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用替身的历史名人

三国时期,提到替身,我想大家首先想到的人都是曹操。这位集军事谋略、政治手腕、文学素质等能力于一身的英豪,竟然对自己的长相极其不自信。身边的谋士将领都是熟人,曹操能舍出这张脸,他认为的才华完全可以弥补长相的不足。面对貌美如花的妻妾,也不适合用替身。可以说,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时间,曹操自己都能搞定。

可是一日匈奴使臣要来拜见,曹操一下就慌了。这时,曹操想的不仅是自己的形象,更是大汉朝廷的颜面。他认为自己长相丑陋,不足以威慑匈奴使臣,还会丢了朝廷威信。
于是他把“貌美又有威严”的崔琰叫来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臣。当然曹操也不能闲着,只有亲眼看到匈奴使臣,他才能更好的判断出对方的企图。最后曹操手握宝刀立于阶前,充当“曹丞相”的侍卫。

会谈结束后,曹操还询问匈奴使臣对曹丞相的的印象如何?岂料匈奴使者方慧眼识珠,说床头捉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这位眼光精准的匈奴使臣结局如何?曹操认为有如此见识的人必有过人之处,就派人追去,杀掉了这个使者,于是这又是一个因为多嘴而酿成的悲剧。
这个故事是 “捉刀”一词的由来,也因为曹操的知名度,让大家认识到古代也有替身。但是古代的替身并不是始于曹操和崔琰,根据文献记载,有名有姓的替身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

《左传》记录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公元前593年,晋国重臣郤克奉国君之命出使齐国,齐顷公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竟然让自己的母亲藏在帷幔后面观看。
更尴尬的事情还在后面,郤克是非常有能力的人,但是他有严重的身体缺陷——跛足驼背。这样的身材注定不能昂首阔步的前行,走路只能一偏一拐,并且上台阶的时候会很辛苦。
看到郤克用非常别扭的姿势拾级而上,样子颇为滑稽。躲在帷幔后面的齐国太后看见郤克的糗样,竟然直接笑出来,还是大笑。太尴尬了。齐国这是什么道理?国君接见别国使臣还带着自己母亲。这个母亲若是识大体懂政治还勉强,可是这种当面嘲笑人的太后真的不应该坐到这里啊。

自尊心敏感的郤克被一个妇人嘲笑,怒火中烧,他当场发誓,“若是不能报仇,此生不过黄河”。这里也能看出齐顷公的荒唐与无能。自己的母亲做错事,他完全可以解释。若是做得好,这件事完全有转机。
可是齐顷公什么都没做,任由郤克一腔怒气离开齐国。回国后,郤克屡次向晋景公提出讨伐齐国,自己亲自领兵报仇,齐国是大国,晋景公预料伐齐时机并不成熟,认为这不是一个好主意,只是口头让郤克消气。但晋景公此时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与齐国大干一场。
这口气可不好咽,此时丧失了先前的那种英明与睿智,越想越暴躁的郤克甚至领导着他背后强大的郤氏家族制造了一些令晋国人恐怖的内讧。使晋国朝堂气氛非常紧张,执政大夫士会更是担忧不已。

四年后,齐国进攻鲁、卫两国,这两个国家向晋国求救。得到晋景公允许,郤克亲率大军对阵齐国。这场仗打得非常激烈,齐晋两军势均力敌。一番厮杀之后,齐国军队节节败退。这时的齐顷公早已没有当年戏弄郤克的心情,他认为今日就是自己的死期。
危急时刻,“替身”出场了。这个替身叫逄丑父,他与齐顷公互换衣物和位置,于是逄丑父变成齐顷公,而齐顷公,则变成普普通通的侍卫。他们刚刚安排好就被抓了,以郤克对齐顷公的恨,一定要求抓活的。
于是他们被晋国将士押解回营。在途中假扮齐顷公的逄丑父说自己口渴,命令真正的齐顷公为自己找水。晋国士兵认为侍卫出去找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自己只要看好齐顷公就是大功一件。于是在晋军的重重包围中,真正的齐顷公才得以侥幸逃脱,返回临淄。
郤克看到冒充的齐顷公自然盛怒。杀不了真的,杀一个替身也能消消气。于是郤克要把逄丑父推出去砍了。这时逄丑父说“自己若是替国君而死,以后就无人敢效忠了”。
郤克是正人君子,这时也冷静下来,知道逄丑父活着比死了更有价值。于是这位替身不仅完美完成任务,还功成身退。

上面的故事太严肃,我们接着说一个轻松的。这个故事的主角叫徐青君,这个人名气不大,但是他的先祖是明朝的开国大将徐达。徐家世受国恩,他们一代一代地延续祖上的荫福,享受荣华富贵,徐青君的生活因此很惬意。
徐君青是地地道道的纨绔子弟,生活过得是相当地奢侈,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同那些所谓名士们饮酒作乐,诗词唱和。可是天下烽烟起,清军已经打开了南京城。改朝换代了,徐达即便有不世之功也无人纪念。徐青君呢?他的家产被全部充公,就连居住的宅子,也被改为江宁道衙门。
一身孑然的徐青君如何才能活下去呢?他没有养活自己的技能,也不甘心出去劳动。为了能有一口饱饭,徐青君不得不选择了一条毫无尊严的谋生路子:替人挨板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与衙门里面的小官吏混的很熟。
若是有人获罪需要受刑,徐青君就会出面与犯人沟通,只要银子合适,徐青君就会代替对方受仗刑。这份工作,若不是真的无路可走,谁能接受呢?更何况徐青君,还过了几十年好生活。
这在当年可以算个正当职业,这类代人挨板子的事相当普遍,这份工作为徐青君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资本,他乐此不疲。可是挨板子哪里那么容易,被打得次数多了,徐青君旧伤加上新伤的身体也不能经常遭受仗责。这种情况下,还发生一件雪上加霜的事情。
有一次他与真正的受罚人约好挨打的数目,可是行刑时数目是之前的数倍。徐青君只是一个落魄的贵公子,并不是什么江湖侠士可以咬牙死撑。落在身上的板子越来越多,发现不对,当即大怒,继而他又疯了样,咆哮公堂。因为他突然发现,打他的地方,正是原来他家中的客厅。

他大声说出事情原委,还说自己是徐达的后代,就是这座衙门,曾经也是自己的产业。当时的江宁道台林天擎是个好官,问明情况后对他是充满了同情。他做主释放了徐青君,把被没收的府邸还给了他。书载:徐青君靠“卖花石、货柱础以自活”。不然,光靠这自食其“臀”终究也不得长久吧。
这位落魄的贵人终于不用代替别人挨打了,这也算是因祸得福。古代的众多替身中,徐青君是最奇葩的一个。
跟《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结局相比,徐青君显然更为悲惨。不过在国破家亡之际,“世子王孙倒毙城门洞,郡主命妇坠入烟花院”的情况也并不离奇,徐青君的处境只是其中之一。“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