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第一谋臣:康熙称赞此人的策略,可抵百万雄兵
1644年四月,清军进入山海关,并迅速占领了北京。同年十月,顺治帝迁都北京,清朝逐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那么谁才是清朝入关的第一功臣呢?许多人认为是吴三桂,因为是他打开了山海关的城门。可是在史学家看来,一位文官才是清朝入关、定鼎天下的元勋!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呢?

一、名门之后
此人就是辅佐清朝四代皇帝的范文程!说起范文程,他可是出自名门,其祖先是北宋名臣范仲淹!明朝初年,范文程的先祖因为获罪,从江西乐平被贬到辽东。范文程的曾祖在嘉靖时期做过兵部尚书,因得罪严嵩被贬去职。祖父范沈做过沈阳卫指挥同知,到了父亲范楠这一辈就已经沦为平民了。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范文程自幼喜欢读书,“颖敏沉毅”,与他的兄长一起成为沈阳县学的生员。范文程虽然很有才学,但当时明朝吏治腐败,他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1618年四月,努尔哈赤攻占抚顺,范文程前去投奔。努尔哈赤得知范文程是范仲淹的后人,当即对旁边的人说道:“此名臣后也,善遇之!”

二、太宗心腹
努尔哈赤在位期间,范文程没有得到重用,只是随军征战而已。直到皇太极即位,范文程才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范文程所承担的都是军国要务,皇太极每次召见,“必漏下数十刻始出”。有时候,范文程回到家中还没有吃饭、休息,皇太极就又召他入宫议事。每次决定大事的时候,皇太极都要问范文程是否同意此事。
那么范文程辅佐皇太极做了哪些事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君权,促进政权的封建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时,这个政权还带有浓厚的部落气息,在皇太极即位初期,他的权力也非常有限,不过是个旗主而已。在范文程的建议下,皇太极一方面加强君权,还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清。另外,皇太极还在范文程的帮助下,实现了清朝的封建化。

三、入关定鼎
1644年四月,范文程力劝多尔衮率兵入关,同时让他约束军队,“当申严纪律,秋毫无犯”。入关后,范文程亲自撰写檄文,“官来归者复其官,民来归者复其业”,安定北京地区的人心。此后,范文程佐理军国政务,一方面为崇祯帝发丧,另一方面革除了明朝的不少弊政,比如说取消厂卫、三饷等。另外,范文程还“蒐求隐逸,甄考文献,更定律令,广开言路”。
清朝的这些举措传到扬州,史可法叹息道:“以敌之安拾人心若彼,而我之渐失人心如此,臣恐恢复之无期,而偏安未可保也。”1645年,清军攻占南京。消息传来,范文程立即提出恢复科举制,来拉拢江南的士大夫,“士心得,则民心得矣。请再行乡、会试,广其登进。”1666年,范文程病死。多年后,康熙帝评价道:“文程之策,可抵百万雄兵!”
纵横君点评:范文程是清朝入关、定鼎天下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清朝之所以能够迅速汉化、封建化,与此人有着直接的关系。反观元朝,虽然也任过一些汉臣,但自始至终,元朝的皇帝都不会说汉语。而清朝则不同,从努尔哈赤开始就会说汉语,熟悉《三国演义》等著作,到了皇太极时期,在范文程的辅佐下,整个政权能够全面汉化,甚至连典章制度都全部采用明朝的。
参考资料:1.《清史稿》;2.《清实录》;3.《东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