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军海医院总结分析孩子自卑心理的成因
合肥军海医院总结分析孩子自卑心理的成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体态外貌
有些学生身材矮小,有些体态不尽如人意,或是身有残疾……,体态外貌上的不如意大多是先天所致,通过努力无法改变,或是短期内不能改变。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自我建设、合理化解,将精力和热情投入其他方面,帮助自己在其他领域建立自信;心理不够强大的学生则容易陷入不良情绪,感到绝望痛苦,对学习和生活提不起兴趣,因为外貌而否定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和优势。
2.家庭因素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和出身。有些学生不能正视家庭的贫困,认为贫困“没有面子”,甚至因为不能正视贫困走向犯罪道路,如“上海少女援交案”。有些学生拒绝领取特困生救助金,只是因为不想在填报信息的时候被别人发现。国外有研究发现,父母双方或一方因犯罪入狱,他们的子女往往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单亲家庭,或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祖父母或其他长辈照顾的儿童,也会因为缺乏父母双方的关爱而产生被抛弃或是不被重视的强烈的自卑心理。在急需被肯定、被鼓励、被赏识的年龄,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温暖,同时承受着偏见或舆论的伤害,保有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
源自家庭因素的自卑,很难自我矫正,需要成人的引导和鼓励。要让学生相信——人不能选择出身,但是可以选择美好的将来;他们暂时缺少爱,但是他们很可爱,值得被呵护、被关爱。
3.社交困难
交际困难、交谈困难等,也容易引起青少年的自卑心理。小学生在社交困难方面表现出来的自卑心理并不明显,进入青春期后,这一问题才逐渐凸显,因为学生开始关注这方面的能力,从而产生“与别人相比,我……”的自我价值判断。有研究表明,来自农村的学生或自认为来自小城市、“小地方”的学生,在社交方面比来自大城市的学生面临更大的困难。学生有限的见识水平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完成自我“镜像”反映。同样,因社交困难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学生,需要成人引导,帮助他们认识到社交困难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来克服,视野的狭窄能够借助阅读来拓展,从而帮助他们找到“破局”的路径。
4.学业成绩
有些学生因为成绩不好而被归类,或是主动将自己归于“差生”一类。有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因为某一学科没有绝对优势可能陷入自卑之中。这种自卑心理源自学生自我评估的标准过于单一。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有八种以上的智能,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智能优势,各种智能要素的发育并不均衡。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理论工具,为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供了突破口。教师和家长都能够从多元智能的视角分析学生,就容易发现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帮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势,进而降低学业成绩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