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线傀儡——《攻壳机动队:无罪》

2019-02-10 01:36 作者:大方  | 我要投稿

本文基于押井守执导的《攻壳机动队》和《攻壳机动队:无罪》两部剧场动画进行讨论,其它剧场版、OVA、TV、漫画、小说不在讨论范畴之内。一如既往我不会正经写影评或者书评,大多是我发散思维的想法,内涵剧透。

《攻壳机动队》(英文名《Ghost In the Shell》),改编自士郎正宗创作的同名漫画,被认为是科幻界不可或缺的经典作品,对后世创作同类型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续作《Innocence》(中文名《无罪》)中导演押井守削弱了故事性,加入更多的思辨内容,意图让作品的内涵更上一层楼。

抛去关于机器人、改造人这些在2019年不再新颖的元素,引起我注意的只有一句话那就是“生去死来 棚头傀儡 一线断时 落落磊磊”,如果在此将其理解为“没有Ghost的Shell是没有的意义的机械”自然是有其意义,但是我想到了另外一个解释方向。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所处的环境在改造我们,近处有父母、老师、书籍、电影等不断向我们输出各种明示与暗示,远处有经济、政治、军事暗潮涌动,宏观地改变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从一个混混沌沌意识不明确的幼儿开始,到成为一个拥有成熟心智的成人,这过程中我们的一切都是来自于周围的环境。

我们的语言、宗教、姓名、种族等特征无疑不是来源于过去,当我们出生在这个世上的时候,我们就与某些人建立了原始的联系,通过这些原始的联系,我们与过去与历史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了文化的脐带。

人类从非洲出发,因为迁徙散落在世界各地,因为生态环境发展出了各种文化。当无数年过去,人类再次相遇的时候,不同的文化如基因一样,不断解构组合诞生出新的文化。就如同成人要离家成立一个新的家庭一样,当新文化足够强盛时它的使用者们便不会甘于寄人篱下,如果旧文化无法对新文化形成碾压趋势,那么新文化将与其平起平坐,甚至成为新的太阳,将自己的文化传播到其它的文化中。

前面说过,我们通过文化的脐带从无知懵懂变为心智成熟,在这根脐带内携带“营养”的就是我们的语言。“铅笔”是什么?“一种杆状的手握书写工具。”如果用符号去定义符号,如同盲人摸象一样,但是如果见过足够多的“铅笔”后,人的大脑会自动寻找其中的规律并将“铅笔”这个符号与石墨笔芯的笔联系起来。当我们再写下“铅笔”的时候,实际上我们通过思考从字形想到了那种石墨笔芯的笔,但是如果拿出一根长得像钢笔的铅笔,可能破坏大脑的固有认知,从而产生“这也是铅笔?”的疑惑。

我们通过五感感知客观世界,通过思考将一切串连起来,而语言是思考的延伸,是两个人交流的工具,回到《无罪》我对Ghost与Shell是什么有了新的想法,即物理世界包括人类的身体是Shell,人类的意识是Ghost,Shell不单单只是身体或者载体,而是所有的物理存在。Ghost呢?是“我”,而不是其他人。“我”可以确定“我”的确在思考,但无法确定“他”是否有意识。“理解凯撒不必成为凯撒”,因为“我”只能机械论一般地将他的信息组合起来猜想,甚至可以认为这个世间只有“我”。

“生去死来 棚头傀儡 一线断时 落落磊磊”,当“我”消失的时候,“落落磊磊”的不是“我”的载体,而是主观认知的世界。《攻壳机动队》最后少佐与2501融合后,实现了“我”与载体的分离,真正确认了“我”的存在,完成了作为人的升华。

附:此文伊始,我原本认为人是历史的Shell或者文化是人的Ghost,但是在写作过程中,我的想法发生了一些改变,当我写到符号的能指与所指时,我的新想法才逐渐成形,虽然不成熟,但还是写了下来。如果伊藤计划没有死的话,《尸者的帝国》说不定能达到这种水平。

两部《攻壳机动队》抛去哲学思辨,其作画/配音/音乐等硬件也十分优秀,《无罪》中巴特潜入潜艇后奔跑坠落的一卡是由著名动画师大平晋也绘制的,十多年后他在《银翼杀手2022:黑暗浩劫》中绘制了一卡类似的片段。在《攻壳机动队》里,时年15岁的坂本真绫为少女躯体版的少佐配音,18年后坂本真绫在《攻壳机动队ARISE》中为年轻的少佐配音。鸭嘴兽(网络上给押井守取的绰号)曾在采访里面说《攻壳机动队》做的非常轻松,每天还组团出去打几个小时的街机,因为是改编作品而且有以前做《机动警察》的经验,与之相对的是《无罪》非常累,因为原创内容非常多,值得一提的是在制作《机动警察》剧场版的时候IG连16:9的画纸都没有。


“所谓生存就是吞噬他人”我感觉又可以写1000甚至800字


一线傀儡——《攻壳机动队:无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