经度,南北跨越大约14.8个纬度,与中亚八国接壤。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特点也决定了新疆TBI的特征及治疗现状与国内大部分省市存在一定差异。借鉴国内外任何一个TBI救治经验在新疆都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多中心、大样本新疆地区TBI患者资料库对新疆TBI的诊治现状进行评估,在掌握这些基本数据的基础上,制定真正符合新疆地区实际情况的TBI“救治指南”,重新规范和确立本地区现阶段TBI救治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心主任、新疆医学会颅脑创伤专业组组长汪永新教授于2020年开展了新疆地区颅脑创伤流行病学特点和诊治现状的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队列研究——新疆颅脑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现状调查。
汪永新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招募了新疆范围内14个地州共28家医院共同参加,初步的研究结果时间涵盖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这1年时间内共收集了3199例患者注册信息,最终确定了3089例TBI患者的信息资料。
初步的结果表明,3089病例中,2718例为轻度至中度TBI患者(占总病例的88.0%),剩余的371例为重度TBI患者(占总病例的12.0%)。大多数患者为男性(2214例,占总病例的71.7%),且平均年龄为(44.1±20.1)岁。GCS评分平均为13分。全国TBI病例中,轻度至中度TBI患者占总病例的78.7%(10334例),重度TBI患者占总病例的21.3%(2804例),男性患者占总病例的74.5%(9782例),平均年龄为48岁。GCS评分平均为13分。提示新疆TBI患者构成与全国水平类似或者接近,多为中年男性,且多为轻度至中度TBI。
从汪永新教授团队研究的初步结果可以发现:新疆的TBI救治水平部分指标与江基尧教授团队总结的中国TBI救治结果相近,但仍有部分指标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我们发现了新疆TBI救治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这为重新规范和确立本地区现阶段TBI救治新体系提供了宝贵的事实依据。
该研究将在汪永新教授带领下持续开展,相信通过全疆神经外科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和不断改进,新疆神经外科定能提高TBI患者的救治水平,更好地为新疆各民族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