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10.3 莱布尼茨

2023-07-22 11:15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3、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


  十七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科学家。他生于莱比锡的一个大学教授家庭,大学毕业后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做过外交官、图书馆长和柏林科学院第一任院长。

  莱布尼茨针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单子论。他认为,旧唯物主义者把实体看作是不动的,有广延性的,不能说明实体的本性和世界的发展。而且会引起理论上的矛盾。因为实体乃是构成世界的基础和最后单位,如果广延是实体的属性,则实体就是可分的,而可分的东西不能成为最后的单位。此外,“能动性是一般实体的本质”,而“没有任何活动,也没有任何变化能从广延派生出来”。他主张只有能动的、不可分割的精神实体    单子才是真正的实体,才能构成世界的基础。单子既然是能动的、不可分割的,就不能按自然的方式由组合而产生,也不能按自然的方式因分解而消灭,它只能借上帝的力量而“突然产生”或“突然消灭”。单子不可分割,每个单子都自成一个“小宇宙”,也就“没有可供事物进出的窗子”,单子之间“先定的和谐”是由上帝规定的。于是,莱布尼茨断言,上帝不仅是宇宙的创造者,也是宇宙秩序的安排者,上帝所创造的这个宇宙是尽善尽美的。但是,莱布尼茨强调单子的能动性,“通过神学接近了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的原则[i],是符合辩证法精神的。莱布尼茨还认为,单子这一精神实体,其活动在于有知觉。世界万物按单子的知觉明显程度而有高低之分:最低的单子只有模糊的、昏暗的“微知觉”;动物则有比较清楚的知觉,是较高一级的单子;人是更高一级的单子,因为他不仅有知觉,而且有理性灵魂;而最高的单子就是上帝,它具有最完善的智慧。单子的运动则表现为由昏暗的知觉到明显的知觉的过渡,由低级的知觉到高一级知觉的过渡,而推动单子运动的内在力量则是“欲望”。这样,莱布尼茨在论述其唯心主义同时,也表述了发展的连续性和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的思想,这“是非常深刻的辩证法,尽管有唯心主义和僧侣主义。”[ii]莱布尼茨的辩证法,启发了以后的德国古典哲学,为后者所继承与发展。

  在认识论上,莱布尼茨是唯理论者。他认为,认识的任务在于获得普遍的、必然性的知识。这种知识既不能通过感觉经验得到,也不是作为天赋观念现成的呈现于意识中,而是作为一种“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在能力而天赋在我们心中”,它通过外物的“机缘”作用,才逐渐地清晰起来,呈现于意识之中。因此,他既反对洛克的经验论,也不完全同意笛卡尔的唯理论;他把人心不是看作一块白板,而是看作有花纹的大理石,这些花纹虽不是已完成了的雕象,但雕象是由大理石的先天花纹所决定的。他还把知识分成推理的知识和事实的知识,并抬高理性知识的地位。莱布尼茨强调理性知识的作用,推崇普遍必然性的知识,这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对科学技术的关注。他本人也是位有多方面才能的科学家。他发明了微积分,提出了运动量等于质量乘速度的平方的公式,在逻辑学方面开辟了新的领域,奠定了数理逻辑的基础。

  莱布尼茨的主要著作有:《单子论》、《人类理智新论》、《神证论》等。


注:

[i] 《列宁全集》第38卷,第427页。

[ii] 《列宁全集》第38卷,第431页。

《哲学小辞典》10.3 莱布尼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