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于音乐而言,不应有恨

2021-07-22 00:35 作者:金玥的琴弦  | 我要投稿

  文如标题,对于音乐而言,不应有恨。

  音乐是为让人们以放松的,从专业意义上而言,是一个音乐人对于自己信仰的敬畏。因此,对于我来说,演奏自己喜欢的音乐,不单单是为了取悦自己,取悦他人,更加重要的是感知作者对于音乐乃至艺术的理解与赞叹。

 音乐除了感知心灵的旋律外,不应该有别的杂念,否则就会如地狱里嘶哑的吼叫一般令人迷茫。从传统音乐的角度看,有很多现代歌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没有营养的,是混沌。不是说歌词写的好,旋律谱的优美就是好的作品,而是作者在他的作品中倾注心血,用他最纯净的思想写出一段真正富有内涵的音乐,这也是每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人所神往的。我个人认为,在现在的背景下,将古风这个词作为歌曲的格调是不很严谨的,因为如今的古风歌曲创造的意境与古典音乐和传统音乐有着很大不同,有很多古风歌,说到底是旋律与歌词偏向于复古,并且离不开几个关键词,例如侠客,江湖。这些的确可以被认为是广义上的古风,因为它们潇洒而自由,是古风的韵味。但是国乐中真正的古风已无从查起了,龚琳娜老师在《经典咏流传》上演唱的《上下求索》也许能让我们从管中窥到一些端倪,编钟的声音与谱调虽然很符合现代人的口味,但是却是我所听过的最纯正的古风。但是因为真的没有很多人懂这些,包括我。不是说我本人很精通音乐,只是讨论我眼里现代音乐对于一些风格的差异。

 音乐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直到今天也没有得到某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我相信,每个人心中对于它的定义都不同。我觉得它与文学很像,因为都是在符号语言之后给人内心的触动。文学艺术的胜人之处就在于其很强的隐喻性和非主观性,人们需要通过联想和感知才能理解或是想象出那些场景。音乐也是如此,给人们主观的听觉冲击,但却不会给人们以主观的画面。这依然需要听众的理解与联想。二胡曲《楚颂》,广义上,或者说作曲的立意就是写一段爱情悲剧,霸王别姬。但我第一次听的时候却认为,它讲的是大楚之烟火——屈原。并且我身边很多未曾学过音乐的朋友也有不同于这两种看法的,很多很多。因此,如果你问我,哪两种艺术形式是最接近的,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文学与音乐。

  音乐能够传递人的情感,或许这句话说的冠冕堂皇,我举一个恶臭的例子,没人会在婚礼上听哀乐。这听起来确实很离谱,但是它很真实,婚礼很热闹,是高兴的事情;葬礼依然很热闹,却是伤心的事情,音乐随人的情感而变,而人的情感却又能够牵引情感,因而音乐起到了一个直接的桥梁作用,但它不客观,它格外亲切。

 这里说一下我写这篇文章的意图,前面所写的其实与原因没什么太大联系。最近我在各个app上看到了许许多多类似于新出道的偶像生或是未出道的人的歌舞。我说实话,他们唱的一些歌真的很烂,毫无意义可言。这绝不是毫无道理的,追星族追他们我想大多原因是看脸,确实,他们之中男生长得很帅很精致,女生长得相当漂亮。但是夸他们帅,或者追他们的颜值是一方面,但固不可将他们唱的一部分歌拿出来大肆吹捧,这是另一方面。这两件事情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不相及的。音乐这东西,不应有恨,但是这针对的是真正的音乐。有些歌我都能写,歌词很简单的几句话,只要押韵就行,旋律只需用标准调翻几个不冲突的音就好了,不费什么事情。但是粉丝们却给大众造成了这很困难的错觉。写歌曲永远不如写乐曲难,不要将歌曲想的那样不简单,因为面向的人不一样。这个时候我知道肯定会有人出来怼我,说“你不喜欢听你不要听啊,我们喜欢听你管的着吗?”或者说“你听个音乐都听出优越感了是吗?还要给歌曲分个三六九等?”我说句难听的,不要将毫无艺术性的东西拉出来大肆宣扬,这样只会拉低你自己的水平,如果不是一位帅哥或是美女在那里唱,我想你是听不下去的。搞音乐的人很纯粹,不会在意你有没有什么癖好,长的怎么样,只会看你的作品是否具有艺术性,是否凝聚着你的独特的想法。其次,音乐本身就是分三六九等的,它什么时候变成了同一层次的?阳春白雪对的是下里巴人,不是所有的音乐都是高贵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自古以来都是这样。这并不是我自发将它们分开的,学个乐器还有各种等级呢不是吗?音乐存在的基础就是陶冶情操和修养身心,否则就只有地狱的咆哮将人们拖入深渊,无时无刻不在忍受刺耳的噪音。它很纯净,不容亵渎,是神圣的,尊贵的,但也是面向大众的。如梦如幻,就在每个人的身边。

  只希望,在后面的时间里,因颜值而吹捧其“快餐价值甚高,艺术价值全无”的作品的情况能变的少些,我个人的力量很卑微,我也明白这一点。但是这种情况一旦发展就势必会影响到人们对于音乐的认知,对艺术的认知。当年听惯了黄家驹的人不一定听的惯刘德华,听惯了罗大佑的人不一定听得惯周杰伦。但是听惯了我如上所说的人,诸如此类的,一定听不惯“看脸唱歌”。音乐是钥匙,也是学问,它很深奥,难时如同高数,易时随心所欲。但这对于我而言,我更习惯称为,对于音乐而言,不应有恨,它就是陪在我们身边的抽象的事物,更何况是对根本称不上音乐的东西呢?这种东西只会扰乱人的思想,对音乐产生误会,再会达到“有恨”之感。望近来,或不久之后可见变化,实愿为青少年提供欣赏性更高的作品,也让我们这一代的青年的艺术思想不被带偏,这很重要,万分重要。

  且欲和声望谱间,犹恨糟粕已数年。

  歌舞袅袅空专业,弹唱悠悠立轻烟。

  阳春白雪少思虑,下里巴人无问添。

  今时苟且皆易逝,唯尔真金永为颜。

对于音乐而言,不应有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