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腊是被谁镇压的?不是宋江,真实情况让你大跌眼镜

《水浒传》中说方腊是被宋江镇压,童贯坐山观虎斗,一边镇压了方腊,一边削弱了宋江。实际上,方腊是被北宋著名奸臣童贯镇压的。

宣和二年(1120元)十月,方腊率众起义,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设置官吏将帅,以头巾区别等级,从红巾往上分六等。义军无弓箭、盔甲,只以鬼神那些隐秘难测的事互相煽动,烧房舍,掠金帛子女,诱逼良民加入起义军。人们安于太平,不识兵革,听到金鼓声就束手听命,不到十天就有数万人参加义军,在息坑打败并杀死宋将蔡遵。十一月攻占青溪,十二月攻占睦、歙二州。南面攻克衢州,杀死郡守彭汝方;北面横扫新城、桐庐、富阳各县,进逼杭州。杭州郡守弃城逃走,义军占领杭州,杀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放火烧了六天,死者不计其数。义军凡是抓住宋的官吏,定要割其肉,断其体,取其肺肠,或者熬成膏油,乱箭穿身,用各种办法折磨他们,讨还血债,以解心头恨。
方腊在南方一个月就折腾宋庭不安生,自立为帝,过起了皇帝瘾。
方腊这小子在东南地区如此折腾,徽宗皇帝龙颜大怒,一拍桌子,娘的,欺我大宋无人吗?!

于是,徽宗皇帝老赵即刻派出自己的心腹大臣宦官童贯率领陕西六路蕃、汉精兵,还有辛兴宗、杨惟忠统熙河兵,刘镇统泾源兵,杨可世、赵明统环庆兵,黄迪统鄜延兵,马公直统秦凤兵,景翼统河东兵等各路兵马出师讨贼。
这些兵马都是当时宋廷的主力军队,出师之前宋徽宗还亲自为童贯饯行,席间,他拉着老童的手千叮咛万嘱咐:“老童啊,多吃点儿,吃饱了有劲儿,好去抓贼。这事儿就交给你了,交给别人朕不放心啊。你到了那里之后就放手去干,必要的时候可以以朕的名义发号施令,一定要把方腊那个小鳖孙给朕拿下!”老童感动得鼻涕一把泪一把,说:“皇上您就放心吧,这事儿包在咱老童身上,我一定把那个姓方的臭小子给您带回来,让您老人家亲自处理他。”
其实事情发展到这里对方腊已经很不利了,只不过现在的方腊同志还没有觉察出来。 说白了这事儿也不怪别人,他方腊自己要负相当一部分责任。造反就造反吧,也是被逼无奈,可是你别搞得这么高调啊,一个多月的时间你就敢称王称霸,与已经历时近两百年的宋王朝分庭抗礼?说句不好听的,这叫“老寿星上吊”,存心找死嘛。
宣和三年(1121年)正月,方腊派大将方七佛率众六万进攻秀州(今嘉兴),秀州统军王子武乘城固守,不久宋军援兵赶到,大败起义军。
二月,宋军包围杭州,宋徽宗下诏“招抚方腊”,被方腊拒绝。方腊亲自指挥抵抗,由于城中缺粮,起义军被迫撤出杭州。三月,方腊率起义军再次进攻杭州,在城外被王禀打败。杭州失守,形势急转直下,叛军从节节胜利变成节节败退。歙州、睦州、衢州先后失守,方腊从富阳、新城、桐庐一路退到青溪县,最后退守帮源洞。
方腊退守帮源洞后,义军还有二十万之众,据险而守,与官兵打游击。官兵对地形不熟悉,久攻不下。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宋军将领打开局面。这名将领此时还是个小人物,只是一名裨将,他就是韩世忠。

方腊带着家人心腹及七万起义军逃到帮源洞。这帮源洞在哪里呢?在青溪县的大山里,是个天然洞穴,广深约四十馀里,极为宽广,里面还有许多岔路。
四月二十四日,王禀和刘镇兵合一处,对方腊发动总攻,起义军大败,多数战死,少数逃亡。方腊及其妻邵氏、子方亳(二太子)、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被俘,解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后被斩杀。
韩世忠参与的就是这一战,格杀了数十人。
纵观方腊的其人,起义之后又不学习知识,既没有战略考量,也没有军事知识,不懂抢占时机,要守住天险,精炼自己的起义军,培养有才能到军事将领等等,所以最终难逃被镇压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