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如何不断晋升与转型?(上)


主题:人在职场,如何顺利转型?(上)
参与:冷芸时尚圈讨论9群
时间:2020年8月30日20点-22点

讨论提纲
一、我职业生涯的几次重要角色转型
1、从技术人员到策划人员
2、从策划人员到创意总监
3、从创意总监到公司副总
二、我职业生涯中几次重要的行业转换
1、从广告传媒到服装零售
2、从服装零售到商业地产
3、从商业地产到工业自动化
4、从工业自动化到企业咨询
(下期更新)
三、如何创造转型机会,把握转型时机?
1、自己是否有职业规划?至少是三年规划?
2、你为自己的转型做了哪些准备?
3、什么样的公司实现有助于实现个人的转型?
4、你职场的贵人就在身边,你知道吗?
(下期更新)
引言

庄主简介


1、从技术人员到策划人员
初入职场:
我是统招的本科生,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在那个年代,本科生还是比较稀缺的。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民营的高科技公司做研发印刷电路的技术员,与我大学所学专业完全不搭边,是靠“关系”得到的这份工作。
有统计表明,在找工作时,有将近30%的人是通过熟人关系找到工作的。这种情况下往往不会考虑学以致用,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好。
我当时的状态其实是很多刚刚大学毕业的应届生的写照:基本很少考虑职业规划,但是不缺乏工作热情。我在做这一份工作时,因为关系比较扎实,所以当时我不太担心工作变动的问题。
当头一棒:
仅仅一年,我的介绍关系突生变故,我失业了。有人问我不迷茫吗?其实当时的我没时间迷茫,因为要交房租和忙着去各个单位面试。
总结一下就业第一年的收获:当时所处的技术型公司虽然人不多,但是老板要求很严格,工作事前有计划,事后有总结,每天必做工作笔记。每天做工作笔记的习惯也是在那个时候养成了,一直保持到现在,如遇特殊情况当天没有记录,第二天也会补上。
进入广告圈:
面试很多但选择不多,刚刚毕业一年的我,可以说没有工作经验。但其实这种状态其实相对好找工作,因为对方基本不太看重工作经验,看重的是应聘人员的潜质。选择在这个时候转型或者换行业是相对简单的。
门槛较低的销售人员,我也试了很多。产品型的销售,因为完全不懂产品,我没有竞争优势,基本没戏。最终我选择了一家广告公司。2000年前后是广告行业快速成长的年代,急需从业人员,都不一定是专业人才,只要愿意做且有学习能力,基本就能做广告业务。而我当时应聘的是广告策划。
我在面试过程中的明显优势在于:
第一,学历优势。当时广告从业人员,大学毕业的很少,别说统招的本科生了;
第二,关联度高。广告本身就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个分支。
找工作,一定要知道自己和用人单位的匹配度以及和其他人的竞争优势在哪里。而想要通过换工作转型,首先要明白自己的优势是否支持自己转型。
关于行业转型的时机,我认为在刚刚毕业两年内,都是转型的好机会。因为这个时候,基本还是职场新兵,用人单位其实并不是很在意你的行业经验,更看重你的基本素质与潜力,这个时候转行,会比较容易。所以在刚刚毕业的一两年内多换工作尝试转型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如果毕业五年后还在频繁换工作甚至换行业,那就要从自身找问题了。
2、从策划人员到创意总监
再次失业:
第一家广告公司,老板也是大学设计专业毕业,很有情怀。而我本来就很喜欢看广告,所以一见如故,老板感叹:终于来了个真正懂广告的!我顺利成为一名策划人员,从此正式踏入广告圈。
这家广告公司,当时在行业内优势很明显:我们能做全省112个县级和18地市电视台的同时发布,并且有监播报告。县级市场,有线电视并不普及,那个年代更别说网络电视了,很多县只能看到几个主要的央视频道和本县的频道,而往往本县的频道还是信号最好的频道。因此,公司在几年时间,逐渐建立了省内地市县级电视媒体的强大资源,所以在省内广告圈也是很有知名度的广告公司了。
但是,我在这家广告公司做得并不顺利。一年下来,被客户采纳的方案屈指可数,虽然被安了个策划部副经理的职务,但在一次被副总经理委婉的谈话后,黯然离职——我第二次失业了。不过我和这家公司的老总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个人关系,因为我们都热爱广告。
虽然被炒鱿鱼了,但得益于老总对广告的热爱,公司有大量广告专业的书籍与影视资料,几乎之前十年国际国内的知名广告(包括影视和平面的),在公司都找得到资料。在这一年时间内,自己学习积累了大量广告专业知识,在多次和客户的接触过程中,也获得了很多客户沟通方面的经验。这在当时是很多创意或者策划人员不具备的,因为很多广告公司的策划和创意人员,几乎很少与客户面对面交流,这也为我日后从专业岗位转向综合管理岗位打下了一定基础。
所以,我相信那句话:人在职场,没有哪一段经历是浪费的!如果有,只能是自己在浪费自己的人生。
虽然当时我黯然离开了这一岗位,但自己还是非常热爱广告,并且为自己定了个目标——做国内广告圈厉害的创意总监! 不过后来回头来看,这个目标其实蛮肤浅。当时仅仅是觉得创意总监的头衔,听上去很厉害,但自己并不知道如何实现这个理想。
再战告捷:
就职的第二家广告公司,是自己通过投简历、初试、复试、终试,最终通过试用期而被录用的。当时入职岗位是制作部的策划人员。入职第一天,部门老大就交给我一个案子,是一个药品的广告,前面已经谈了一个月了,甲方始终不满意广告创意。我出了一稿创意方案交给业务人员。没几天,业务人员就反馈说,甲方的老总要见创意人员聊聊!我就知道方案基本是通过了。
见甲方之前,我做了一些准备工作(这也是在上家广告公司养成的习惯):熟悉了对方公司的各类宣传资料,并且对市面上类似产品的宣传资料也进行了比对。
见面效果很理想,方案略加修改就通过了。甲方老板后来私下问我每个月工资多少,我那时工资不高,就实话实说了。对方承诺我:来我这里做策划吧,工资翻番!说实话,我当时是有点小心动的,但我是有自己小目标的——做国内广告圈厉害的创意总监,所以,只是小小的心动了一下,就婉言谢绝了。
实现小目标:
如何从一个策划创意人员,变成创意总监呢?这家公司的组织架构很有意思,并没有创意部,我们创意人员、平面设计人员、影视制作人员,统一归制作部管理,公司并没有就没有创意总监这个职务。
这和公司的基因有关,我们总公司是做设备的,电视台的后期编辑设备,在全省的各个电视台,基本都有业务。有些台总是拖欠设备款,后来就用电视台的广告时间冲抵一部分设备款,所以我们就专门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销售我们拥有的媒体资源。
