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acing Life 3 - Be The AM Driver
“冠军只有一个,除了冠军以外,其他都是陪衬。” 我记得这句话是韩寒说的。
非常辛辣,但是非常在理。赛车是一项非常残酷的运动,赌上生命和金钱,去博那一个冠军的位置。
我一直觉得自己天资聪颖,对车有着与生俱来适配性。任何的车我都能开的非常快。
直到真正参加了高级别的比赛后,才发现。要拿冠军需要3分天赋,7分努力,和……90分的金钱。

我遵守和父亲的约定,不再参加地下赛车。一边继续学业,一边继续玩模拟赛车,一边零零散散的参加卡丁车比赛来保持自己的驾驶记忆。
说起模拟赛车,当年我也是颇为自豪。07年加入Drift Kids车队担任车队队长和底盘调校师,11年退役。在职期间车队拿下3个SRD1年度漂移赛冠军。培养漂移车手117名。08年开始知名外设品牌赛钛客赞助车队,为车队提供R660GT力回馈方向盘。09年开始知名外设品牌罗技赞助车队,为车队提供了当时最好的方向盘,900度的G25力回馈方向盘。08年开始用YY语音加IP串流的方式直播比赛,也是那年开始担任漂移赛的评委和赛事解说。

终于迎来十八岁,在政策再次变动之后,我也重新考取了驾驶执照。座驾也从蓝鸟U12变成了E36 320,然后又变成了咬地鲨IS200。
老爹把我带去赛车场,让我穿上了防火服,带好头盔,把我丢进了一台马自达323的赛车里。上帝啊,这是真正的赛车!只能在赛车场驾驶的赛车!肾上腺素开始涌出,我开始出汗,嘴唇发麻,手抖。
“听好了,这是一台马自达的323,虽然移植的B16A的引擎,但是依然非常快。横滨的A005全热熔轮胎,旧的,暖胎你懂的我就不多说了。刹车也是。好好开,别撞了。不然你暑假就只能在这打工赔偿了。”
老爹坐在了车队门口的板凳上,点了根烟。对我扬了一下下巴。
“还有10分钟出车,你先去维修区排队吧。肥佬他们会告诉你一些注意事项的。”
于是我伸出颤抖的手,扭开了大电开关。然后,扭下钥匙发动了引擎。
大TEC的引擎发动的时候转速会突然拉的很高,然后再回落。这一声引擎的怒吼浸透心脾,让我的血压飙升。
我停在维修区等待着绿灯,机械师告诉我这台车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项,比如转向灯雨刮等等在中控上,如果看到高组别的赛车应该如何让他们先走,如何有效的暖轮胎和刹车。
最后的最后,就是签下生死状。也就是索赔放弃声明。从这一刻起,赛道上的生死,撞车起火等损失,就各背各的了。
随后技师关门站在旁边,而我也放下了头盔的护目镜。呼吸声变得十分之大,我粗喘气,听着心跳声越来越密集,汗开始慢慢渗透手套。我开始回忆卡丁车上的体感,回忆模拟器里面学到的知识,让他们在脑中一遍一遍的过。
996 CUP赛车尖锐的排气声拉开了本次试车的帷幕,我也挂上1档,准备跟上前面EK3赛车的步伐。“呜~“ 熄火了~~~~
我先是一愣,然后马上踩下离合再次点火,再起步……呜~ 又熄火了……
”别急别急,我们还有30分钟时间。慢慢的放离合,这和街车不同,接合点很窄的。一接上就要马上给油,别去半联动。“
于是我再次发动引擎,慢慢的收脚,在感觉到接上的一瞬间,油门拍下去,然后弹开了离合。前轮轻微的挠了一下胎之后,终于走起来了……
离开维修区,开始驶入赛道,不要去压线,看清后面没有来车,进入一号弯,开始warm up。

