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冷拒英使闭关锁国,并非盲目自大?美国教授:他发现了阴谋
合作共赢,团结他人一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类出生在群居社会,一出生就有各种各样亲戚,所以和打交道就成了必要课题。

在中国人的思想里,多交朋友多条路,所以我们一直提倡的都是多交朋友多看世界,闭门造车,低头走路这都是不可取的。这个道理对于一个国家也同样适用。
国家想要强盛就要组织外交,适当的吸取别人的经验来建设自己,但在清朝时清政府却选择了禁闭国门过自己的日子,这样的做法也就导致了清朝变成了井底之蛙看不见外面的时间也造成了后面的屈辱。

但其实在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机会可以让清朝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但是被乾隆冷言拒绝了,这事被后世的人知道后大家对此的评价基本上都一致,他们觉得是乾隆耽误了清朝的发展,但曾就职于美国哈佛大学,现为牛津大学教授的沈艾娣却有不同的看法。
亦敌亦友的使臣
清朝作为旧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他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未来的走向,很多人都说就是因为清朝最后的“闭关锁国”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但其实在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机会可以让清朝看见外面的世界,但是被乾隆帝否决了,这就是英国的马尔嘎尼访华。

那时正值乾隆帝在位时期,清廷因为国土面积大,人口多,并且还有各种各样的丝绸,瓷器,茶叶让西方对清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再加上当时的清政府少和西方打交道,这半遮半露的样子瞬间让西方的人想对清朝一探究竟。
所以英国的马尔嘎尼做了第一个人,马尔嘎尼对清朝也有着极大的兴趣,所以他决定出访清朝,想看看自己心里向往的圣地。
为了去的时候受人待见一点马尔嘎尼特地准备了许多的礼物,大都都是英国特有的西洋玩意,小到钟表望眼镜,大到洋枪洋炮和仪器,反正都是一些清朝没有的东西。

准备好一切后英国方也就给清朝发去了国书,正值那时候快到乾隆的生日了,于是便说自己想来给乾隆贺寿,这接到信的乾隆先是疑惑了一下,然后让人搬出了清朝独有的地理大全,他们在上面找了一圈都没找到英国这个国家。
原以为乾隆会拒绝使臣的来访,谁知他居然还挺高兴的,因为连书上都没有的国家都能给他贺寿,可见清朝在世界当中的地位,就这样乾隆同意了英国方的访问。
而为了彰显出清朝对英国使臣的重视,乾隆即刻下了圣旨要以最高规格接待使臣,要让他们感觉来了清朝就跟回家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