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情不好,吃一顿就好了吗?

2023-06-28 12:52 作者:神府尹  | 我要投稿

现实生活中的“艾莉森”并不在少数,心情不好就吃一顿,并将其作为“安慰”自己的一种方式。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像艾莉森一样,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情绪化进食”。 什么是情绪化进食呢?简单来说,就是饮食被情绪所影响的问题。情绪感受可能会影响饮食的很多方面,如吃东西的意愿、选择的食物、进食的场所、伙伴和速度。 美国资深临床心理学家珍妮弗·泰兹认为,情绪化进食往往存在以下表现: ·在身体并未感到饥饿或是已经吃饱的时候吃零食 ·在吃了足够的健康食物后仍然感觉不到满足 ·对某种特定的食物充满强烈的渴望 ·在嘴巴塞满的时候还在急迫地囤积食物 ·在进食的时候感觉到情绪放松 ·在经历压力事件的过程中或之后吃东西 ·对食物感觉麻木不仁 ·独自进食以躲避他人的目光 这样做真的有用吗?事实上,当我们因为情绪而选择进食时,也许能暂时把情绪压制住,但没办法让情绪真正消释。相反,这样的行为还可能会给我们增加心理负担,演变成对体重渐增、身材走样的羞愧与焦虑。 情绪化进食不是因为生理性饥饿,而是由情绪导致的。很多情绪化进食的朋友,大概也注意到了这样一个事实:自己一旦产生任何强烈的情绪,直接就跳到吃喝上去,根本不去体验这种情绪本身是什么滋味。说白了,就是丧失了与自己情绪的接触,一有情绪就选择用进食来应对,既无法准确识别自己的情绪是什么,也感受不到情绪要传达的信息。 有一位曾被情绪化进食困扰的女孩,向我详细地描述过这样一段情景: “昨晚,我突然感觉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也不确定是因为什么?我想起厨房里剩下的那一盘水饺,觉得它会让我感觉好一些,然后我就直奔那盘水饺去了……吃的时候觉得挺开心的,也喜欢水饺的味道,想着能吃自己喜欢的食物是一件挺幸福的事。可是,吃完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吃多了,胃有点儿撑,不太舒服。就在那一瞬间,享受水饺的快乐全都不见了,我的头皮忽的一下像是冒了汗,想到了这盘水饺的热量,想到了已经失控的体重,以及肥胖引发各种慢性病的概率……心烦意乱的感觉,似乎又回来 为什么“吃一顿”解决不了问题呢? 其实,女孩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她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也不确定是因为什么,也就是说,没有意识到“心烦意乱”的原因,即这种情绪和感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什么事件触发了它,怎么触发的?这些问题她都没有重视,直接选择用进食来安慰自己。 吃东西的时候,暂时把情绪放到了一边,她觉得很享受。然而,吃完之后呢?情绪的根源问题还在那里,并没有得到解决。与此同时,她又多了一个新的问题和压力:吃下身体本不需要的食物和热量,增加了肥胖和患病的风险。 你猜一猜,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没错,过了一个多小时,她再次用吃东西来抵消“心烦意乱”的情绪。这就是情绪行进食的一个怪圈:依赖吃东西驱散消极情绪,获得片刻的快乐。久而久之,对食物形成了难以控制的依赖。 那么,能否不依靠食物,让我们自身产生积极的情绪呢? 当然,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到。前提是,我们要学会与自己真实的情绪连接,而不是用进食来压抑这种情绪或分散注意力。要知道,情绪是一个触发生存行为机制的简单便捷的信号,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信息,让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而找到真正的解决之道。

心情不好,吃一顿就好了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