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关于c.s.q.n
原来想收掉贴在简介底下,因为HD的简介不少人都产生了疑问,所以我就简单说说为什么会有“是张烂谱”的想法。
当然还有某个人,是这么回复的——

完全找不到理由喷就开始说三道四阴阳怪气,我对IN谱面的所有意见都是有理有据的,以及是我个人最主观的看法,这张谱我至少玩过100+并且自认为观察到所有谱面细节。所以你给我买台电脑我可以给你写,你愿意不?
正文:
文字押是意料之内,我个人认为没什么值得说的。
84cb处的粉键+Hold的配置感觉很怪,左侧短Hold去按的同时还要照顾另一侧的三个Filck,打击感总感觉没有那么强。
然后就是关于181cb开始整个谱面的难点集中段。看得出来难度主要是对叠键和纵连的拆分,详细说说:
236cb处的三个蓝+黄条的设计可以糊,因此不理解这个配置的设计,如果不是刻意增加难度完全可以把一组中间那个扔到左边去
286cb开始的纵连段速度首先慢了下来,然后的结构拆分是:
右边的Tap→四纵→左边的Filck→三纵→左边的蓝加黄→右边的Tap→左边的Tap→右移起手四纵→右边的Tap→三纵→两个Filck纵→右侧长条→左起手五纵→右边的Filck→四纵→长条
这段的手感在正常谱中属于是差的那种。因为要防止误触,所以要限定击打范围,然后还要在遮挡一定视野的情况下去击打落单的Filck和Tap,以及起手问题(不影响拆解)。转换成Mirror个人感觉比正常手序要好很多,靠这种拆解配置增加难度可以,写成这样我觉得不可以。尤其是接下来四纵→稍分纵连的配置拆解拆解时机更是很迷,再加上左右长条控手,打完纵连就顺带一下的感觉,所以至少我对这段完全提不起好感。RIPPER类处理是留了富余空间,而它带给我的感觉除了挤在一起增加难度就没有别的了。就算把间距稍微移开点这段手感也会改善一下,当然本就这么设计我就不好说了。
389cb处的几个蓝+黄条可以用反手接,也可以多指接。由于判定线特效晃眼导致拆解有些困难,倒不如说靠这样的配置来撑的起手法谱的定位。后面还有四个长条的同款配置,也可以用上述两种手法去解。
后面常规段的Filck放的很怪。
1042cb处的24分交互(24分存疑,和迷宫IN尾杀差不多的密度)配置非常考验稳定性。
那么有的人就要问了:除了你说的纵连段配置个人存疑外你凭什么就说这是张烂谱?不会是你打不过吧。
它哪里烂?我说的很清楚,纵连段的设计绝对是刻意增加难度。那么这种做法带来了一张IN15.7的谱面,以及时停和火球IN的削减。
我就问一个问题:你们修改过的配置和c.s.q.n.的谱面配置有相似之处,为什么就要削减旧谱而在新谱中仍使用?旧谱的此部分设计有很大问题值得去修改吗?
所谓修改的两张谱面修改的位置都是无关紧要的部分,主要争议的部分还没有改动,再加上这个版本顺带删减的Legacy谱面,请问这就是鸽游通过c.s.q.n谱面及此版本更新介绍给我们的“谱面观”?
Mopemope的AT谱面,Snow Desert的IN谱面之类的,请问鸽游为什么不去修改?还是你们认为这种谱面是符合你们所谓的“谱面观”的不作处理?耽搁了好几个版本的旧谱更新却迟迟不见它们的身影,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有任何观点都可以提,不能好好说话别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