随着车暖起来,我也开始慢慢的Push我的刹车点,开始校准我的线路。ZIC我在模拟器里面跑了很多次,所以赛道布局我还是很熟的。只是车辆性能表现力我还需要时间去摸摸。
2分22,2分19,2分17,2分14,2分10,2分08,2分06……我的紧张感开始消退,呼吸开始恢复平静。所有顾虑都抛到了五宵云外,开始用自己记住的刹车点,入弯点,路线,开油点来加快自己的驾驶节奏。
这个路肩太高了,和模拟里不一样,不能踩。T14如果刹太多车尾会带着甩起来,要早开油给前轮牵引力。每次用2档就太爆,3档不够力,齿轮比可能要调整。
随着自己平静下来,大量的信息开始输入我的大脑,我不停的闭环修正我的驾驶细节。
30分钟如果呆坐着,一定很漫长。但是在这个瞬间,我觉得这简直就是3分钟啊……怎么说格子旗就格子旗了啊……
我回到维修区,一边嘟哝着时间过得太快,一边解开安全带准备下车。然而我的脚就是用不上力,而且不停的在抖。机械师们在欢声笑语中打出了GG,把我抬下了车。
好吧,果然我的体力应付一下卡丁车的小泵还行。房车用的大刹车泵还是挺费力的。
晚饭,车队经理向老爹大赞了我的成绩,并且邀请我成为他们的车手,可以给我优惠的价格参赛。我听到这样的夸赞,当然尾巴翘到上天了。而老爹不为所动,只是说考虑考虑。
故事到这里,我是不是应该成功参赛,取得冠军,被车队看上送去青训,然后加入车队赢得各种冠军,走向人生巅峰了呢?
事实就是在有限的预算下,老爹还是支持了我参加了比赛。在仅仅只有一套新轮胎的情况下跑完了比赛。因为排位赛用了新胎,导致正赛我非常挣扎,在被对手超越掉到第5之后我急于追回去,又把3档打坏了……最后要不是对手成全我,犯错画龙带了一下第4,我也不可能捡回来一个领奖台……
冠军车改装程度比我的高,每次出车都能用新胎,付费练习也能出车。这个时候我就发现,赛车最终玩的还是钱。经验,成绩,车辆表现力等等,这些都可以用钱烧出来。如果你没有钱,你再有天赋也没用,因为这个舞台是用金钱搭出来的。
登上了领奖台之后,我的尾巴就翘的更高了。开始幻想下一次比赛尽量不犯错,保护好车,击败对手,拿下冠军。
同时,我也对赛车的数据分析开始着迷。希望自己可以像顶级车手一样,自己开,自己调。
不过这个时间点,我已经要考虑升学的问题了。我想去读汽车相关的专业,更加深入的去了解汽车。但是老爹希望我子承父业,成为一名律师,别浪费了我当时优秀的文科成绩。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争持不下。最终的折中的方案就是我去读平面设计……好吧,这也算是我感兴趣的一个地方。
“学什么汽车?学汽车你就一辈子都是个修车仔!这个你当爱好就算了,当成工作?醒醒吧你!”
这是当年最刺痛我的话。在那个年纪有车有房又如何,离开父母,你就什么都不是。为了维持生活的现状,我还是不得不低头服从他们的安排,再讨价还价一番。
我没有把方向盘搬去学校宿舍,而且在生活费的严格限制下,我也没有余钱去参加卡丁的比赛。除了常规上课,我也常常去机械工程系的室友课堂听课学习。闲暇时刻就看FSAE成员推荐给我的汽车工程的书,并且努力的学习日语,希望之后可以去日本留学,毕业后成为SuperGT的整备士。
所以大学的生活缺少了很多的赛车,而我也静下心来,开始学习汽车工程的东西。(你明明是艺术系的啊喂!)
终于毕业了,走向社会。我打算一边工作一边捡起赛车,卷土重来。但是我没想到,一件事情,一个念头,却改变了我的这一生。如果有平行世界的话,我想问问那边的我。你后悔这个决定和选择么?

待续…… 下一章:turning 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