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号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既定任务
神舟十四号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既定任务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热点聚焦 2022-09-18 11:49:20
【华夏经纬网综合媒体报道】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9月17日17时47分,经过约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陈冬、航天员蔡旭哲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供图
神舟十四号乘组再次出舱

目前,两名出舱航天员已完成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后续将在小机械臂的支持下,相互配合开展舱外助力手柄安装、载荷回路扩展泵组安装、舱外救援验证等作业。航天员刘洋在核心舱内配合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这是航天员蔡旭哲首次执行出舱活动任务。
中国空间站大小机械臂完成级联测试
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准备第二次出舱的这段时间,中国空间站大机械臂与小机械臂完成级联测试,为机械臂组合体后续开展舱外工作进行了充分验证。
中国空间站搭载的大机械臂长约10米,小机械臂长约5米,级联后的组合体活动范围大大增加。在未来空间站应用中,机械臂组合体可以进行空间站舱段间大范围转移、舱段巡检、物品搬运等工作。
在神十四航天员第二次出舱前,大小机械臂已经分离并各自归位,小机械臂还原至问天气闸舱,再次辅助航天员开展舱外活动。
航天员一分钟完成“空调”安装
这一次,航天员又为问天实验舱安装了一套扩展泵组。与航天员首次出舱安装的问天实验舱热控扩展泵组不同,这次是在问天实验舱的外载荷冷却回路加装一个扩展泵组,主要用于为舱外科学实验载荷散热,相当于舱外载荷的“空调”。
身处太空环境,再重的箱子都是轻飘飘的,但是身着航天服的航天员出舱操作一个大箱子,把机电液都与舱体连接起来,难度依旧不小。特别是液路连接,断接器内的弹簧力和液体压力都不小,出舱活动操作不太方便,航天员单靠自身力量无法直接插上。为了使航天员能看得见、对得上、够得着、掰得动、干得快、做得对,设计师们开展大量实验进行验证,通过不断完善产品设计,最终形成了现在使用的扩展机箱。
安装扩展泵组时,航天员无需使用任何工具,也不需要精确瞄准或左右移位,只需完成“插入销孔定位,拨锁钩锁定,转手轮插电,拉手柄连液”四个步骤,除去地面人员确认的时间,不到一分钟就能完成这项艰巨任务,省时省力。
解码舱外航天服:出舱活动的微型航天器

每一次出舱活动,航天员身上穿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太空中格外醒目。那么,这件“飞天战袍”的外部都有哪些机关按钮?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130公斤重的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执行出舱活动的铠甲。它是一个微型航天器,充上一定的压力后,可以保护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抵御外太空的高低温、强辐射等。
服装胸前的电控台设备就是“大脑”所在,是电气系统的核心,上面有服装泵、加电、风机、照明、电台开关等。电控台左下方的液温手柄可以调节航天服内部温度的舒适性。紧挨着液温手柄的就是供氧和应急设备的开关。
精巧的设计,也让航天服使用起来越来越灵活。头盔和躯干一体化,四肢可以调节,利用仿生结构,上下肢关节处使用了气密轴承,使关节活动更加自如。与9月1日第一次出舱活动相比,第二次出舱活动的航天员有所不同。不过,这并不影响舱外航天服的穿着使用,通过调节可以适应不同身高和体重的人体参数,从1.6米到1.8米的航天员都能穿着使用。
目前在轨的航天服一共有三套,两主一备。这三套航天服分别通过天舟二号和天舟三号上行到空间站,供航天员在太空中轮换使用。


十、艇仔粥
艇仔粥是广东省广州地区著名的传统小吃之一,这个粥因由昔日珠江三角洲的水上游民创造而得名,其食材非常丰富,完全打破了我们常规对粥的定义,其主要配料有新鲜的小虾、生鱼片、炸花生、瘦肉、油条丝、葱花、蛋丝、海蜇丝、叉烧丝、鱿鱼等,烹饪时以滚烫的粥底倒入配料中烫熟即可,其以粥底浓稠、粥滑软绵、味道鲜甜香美、口感丰富而深受广东人民的喜爱。

以上就是小编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广东十大必吃的特色美食啦,当然了,广东还有很多好吃的特色美食,欢迎小伙伴们一起分享有趣好吃的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