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讲心理回忆复习,2-8/3-3,工作和生活领域的关系和追求~
继续吧,直到把失眠系列给复习一遍^_^,再继续学习新的~
2-8,关于好的关系和不好的关系,关系前面加一个人际,或者亲密^_^
中国式的人际关系,没有边界,制造焦虑,权力位的拉踩
传统文化下的人格脆弱——脆弱的面子,权力对情感的侵蚀,需要拉踩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证明
首先先说人格脆弱,正是这种脆弱,导致了中国式的人际关系,而这种脆弱,又是因为礼教遗毒形成的“超我”——“所谓道德和规则”

脆弱的自我忘记怎么理解了,看了一下——就是大家普遍容易不开心,来理解下,就是普遍容易怨恨怒恼烦
一个是全能自恋的不同程度的表现,想让世界按自己的来,然后不能如愿,就会烦恼怒——这是中国式传统家庭养孩子的方式导致的,家庭不能很好的承担过渡世界的职责,让孩子能从一元世界走向二元三元世界,不能从想象世界走向现实世界,导致普遍的全能自恋,导致脆弱
第二个就是礼教的束缚,普遍的不会拒绝,做多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换不来自己想积攒的道德权力——在这个能力话语权非常高的现代,大家都凭能力来获得金钱和地位啊,所以就普遍的怨和恨。。。。什么与人为善啦,什么好人有好报啦——其实根本搞不清楚权力领域和亲密领域的区别,也不懂得区分别人的动机——是权力还是关系
所以,中国式的玻璃心,就让人很累——不能被拒绝,那我得多大能量才能满足这些人啊。。。真心时间不够。。。

权力对情感领域的侵蚀,也是礼教的所谓君臣父子夫妻道,全能自恋权力争夺中,家庭中弱小的孩子成为家长自恋的牺牲品,而拉踩,也是长时间的习惯了以他人为中心,都找不到自己的意志存在,内心空洞,只能不断的去找自恋的理由,并且还要找他人来承担自恋低位——踩着他人上位,这其实是非常形象的
所以这种畸形的、丧失自我的文化,导致了不幸的童年,而这不幸的童年,又将造就下一代不幸的童年——让我想起了一个不那么恰当的比方,女性会更懂,一个宫寒的女性,如果没有调理好就去生孩子,如果生完孩子后,她不痛经了,那么她的孩子就太惨了,宫寒不会无故消失,只会转移——还是有病治病,别转移给孩子,倒了霉了成了你的孩子。。。

没有边界和制造焦虑,正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用了权力位,孩子的一切都好像是自己的,造成边界感的缺失——一个都不知道什么是边界的人,长大了也只能看运气和机缘来看能不能培养起来,他就不知道怎么去处理与他人的边界——家是主要的教育场,在关系上
而制造焦虑,正是因为自己的焦虑,情感的缺失,争夺权力位的压力,大部分其实都是失位的——只在权力这个狭窄的空间里,独木桥造成的肯定是焦虑啊,但情感位的打开,世界很宽广,很有趣,找到自己的热爱,享受生活,享受成长~这是权力位独木桥很难给的
但是情感,也是许多人在家庭中没有学到的

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治愈——也有很多说法是30岁之后可能是新生
如果在家庭中没有get情感维度,学生时代直到大学,才能够感觉离开了家庭,但是没有学会如何处理关系,大学和初入社会都是艰难的磕碰,要积累下一些钱财,积累下工作经验,积累下生存的权力,然后——一般的时候,在30岁的时候,见识的足够多,能力培养起来——可能是三个3年吧,每三年一个主要目标,3个三年后,会有摆脱“道德和规则”的力量出来,学习好的认知,有新的生活
真知这个好东西,如果没有,那这辈子活到什么时候,都可能翻车的。。。
正如教练给炒股的打个比方——没有搞明白投资是怎么回事,即便是攒了一辈子的钱,也只是把自己变成了一根粗壮的韭菜——再粗壮,还是一刀割的。。。。
最后,一般孩子想的“自由飞翔的翅膀”,其实就是全能自恋的幻想,女孩子最糟糕的就是年纪小小就幻想出偶像剧男主似的男人,恋爱脑就结婚生孩子了——然后说“被折断了翅膀”。。。。就这种归因和认知,那也是翅膀好不了的。。。。

