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立春)缤纷

2023-02-04 21:03 作者:弱水三分  | 我要投稿


 

我小的时候电视还是各家数得着的大件宝贝,也确实很神奇,装着那么多闻所未闻、超出想象的东西。那时候总共也没几个台,得用天线收信号,信号还总不好,用空易拉罐土法增强;报纸上有节目表,夜间是没节目的——也没谁用得起那么多电,周二下午也没有,供给有限。后来电视台多些了,CCTV有了5到8,各省卫视都出现了,还有凤凰卫视等个别商业台。比起现在的数字电视,选择还是很有限,好在开机没有广告也没有额外费用。电视节目的内容算是丰富,在当时来说。不详细展开了,我本来只是想来篇流水账,回忆我看过的电视剧啊,当然也无法记录完全,记不得的也就算了吧。

 

CCTV1每天晚上19:00新闻联播,19:38焦点访谈,20:00会放电视剧。中央台的黄金时段,自然不同凡响,演的基本都是正剧,我有印象的只剩《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了,特别是前者,当时长辈们饭桌上还谈论得热火朝天。按时间来说,看过最早的大概是《编辑部的故事》,但是台词当时看不懂,还是有剧情的“故事”更好看——其实最容易看懂也最喜欢看的还是武打,比如《新白娘子传奇》《西游记》《戏说乾隆》,然后还有《包青天》《白眉大侠》《楚留香》,从郑少秋认识了什么叫“帅”。稍大一点,能看懂些剧情了,看《宰相刘罗锅》,金庸武侠电视剧差不多也是这时候,如黄日华版的《天龙八部》、古天乐版的《神雕侠侣》、吕颂贤版的《笑傲江湖》、陈小春版的《鹿鼎记》,武打好看又有恩怨情仇。这时期电视台也多了起来,热播电视剧一起上,进度不一样,一个台没看着还可以看另一个台的。至于琼瑶剧实在看不明白,也就片头都是一本书展开然后放故事看起来挺新鲜,《梅花三弄》《新月格格》之类的,包括后来的《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这些女人莫名其妙地哭啥呢?见多识广的表姐告诉我,言情故事就是这样的。那我还不如去看四大名著了,特别是《三国演义》,稍微有点别扭的就是有些人长着长着就变样了(换了演员),有些人明明死了又变成另一个人活过来了(一个演员饰演了不同角色);《水浒传》虽说比起原著也是有些人物拼凑,但拍得确实还挺写实不出戏;《红楼梦》不太看得懂,但只要放,家里人必不错过,也就跟着看看。大陆影视业发展起来,金庸武侠的宝藏是彻底挖掘了,基本都拍了一遍,比起港版显著优势就是外景漂亮美女多,苏有朋版的《倚天屠龙记》看了好几遍,纯粹就是看美女,《连城诀》这样的冷门小说也有电视剧,舒畅真漂亮。其他武侠题材电视剧也是方兴未艾,例如古龙的若干作品,最有名的大概是《小李飞刀》,家里买了录像机,我还把最后几集录了下来,闲时观赏过几遍——那时娱乐手段实在不多;其次就是黄海冰的《武林外史》,后来特地找原著看过,为数不多的电视剧超过原著的作品(虽然也魔改了),其他还有《萧十一郎》《绝代双骄》等,任贤齐版的《新楚留香》音乐很好,但一直没看到过结局,任贤齐能演楚留香演杨过也真是神了,只怪当年太红。还有《长风镖局》《天下第一》《四大名捕》《十三密杀令》等,《太极宗师》的打戏堪称一绝,特效则首推《风云》,就是造型杀马特了些。其他如《少年方世玉》《少年张三丰》(巧了都是张卫健)走的是老IP改编+喜剧元素的路子,也让人耳目一新。历史传奇类《大汉天子》算是还靠着谱来改的,《至尊红颜》就……;《隋唐英雄传》最让我奇怪的是女主按剧情来说应该是人间绝色,但是看起来……让其他人的反应显得很不真实;大火的当数《少年包青天》和《铁齿铜牙纪晓岚》,后者自己拍续集不算,还和《康熙微服私访记》一起把辫子戏整个带起来了,捎带一个《李卫当官》算能看;个人最喜欢的电视剧是吴若甫主演的《浪迹天涯》,主角开满光环不开挂,剧情有趣而且爽。另外就得数情景喜剧了,从《我爱我家》开始,《东北一家人》《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传》,没看全过也本来就不用看全,都是很好的小品。《黑冰》等刑侦剧基本没看过,香港的警匪片大概就看过一个《陀枪师姐》(还不知道算不算),可能还看过欧阳震华演的其他电视剧,古装时装都没什么印象了,倒是有部张家辉演的《骗中传奇》台词切口一套一套的,挺有意思。再后来暑假里除了几部经典常客每年返场,还会放台湾偶像剧,《海豚湾恋人》《MVP情人》看过几集,太弱智了实在看不下去。在凤凰台能看到一些风格迥异的电视剧,但还有印象的只有《第八号当铺》,不过这个台放日剧,很早就看到过《古畑任三郎》,另外还能想起来的就是《庶务二课》,《东京爱情故事》应该也是放过的。看日剧基本是上大学有了电脑方便上网以后了,特别是学校架了PT后,《一公升的眼泪》真的是看一集哭一集;表妹推荐的《仁医》让我大开眼界,单立意就把国产剧全都比下去了;《白色巨塔》不愧为日剧经典,至今无出其右;也看了些轻松愉快(也未必?)的,比如《Legal High》《悠长假期》《Mr Brain》《民王》《CHANGE》《朝五晚九》等;近几年的剧只看了口碑极佳的《非自然死亡》,也是名不虚传。韩剧就没怎么看过了,哪怕是《大长今》火遍大街小巷的时候,《蓝色生死恋》可能看过几集,韩国电视台附近应该没有狗能活着吧,血都溅到摄像机上了可能。小的时候电视机上就能看到《成长的烦恼》,好几个大学同学推荐美剧《越狱》《Lost》,然而还是没看,《Big Bang》追了好几季,是个乐子,《纸牌屋》也看过几集。英剧也有不少同学推荐,我只看过一部经典老剧《Yes,Minister》,然而至今仍不觉过时,也是绝了。

 

即便不考虑普遍的文化水平,相比文字而言,具体而生动的表演艺术也更易受到大众的欢迎。没条件的时候以说书、绘画乃至戏曲的形式将故事尽量具象地表达出来,物质丰富到有剩余物资可以用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后,影视艺术应运而生,大众传媒使话剧得以推向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电视与剧一拍即合。近年来由于技术的继续进步,影视剧的载体也相应演进,从电视剧搬到网上,到网络原生的短剧、互动剧,以及节奏更适应当前的短剧,人们总还是喜欢故事、需要故事,填充着生命的时光,却不知几人能将自己写进他人的故事。


(立春)缤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