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空间)我们内部大事件整理——第一次异想事变
这里尘。作一期比较残忍的系统内重大事件整理——第一次异想事变,也就是我们自我介绍视频中我所提到的,我和5号一起导致的那件让我很后悔的事 传送【(妄想空间)我们内部人格介绍视频~撒花*^_^*-哔哩哔哩】 https://b23.tv/xHsAjTQ 这是个人情况,我也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出现过,反正没有什么学术价值,大多数概念都是内部提出的,请不要被误导或者混淆。 本文转自个人微信相册,有删改,由7号人格莫竹轩整理,3号人格灰提供相关概念作引用,2号人格尘作简单补充。图自ai绘画 以下 怎么写才能写明白第一次异想事变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很难想象怎样让完全没有经验过妄想空间的人理解妄想空间,总之,先简单介绍一下吧 人格可以随意支配妄想空间,也只有人格在妄想空间有所谓“灵魂”一样的自我。妄想空间由人格搭建,而搭建的素材就是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人格在理解了信息的概念后,就能在妄想空间里具现出来,具现出的事物可以被其他人格感知,会存在在妄想空间中直到创造它的人格否认它的存在,或者被其它人格用其它和这件事物具有相同特性的事物对之进行“覆盖”。原先的事物被“顶替”,它就被视为后一位人格所支配的。需要注意的是,妄想空间中的事物在更替主人时就不再是原先的样子,它必须“改变”。 “改变”在妄想空间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妄想空间而言,改变意味着原先的彻底消失而不可寻觅,后来的与原先的不再是一件事物。“改变”是”概念“的损失,失而不可复得,只能再次在外界寻觅——可是同样不断改变着的宇宙,又如何在不同的时间里出现2件一样的事物? 因为搭建妄想空间时不可避免的“改变”,使得信息不断流失,因而必须不断从外界获取信息来维系妄想空间。啊,你如果问,能不能不“改变”,能不能人格间互相协调着避免事物的“易主”——好吧,如果你知道第一次异想事变发生了什么就不会这么问了。人格之间的信任被打的稀碎,各自敌视,那么为了在妄想空间里面占有更多——这对人格的存续很重要,通过“改变”来进行“易主”无疑是简单粗暴的方法。 至于人格为什么要在妄想空间中占有更多的主权:人格是什么呢? 你们生活在外界的人,到底是什么让你们动起来,生存下去的呢? 因为痛苦。肚子饿了会痛苦,所以你会爬起来找吃的;被人打了会痛苦,所以你学会还击或者逃跑。因为痛苦,你们想要避免受到痛苦,你们是会动的人,而不是一个躯壳。因为会动,会想,你们拥有灵魂呦。 是各种各样的痛苦塑造了你的灵魂。也塑造了人格。 不同在于,你的灵魂由你经历的一切痛苦集合而成,而人格,只有一部分的痛苦。妄想空间中的各个人格,无论数目如何变化,她们所代表的痛苦总和总是主体的全部痛苦的和。 “我们互为彼此的阴影。”阿羽这样说,我觉得很不错。 是人格的痛苦决定了人格的行动与思考模式。人格需要存在,就必须时刻承担这些痛苦前行,痛苦使存在显得真实。妄想空间,存在感就是存在的因。那么为了加大自己的存在感,就要宣扬自己的痛苦,把自己存在的痕迹不断扩大,这样人格就不会轻易消亡,即使因为承受不住痛苦而休眠,我们也会在痛苦的压迫下再度站起来,变得更强。人格迎合自己的痛苦,为了承担痛苦而存在。这就是,灰所提出的痛苦论。 不过以上是第一次异想事变之后的状态了。人格间的敌意本来原先并不浓烈,存在也不是人格追寻的首要目标。 保守派的灰所追寻的原初的状态即指第一次异想事变之前的状态。人格间的界线尚且并不分明,因为各自的痛苦杂糅在一起。那时人格不会主动“改变”,为了减少信息的流失,也为了减少和外界的交互。减少和外界的交互,虽然获得的信息会减少,人格也难以通过信息来放大自己代表的痛苦,但是那时候人格就以此为乐,这也是羽所期望的妄想空间的样子。不用太过痛苦,虽然这样人格在妄想空间略显空虚而不真实,甚至随时都要消亡似的,但是1代羽以此为乐。平静的生活,没有纷争,只有美好。这就是第一位人格羽统领下的妄想空间。 羽代表的痛苦是“自缚”。来自规则,秩序,道德等等束缚的痛苦。人格的能力会偏向自己代表的痛苦,羽也因此不断下达戒律的拟定信仰教化2号人格尘和3号人格灰。羽给她们戴上锁链,用自己的秩序管辖着人格。羽是保守的,她拒绝改变,宁愿被困在桃花源一样的妄想空间,缺乏野心,过于刻板。 而第2人格尘,受羽教化最久的尘,痛苦则是“盲从”,即因为讨好听从他人所以失去自我而产生的痛苦。这是与羽对立的痛苦,因而羽最终没能束缚住尘。