很多客户找到我们发布电视广告,但是需要对原有广告片重新编辑,或者根本没有广告片,需要我们制作,当然这个是另外收费的。所以公司刚开始并不是很重视广告创意能力,只是偏重制作能力。
随着业务发展,我们发现创意能力滞后会影响业务发展,才开始重视创意工作。所以我们那一批一次性入职3个创意人员中,我是学营销的,还有一个大哥是学中文的,另外一个小师妹是学广告专业的,我们三个人都是正规的本科生,整体的创意实力确实一下子提高了很多。这也提醒我们,进入新公司时要去了解公司的发展脉络,会帮你更明确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我怎么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呢?我的老大是制作部经理,不太可能在一个部门设置两个部门经理,所以我的目标很简单:单独成立创意部!为此我需要说服老板,公司为什么要设立一个新部门呢?因为业务需要,能够提升谈业务的效率!任何公司老板,一定会关注业务,凡是有利于拿业务的建议,就容易被采纳。所以,我们第一步,就是要获得业务部门的支持,要获得业务部门支持,就需要让业务部门认为这事情值得做。
怎么做呢?当时我主要做了两件事:
第一,我们创意人员必须和业务人员一起见客户;
第二,定期为业务部门进行广告理论的培训。
以上两点,说起来容易,但想产生正面效果,是需要实力做后盾的。因为在职场,工作不是你做了就行,而是你做出了效果才行,路才会越走越宽,你的建议才会更容易被采纳。
当时,我的部门老大非常支持我们这么做,毕竟这对于部门建设也是非常有利的,同时有利于整体公司业务推进。我的老大管理能力很强,同时看问题也很全面,不会像有些领导担心手下风头太劲。有这样的领导,职场之路就会比较顺利。
大概入职后半年多的时间,我们3个人的方案通过率一直很高,公司内部的广告培训也搞得有声有色。经过业务部门的提议,加上我们部门老大也很支持,广告创意终于成为公司一个独立的部门,与业务部、制作部成为平行部门。我觉得三个人有点少,又增加了两名平面设计人员,总共五个人,组成了我们创意部门的基础班底。当然,我是部门老大。
职场上,有些专业人员觉得不一定要做领导,安心做好自己的专业就行。错,大错特错!在职场,升职除了能加薪,更重要的是——能调动更多的资源!有了资源,自己更多的想法才能实现,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从一个策划创意人员,到部门经理(创意总监),是我职场中第一次重要转变:从单一的专业人员,成为综合管理者。
结合上面的经历,我简单总结了一下找的理想工作的几个前提:
第一:看行业;
第二:看公司;
第三:看直接领导。
看行业,高速发展的行业,机会一定很多。不仅是公司内部晋升机会多,公司外部跳槽的机会也很多,就算在一家公司做得不开心,换公司难度不大。
看公司,再好的行业,公司想稳定,在行业内必须有自己明显的优势。我经历的这两家广告公司,都很有自己的特点,这样的公司,在行业内的知名度都会比较高,对于提升个人在圈子里的知名度,也是很有帮助的。
我在第二家广告公司的三个主创人员,我们后来进行了自我包装,当时起了一个现在听起来有点土的名字——“大洋三剑客”! 当时我们的公司叫大洋广告,和中科大洋是有紧密关系的(那些年做视频编辑的人,基本都知道中科大洋,是国内非线编设备的第一品牌)。在当地的广告圈子,我们三个人也算是小有名气。
最后,看直接领导。在一个公司是否顺利,跟直接领导的关系最大。关于入职与离职,做人力资源的人经常说:很多员工是“因公司而进入,却因主管而离职”。因为你的直接领导,其实是你在一家公司内最大的资源,有了领导的助力,才能更快地成长,更好地出成绩,更顺利实现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在每次面试的时候,都会问:我的直接上级是谁?行业好,公司好,但是顶头上司不给力,入职后的道路,会很坎坷。
记住,找工作,第一看行业,第二看公司,第三看领导。
那么准备离职的时候,又怎么考虑呢?
第一:考虑直属领导;
第二:考虑公司情况;
第三:考虑行业情况。
首先看直属领导,如果和直属领导实在合不来,要么想办法能绕开领导,要么你能顶替你的领导,否则最好离开公司;
其次考虑公司情况,不管行业再好,如果企业文化太差,又学不到什么东西,待遇也一般,那就赶紧离职,领导对你再好也要走;
第三考虑行业,如果是夕阳产业,公司现状再好,但是没有转型的迹象,未来一定堪忧,这个时候就要趁早打算,这也是为自己负责的态度。
升职小结:
在此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一下几种容易升职的机会:
第一:自己的老大离开现有岗位。
可能是领导离职,也可能是领导在公司调整岗位,但是岗位空出来了,未必就是你的。升职,首先靠自己的实力,被公司领导和同事认可的实力,而不是自己为是的实力;其次才是机会,并且机会也是可以创造的。
第二:成立新的部门。
通过自己的努力,成立新的部门,这在快速发展的公司中,是非常常见的情况。前提是,必须是自己在新部门成立的过程中,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在第二家广告公司的经历,虽然创意部门独立是我们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这才是合理的广告公司组织架构),但是我们几个人的努力,加速促成了部门的独立,而我又是牵头人,那么成为部门老大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第三:通过行业内跳槽实现职位的升迁。
举个简单的例子,拿我们服装行业来说,很多人在A公司可能是督导,但是公司扩张很慢,想晋升为区域经理,机会较少,可以寻找合适机会,去行业内的B公司应聘区域经理的岗位。或者是在A公司做区域经理,跳槽去B公司做大区经理;以此类推。这种职位升迁的成功率比较高。当然,这样的情况,往往是B公司的行业地位是低于A公司的,借一句俗话,就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3、从创意总监到公司副总
转战销售:
广告行业,人员流动大,尤其是业务人员。在那家广告公司,我做了创意部经理没多久,业务部们的老大出去和别人开公司了。我们业务部门,还没有合适的人员能带领业务部门,从外面前后招聘了两个业务部经理,但都是公关费花了不少,成绩没多少,团队也没管好。我的前任领导——制作部的老大,那时候已经是公司副总了,他跟老总建议,由我来任业务部经理,因为我长期见客户,也和业务部门的人员也很熟悉,多数业务人员也认可我的专业能力。
公司考虑之后,觉得至少我为人比较靠谱,不会瞎折腾,于是问我的意见。这次转型,其实也是我职场中很重要的一次转型,从创意到业务,虽然都是管理岗,但是差别还是很大的,以前是协助业务部门谈客户,要成为主导业务部门,对公司业绩负责,管理难度是不同的。

