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重视“黑暗中世纪”(2):中世纪早期乡村的转变

还是说一下为什么要“重视”黑暗中世纪,目的并不是说明中世纪是一个很光明或者很怎么样的时代,而是说要抛弃“黑暗”这种标签式泛泛而谈的词语,重新去认识中世纪的一切。
以上。

加洛林的经济一直都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因为加洛林是夹在古典时代和11~13世纪欧洲经济扩张的中世纪盛期之间的一个时间段,关于它的性质到底是多普施所认为的一个经济复兴时期,还是皮雷恩所说的一个经济低谷,城市和贸易基本上中断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UP注:皮雷恩的观点非常有意思,建议读Mohammed and Charlemagne Revisited: The History of a Controversy,虽然这本书不是皮雷恩写的,但是花了一些篇幅介绍皮雷恩,如果要直接读皮雷恩的书就是Mahomet et Charlemagne),一直是一个正在讨论的东西。
可以说加洛林王朝奠定了中世纪社会,但是说加洛林王朝对于欧洲经济的影响则又是一个需要审视的话题,如果你对比的是之前的七世纪,那么基本上可以认为加洛林王朝整体而言是经济上升的,但如果是往后看,看到的是十世纪的情况的话,那么则会得出加洛林王朝的经济复兴只是暂时的,没有长期影响的结论。

villa这个词毫无疑问来自拉丁语的,但是中世纪的villa和罗马的villa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了,罗马的villa是社会精英们在乡村的精致住宅,是土地与劳动力组织的一个集中点。这些villa像一个个岛屿一样组成了罗马时代西部的农村经济和社会,塑造了一个个分割的地产单元,不过这种现象并没有延续到中世纪,然而在中世纪,villa这个词就只是意味着村庄了,这一点在八世纪的文献里已经证实了,villa在这个时候指的是被分割成一个由单个家庭、土地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组成的单元网络,而各种因素都会影响这些单元内居住和活动的集中程度。
在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农村社会被划分为一个由多户居住的单元所组成的网络,而且这些单元也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地域化的定义。然而尽管土地所有者在司法方面的文献记录中已经得到了充分证明,但事实上由于这些证据的性质,这些单位拥有自己正式组织结构的程度仍然是模糊的。几乎没有证据可以表明这个时候的欧洲农村社区是如何进行内部组织的,更没有办法表明这些社区的内部结构差异。因此一些学者会把这种村庄的出现视为后加洛林时期的产物,但是定居点这个东西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如果认为加洛林王朝时期在地理与组织上比较松散的定居点与它之后结构更为紧密的定居点有本质性的不同,也是不合适的。
但是从由所有权和管理所定义的古典晚期的villa到这种集体活动和共享领土所定义的村庄的转变的原因还是很模糊的。不过至少可以清楚的是在七世纪时,阿尔卑斯山以北的转变已经完成,意大利的转变可能慢一点,但是最晚到800年时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基本类别也应该朝着这种方向转变了。
而从考古学的证据来看,人们所居住的环境必然也有物理层面上的重塑,那些从5世纪的破坏中幸存下来的罗马villa,也在7世纪被废弃了。阿尔卑斯山以北大多数发掘的乡村聚落都起源于3~7世纪之间,并持续发展到加洛林王朝,甚至是更久。也就是说这种新的社会秩序的转变事实上从古典晚期就开始了。在许多地区都无法发现定居点内存在着硬性的身份差异,例如高卢北部的一处乡村出现了新的聚落形式和新的木制建筑类型,表明大概有6个地位大致相等的家庭在共享空间,而罗马的villa持续到6世纪,逐渐演变为更朴素的土地管理的中心。但在加洛林王朝初期,地中海西部的大多数乡村聚集地的规模都很小,而且也都更分散,村庄结构发展得也很缓慢。
(UP注:可能有人会一头雾水,还是讲得更清晰一点,罗马的villa实际上是罗马的精英阶层所持有的建筑与周围的土地,然后可能有一些劳工干活之类的,通过所有权与管理,土地和劳动力这些东西被规范得很明确,从考古上也能看出来在一处villa当中,哪些建筑是服务于拥有它的精英阶层的,哪些是给劳工住的,一眼就看出来了;而中世纪的农村是家庭组成的,这些家庭贫富肯定是有差异的,但不至于出现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这种差异,从考古遗存上可以看得出财富上的差距,但是不可能看得出社会等级上的差距。同时,随着个体的长大、结婚、建立自己的家庭,然后在社会上或成功或失败,或继承了一些东西,或死掉,村庄内家庭的相对低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变化。新建筑是家庭和社区适应不断变化的资源分配和社会地位的一种方式,与定期重建的必要性有关的是“移动”的现象,这种移动并不是一种主观上的移动,而是随着旧建筑废弃重建或者新建筑的建成而进行的长期的、人不知鬼不觉的移动,在今德国北部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及一些曾经的罗马边界的考古遗址就能发现这一点,都是沿着河流或者大道进行移动的,一个村庄在几个世纪里甚至能沿着莱茵河移动500米。)
不过这种定居点的核心的移动确实也反映了中世纪早期农村经济的一个特征,农民追求相对多样化而非专业化的经济策略。原先罗马帝国的基础设施的消失极大程度地改变了贵族在农村的控制条件,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减轻了农民的压力。过去罗马的专业化经济鼓励了密集型畜牧业的发展,但是进入中世纪以后这种动力消失了,所以就更多地将牲畜用于农业工作、乳制品制造之类的。
罗马时期的农业主要集中于少数作物上,这样更适合于市场流通,能够满足税收和地租的要求,但是中世纪早期的农业多样化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原本那些被视为边际土地的荒地和森林因为可以作为牧场、猎场和木材来源的地方所以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一点我之前在动态里说过,脱离了原先在罗马的市场、军队与税收对他们的要求,增强生产力带来的压力减弱了,农民们采取了新的策略,涉及到景观的不同关系,而这种关系在七八世纪又再次发生变化,作为强化的动力又再次开始出现。
加洛林王朝时期的耕地开发得更密集,经济专业化程度也有所提高,虽然这个时候的家畜体型还是远小于罗马时期,但是饲养规模相比墨洛温王朝时期更大,而且考古出来的动物群的遗骸也显示出了更强的集中度,还有更大规模的谷物种植。与此同时手工业的生产也在扩大,比如施派尔这一带出现了一些女性工作的纺织工坊,这些都意味着社会组织能力提高了,也转向了聚居和生产领域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