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每日练 | 河流冰冻生凌汛,工程防护传佳讯
东北育才学校2022学年高考适应性测试(二)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伊敏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北段,是海拉尔河的一级支流,红花尔基镇以上河段是该河主要产流区,中下游流经内蒙古高原,河道宽浅。伊敏河春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中下游常出现“连底冻”现象,导致河流断流,每年11月封河,次年4月上旬自上游到下游依次开河,“武开河”(河冰在表层和底层流水共同切割作用下快速破裂,并顺流而下)现象频发,对沿岸产生巨大威胁。2009年建成的红花尔基水利枢纽工程采用独特的运行方式,有效减少了伊敏河下游“武开河”现象的发生。下图为伊敏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指出伊敏河产流量主要来自红花尔基镇以上河段的原因。(4分)
(2)分析伊敏河中下游冬季易出现“连底冻”现象的原因。(6分)
(3)推测红花尔基水利枢纽工程能有效减少伊敏河下游“武开河”现象所采用的独特的运行方式。(6分)
解题思路
本题以伊敏河为背景材料,以伊敏河产流量主要来自红花尔基镇以上河段的原因、伊敏河中下游冬季易出现“连底冻”现象的原因、红花尔基水利枢纽工程能有效减少伊敏河下游“武开河”现象所采用的独特的运行方式为切入点,考查了陆地上的水体(水循环)、区域地理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答案及解析
(1)指出伊敏河产流量主要来自红花尔基镇以上河段的原因。(4分)
答案:
伊敏河的河水主要来自春季的季节性积雪融水,红花尔基镇以上河段地处大兴安岭地区,冬季降雪量大,积雪多,春季气温回升,融雪量大;(2分)伊敏河其他河段位于非季风区,降水较少,产生的径流较少等。(2分)
解析:
伊敏河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地区,而大兴安岭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呈“东北—西南”走向)——即以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为界。此线以东(南)地区为(东部)季风区,此线以西(北)地区为非季风区(非季风区,不是无季风影响,而是少或无夏季风影响)。换言之,伊敏河流域整体较为干旱,直接降水(雨雪)补给河流的概率不大。
但是,红花尔基镇以上河段,主要处于大兴安岭山区,且是冬季风的迎风坡位置,冬季降雪量大,积雪覆盖面积大(积雪量巨大)——注意,东北部分地区有两个汛期,一是春汛(春季的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小洪峰),二是夏汛(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集中降水形成的大洪峰)。等到春季气温回升,则会有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反之,红花尔基镇以下河段,地势相对低平(处于内蒙古高原——呼伦贝尔高原),且深居内陆(夏季风背风一侧),降水较少,产生的径流较少。所以说,伊敏河的流量主要来自红花尔基镇以上河段。
(2)分析伊敏河中下游冬季易出现“连底冻”现象的原因。(6分)
答案:
下游河段纬度高,冬季气温低;(2分)中下游河段河道宽浅;(2分)冬季为枯水期,河流流量小等。(2分)
解析:
影响河湖结冰的因素主要有:气温(气温越低,结冰概率大。直接因素)、纬度位置(纬度高,结冰概率大)、地形(海拔高,气温低,易结冰)、水深(水位浅,水温受气温及地温影响大,易结冰)和水域面积(水量少,结冰概率大)、离陆地远近(陆地比热容小,地温变化大,冬半年地温低,河湖岸边容易结冰)、盐度(盐度低,水体易冻结)、水流状况(地势低平,水流缓,结冰概率大)、风力(微风或无风,河湖易结冰)、地质状况(附近不受或少受温泉或地热影响,易于结冰)、水体封闭度(封闭度高,水流缓,如海湾地带,极易结冰)。
“连底冻”,指的是严寒致使河塘水缸等彻底冻结(后引申形容为人严肃冷崚)。伊敏河中下游冬季易出现“连底冻”现象的原因如下:一者,“河道宽浅”,冬半年又是枯水期(积雪未消融),河流流量小,水温受气温和陆地温度影响大,温度低,易结冰。二者,中下游纬度更高(看图),且处于内蒙古高原,气温更低,结冰概率大。
(3)推测红花尔基水利枢纽工程能有效减少伊敏河下游“武开河”现象所采用的独特的运行方式。(6分)
答案:
封河前,加大水库下泄量,腾出库容;(2分)封河期间,维持较小的下泄量,保持冰下水流畅通,避免下游发生“连底冻”,导致河冰厚度增加;(2分)开河期间,减小下泄量,降低流水对河冰的切割和搬运等。(2分)
解析:
根据材料,我们可知“武开河”就是河冰在表层和底层流水共同切割作用下快速破裂,并顺流而下。“每年11月封河,次年4月上旬自上游到下游依次开河”,这就是一种凌汛(一是有冰才有凌,也就是说要有结冰期;二是有汛才有凌汛,凌汛多发生于河流某河段从低纬地区流向高纬地区)——由于高纬地区河冰先冻结后融化,低纬地区河冰后冻结先融化,出现洪汛(凌汛的发生时间,主要是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
红花尔基水利枢纽工程,首先是有拦水(冰)坝,特别是在开河(解冻)的时节,减少上游下泄量,降低流水对河冰的切割和搬运。其次,流水不腐,流水也不易冰冻,该工程可以调蓄上下游水量,即使在结冰期,也能维持较小的下泄量,从而如避免下游发生“连底冻”(减小河冰厚度)。最后,预防在前,为了减轻洪涝、凌汛的威胁,在河流封冻前,就清空库容(为后续的融水蓄水作准备)——实际上,红花尔基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以供水、防洪为主,兼顾防凌、灌溉、发电、旅游等功能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
课后拓展——白山黑水的“东北三省”
东北三省(东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因位于中国的东北部而得名。东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山地的东南有鸭绿江(向南流)和图们江(向北流),这两条河流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是黑龙江(黑龙江有南北两源,以南源额尔古纳河为河源,而海拉尔河是额尔古纳河的上游河段),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在诸多山地之间,分布着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由于纬度较高(中国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纬度位置约为54°N),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区),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整体气候冷湿)。其中,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中国境内极端最低气温是﹣53℃,其位置就在漠河大兴安岭山地附近),左右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此外,东北三省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而冬季降雪较多。

图片及部分搜索资料均来源网络(侵删)
文字 | 利之王
编校 | 於 古
审核 | 利之王

欲探更多宝藏
请移步地理蹊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