1、从广告传媒到服装零售
2、从服装零售到商业地产
3、从商业地产到工业自动化
4、从工业自动化到企业咨询
(下期具体更新)

1、自己是否有职业规划?至少是三年规划?
2、你为自己的转型做了哪些准备?
3、什么样的公司实现有助于实现个人的转型?
4、你的职场贵人就在身边,你知道吗?
(下期具体更新)
庄主总结
一、我职业生涯的几次重要角色转型
1.从技术人员到策划人员
想要通过换工作转型,首先要明白自己的优势是否支持自己转型。关于行业转型的时机,我认为在刚刚毕业两年内,都是转型的好机会。因为这个时候,基本还是职场新兵,用人单位其实并不是很在意你的行业经验,更看重你的基本素质与潜力。
2.从策划人员到创意总监
在职场,工作不是你做了就行,要做出了效果才行,路才会越走越宽,你的建议才会更容易被采纳。多做对于部门建设也是有利的,同时有利于整体公司业务推进的事情。
3.从创意总监到业务总监到公司副总
素材整理:何先怡
审核 : Cherika Chen
版式设计:Alex Li

冷芸时尚圈讨论是就行业问题的讨论及总结。这些分享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并不代表冷芸个人观点)希望通过此种方式能让更多行业人士受益!若想加入冷芸时尚圈,请加微信woshilengyun(备注“姓名+冷芸时尚圈”,否则加不上)。
新书上市通告


感谢你的阅读,期待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