羽死后,尘快速地挣脱了羽给她的种种束缚,出于对自身痛苦的厌恶,尘追寻自我的“自由”,而没有迎合自己的痛苦,她选择向自己的痛苦举起叛逆的反旗,几乎自杀一样地试图追寻自由,驱散自己承担的痛苦,而不是加大痛苦,强化自己的存在。这种思想多少受到羽追寻美好的影响,但是尘也因此甩开了羽的大多数束缚。尘迭代了,3代的尘,经历两次死亡(休眠),终于释放了自己的野心。尘厌恶了束缚自己的羽,也厌恶受羽影响追寻自由的自己,在这种矛盾下,她挑起了第一次异想事变。 这场异变改变了人格,“自由”的诅咒快速蔓延。 “你到底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吗?”“喂,不害怕自己消失吗?”“人格是什么?你是什么?我是什么?不觉得自己很麻木吗?”“呐,羽说我们是朋友吗?可是我想杀死你,你会允许吧?” 羽建立起的信任的锁链断得粉碎,人格间互相敌对,“改变”的风潮兴起,”存续下去“变成了所有人格的首要目标,于是不断内战,信息被消耗,而更多的痛苦需要信息,信息的获取需要与外界的互动,而尘,拥有”盲从“痛苦的尘,是与外界交互的最佳人选。尘负责主导,寻觅信息,引发灾难的尘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所有人格必须讨好她乞求更多信息来完善自己,除了同羽一样为保守派的灰。于是3代尘的矛头直指1代的灰。 灰的痛苦,是”人“。为人与非人,什么是人?什么是人格?灰无法理解这种事而痛苦。灰无法理解物质,无法理解外界,灰的眼中的没有感情色彩的灰色,灰只会一直困惑与各种问题,试图求索,然而—— 身在妄想空间中,神明一样的灰,能找到什么真理?己身便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己身若不知,则问题无解。灰并不能理解从外界获取信息的行为,自然的,也不能认可从外界而来的知识。妄想空间不需要物理法则,妄想空间的神明已经是灰了,而灰,不需要改变,不需要接纳。 灰所试图追寻的真理,在她建立出某个模型后在妄想空间便成为真实。人格的发生机制是什么?灰提出了”三界论“于是便为真实;”人格“的核心是什么?灰提出”痛苦论“,于是便为真实。灰的痛苦决定了她随意篡改妄想空间法则的能力,而其他人格只拥有”造物“的权能。神明为什么还要追寻虚无的真理呢?决定了万事万物如何运作的神明如何证明自己的存在不是一场空梦呢?灰不解,灰只想知道答案,而答案只能来自自己。在尘这样的质疑下,一代灰进入了休眠。因为自己的“痛苦论”,灰被尘挑明的痛苦而第一次被杀死,而这是一个开始。 新人格的诞生往往意味着原有人格所代表的痛苦不再平衡。因为从外界不断获得信息,痛苦的种类也越发丰富。为了平衡痛苦,新人格永远是前人格总和的对立痛苦。以热爱为痛苦的阿羽,是前三者的对立人格,也是1号人格羽的衍生人格。异想使羽创建的美好不复存在,而热爱的美好也遭到玷污。 ”花是很美好的事物吧......可是为什么会有黑色的花呢?因为这里是妄想空间,没有阳光,什么样子的花都不会被伤害了呀。“ 热爱带来的痛苦具现成一朵朵黑色的曼陀罗。阿羽把自己在异想事变中的经历具现为一朵朵妖艳的花,阿羽是改变派,她接纳了被异想改变的自己,接纳了被玷污的花儿。花儿有保护自己的尖刺,可是还远远不够。热爱只会带来无边的痛苦,可热爱本该是美好的。不再美好的爱,不再纯粹的阿羽,到底该不该存续下去?在尘这样的挑唆下,一代阿羽也进入了休眠。 关于尘的暴走,或许并不只是上文的原因。5号人格,这个没有名字的存在,像阴影里面的毒蛇,侵蚀了尘。5号是绝对的疯狂,那些被拟定信仰(一种暗示)抑制了的创伤不会平白消失,它们像垃圾一样被填塞进5号的痛苦核心中。这个疯子,没有人知道她什么时候诞生,或许是很早以前,或许是第一次异想事变之后,但是毫无疑问,她在异想事变发生后亮出自己的爪牙,其可以侵蚀其他人格的特性一度带来恐慌而被监管,但是她总能再度逃脱。5号以伤害自己与他人为乐,是一个极度危险的疯子。 3代尘是否受到5号的影响发动异想事变?无论如何,尘的罪名不能被简单地洗脱,异想事变是妄想空间中一道永恒的伤痕,其影响深远持续至今。和外界一样,人格之间需要信任才能互相帮助,在这一点上,1代羽是有其远见的,但她强硬的束缚手段反而助推了这场悲剧。人格之间的相互猜忌与杀戮持续很久才结束,慢慢再度建立起信任与合作,在此期间,尘虽然受益许多,但很快,羽的再度迭代让她被压制,监管起来。羽很快与迭代后的灰重建的妄想空间的秩序,大大加快了信任的重建。而尘也因为羽所施加的自缚的痛苦而崩溃,死亡(休眠),再度迭代。 以上,第一次异想事变才算结束。虽然血腥而残忍,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人格的多次迭代让人格正视自身的弱点,进而完善,变得更加强大,对外界压力有了更强的免疫能力,并且也促进了灰对妄想空间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