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鸥翼式车门的机械锁定装置
背景介绍:
鸥翼式车门因开门方式新颖独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受限于汽车成本的控制和技术原因,国内主机厂量产车型极少使用欧翼式车门。随着新能源汽车竞争加剧,为了增加汽车上市的卖点,传统主机厂和新造车势力均加大了对欧翼式车门开启方式的研究。当前对于欧翼式车门的设计和产品开发国内可借鉴经验较少,如何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和成本可控的欧翼式车门成了车企增加竞争力的重要技术之一。
因造型原因,鸥翼式车门尺寸较大,车门重量也大。考虑在日常使用中考虑鸥翼式车门汽撑杆发生失效这一极端情况,如此大的车门必然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加速落下,此时如果车门下方有乘员将会被砸伤,带来无法预计的严重后果。因此需要设置一种锁定装置,在鸥翼式打开时将鸥翼式锁定,避免在异常失效情况下出现的鸥翼式的掉落。
奇瑞实用专利CN 218522476 U提供了一种新型固定鸥翼式车门的机械锁定装置,包括铰链和锁定机构,该机械锁定装置实现了鸥翼式车门在打开到最大开启位置时被锁死的功能,解决极端情况下汽撑杆失效车门自动闭合时因自重过大可能砸伤乘员的情况,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鸥翼式车门与车身结构通过铰链链接,铰链具有铰链轴。鸥翼式车门相对车身结构打开或者关闭,相应的铰链轴也随之旋转。鸥翼式车门的锁定装置在鸥翼式车门相对车身结构开启到最大位置时,能将铰链轴锁死,从而将鸥翼式车门与车身结构保持固定,以避免了意外情况下鸥翼式车门自动落下导致的伤人事故。

锁定装置包括铰链和锁定机构,锁定机构用于锁死铰链轴。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铰链轴上的第一锁紧结构及设置在车身结构上的第二锁紧结构,第二锁紧结构在车门旋转到最大位置时将第一锁紧结构与第二锁紧结构锁定以使铰链无法继续旋转。第一锁紧结构与第二锁紧结构采用可开合的啮合结构实现锁定。

第一锁紧结构为设置在铰链轴上的锁定凸块或锁定凹槽,第二锁紧结构为可相对第一锁紧结构运动的锁定凹槽或锁定凸块,在车门旋转至最大位置时,第一锁紧结构随着铰链轴正好旋转至与第二锁紧结构对应的位置,第二锁紧结构朝向第一锁紧结构运动直至锁定凸块和锁定凹槽中的一个插入到另外一个中后,实现第一锁紧结构与第二锁紧结构的锁定。
第二锁紧结构相对第一锁紧结构的运动由锁紧结构驱动装置驱动,第二锁紧结构设置在锁紧结构驱动装置上,通过锁紧结构驱动装置实现第二锁紧结构相对第一锁紧结构运动。第二锁紧结构采用EPDM的软质材质,可以有效抵御车门过开时的磕碰,起到缓冲作用。
第二锁紧结构设置在铰链轴Y向的下方,锁紧结构驱动装置为沿Y向伸缩的液压伸缩装置。考虑到制造和装配误差以及车门过开的情况,鸥翼式车门在车门开启角度最大位置时,锁定凸块与锁定凹槽之间在Y向间隙配合和Z向过盈配合。
当车门开启到最大位置时,第一锁紧结构随着铰链轴正好旋转至与第二锁紧结构对应的位置,液压伸缩装置带动第二锁紧结构向上运动,从而实现第一锁紧结构和第二锁紧结构的锁定。当需要关门时,液压伸缩装置收缩,带动第二锁紧结构向下运动,第一锁紧结构和第二锁紧结构解除锁定,在车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车门可关闭。
锁定装置还包括有控制器和探测器,控制器与车门驱动电机和锁紧结构驱动装置控制相连,探测器在检测到车门旋转到最大位置时通过控制器启动锁紧结构驱动装置,使得第二锁紧结构相对第一锁紧结构运动以实现两者锁定。具体的,探测器为设置在车门驱动电机中的计位器,当车门打开到最大位置时,计位器能够探测到车门驱动电机开启结束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给控制器。

还包括有遥控器或手动开关,遥控器或手动开关与控制器通讯相连,控制器在收到遥控器或手动开关发出的关闭车门的指令后控制锁紧结构驱动装置运动,使得第一锁紧结构与第二锁紧结构解锁,之后控制车门驱动电机将车门关闭。
说明:这里的Y向指得是驾驶员坐在驾驶位上时的左右方向,Z向指得是驾驶员坐在驾驶位上时的上下方向。
总结:
奇瑞新型固定鸥翼式车门的机械锁定装置包括铰链和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铰链轴上的第一锁紧结构及设置在车身结构上的第二锁紧结构,第二锁紧结构在车门旋转到预设位置时将第一锁紧结构与第二锁紧结构锁定以使铰链无法继续旋转。该机械锁定装置实现了鸥翼式车门在打开到最大开启位置时被锁死的功能,解决极端情况下汽撑杆失效车门自动闭合时因自重过大可能砸伤乘员的情况,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