关于关系的实质是,谁制造焦虑,谁容纳焦虑——好的父母应当做孩子的容器
强者做弱者的容器——这就是追求圆满?
父母的爱为什么指向分离?因为生活在一起是一个平衡的话,童年的孩子是父母强者,来容纳和培养孩子这个弱小生命,当孩子成为一个具备容器的功能时,他需要去再建立新的家庭
容器与容器之间,就不是圆满和平衡了,是这么理解的吗?
爱情是两个成熟人之间的事情,他们都是容器,一起去养育孩子
暂时这样理解吧,看后面有没有别的认知~

3-3,自我实现的预言
这里想要总结,已经看到两个“人活着不是追求幸福快乐”,“而是追求圆满”“比这更根本的是追求自恋”
圆满其实是情感维度、体验维度和权力维度的彼此互补
说起刘邦和张良,那是士为知己者死的相交,权力维度上互相接纳,体验和思维维度上完美互补——所以这种“君臣相得”,估计这情感让他们觉得圆满吧。。。。想PS应该比媳妇更重要。。。
我还想说秦皇里面的两位^_^,一位有爱一位自我,都是体验和思维的强者,在彼此的权力领域上都是王者,刚开始严江的跑路,也是觉得三观太不合了吧——但是真的也很吸引人^_^
“更根本的是追求自恋”,慕强,是对权力高度的向往,什么样的人总喜欢给自己下结论?是总是无法自由实现自己意志的人吧,自我预言来追求一种权力位——像“神”一样是神秘力量,这不正是在现实中实现不了,所以去幻想中实现吗?
其实全能自恋没能发育出情感维度的,就需要大部分时间能实现自我意志,要不然,就会发展到幻想中去——厄,沉迷于小说、游戏、给自己下预言什么的。。。总之千奇百怪的幻想当现实方式
发育出了情感维度的,生活空间其实就宽泛很多
全能自恋的问题有很多,到目前为止总结下:
容易崩溃,自我中心,缺乏现实感,容易焦虑——因为总是在独木桥上
自我意志的不能实现——自我意志死亡导致的焦虑,是找不到自我的感觉,不知道自己是否存在的一种感觉——这是以他人为中心的传统礼教文化带来的问题
在亲密关系上,大家追求的是圆满,人性坐标体系的互补,在社会领域,追求的是自恋——权力位——本来就是这样呀^_^
搞清楚了,真的就很开心,所以自我实现预言的人,其实也是一种自恋的满足

心灵的三个层次:头脑,心灵,身体
感觉这里应该可以再思考一下
三个层次是,想象,体验,野心?信念?目标?
反正就是人天生的。。。。野心不同,信念是什么一个层次,三观?
挫折商?
野心不够,动力不强的,的确更大概率的实现不了大的目标,但是,不妨碍享受人生啊
只改变想象是不够的,改变对人生、世界和价值观的看法
想到挫折商里面的一个,高挫折商VS挫折教育的理念——所以理念是根本
前者是,孩子啊,这个世界很丰盛,只要你有耐心,只要你多尝试几种方法,一定能获得自己想要的
而后者是,孩子啊,你过的太顺利了,所以我要给你制造点挫折。。。
挫折商=向内归因VS对外归因+就事论事VS一错否定整个人+时间感和空间感的有VS无+自信掌控VS崩溃失控
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一些东西,哪怕暂时遭遇挫折,也没有关系——这种一定是心中住下了爱的人,只在权力维度挣扎的人,掉下来就感觉失去了一切,被爱过的人,是有大地承接的,崩溃失控的人,觉得自己是掉下了万丈深渊。。。一直在悬崖边行走
远了,所以那种自我实现预言的人,首先,要意识到自己是深度全能自恋的,在寻找自恋高位,然后找到了这么一种“高位实现方式”,比起“道德积攒高位”,也不知道怎么比了。。。
所以还是要找到自己值得被爱,然后从幻想中的全能中走到现实中,这样改变的是“心灵”“信念”,而不是继续在幻想世界中去造个不一样的世界——那还是幻想啊
改变认知,体验是认知指导的实践
所以我觉得,yes,认知分为几个层次——虚知,可实践的真知,得先把幻想的虚知,替换成可实践的真知,然后才能改变现实
身,心,灵,如果对应体验,虚知,真知的话。。。。也行吧。。。

over~
这一篇比较发散。。。以后可能有感觉的时候再提炼系统化
搞棵世界树吧,感觉这课题宏大的都跟世界树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