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学语文入学考试练习

2022-05-12 11:22 作者:答案资料  | 我要投稿

练习-大学语文-01

总共20题共100分

 

一. 单选 (共8题,共40分)

1. 由个别情况归纳出一般性原理的论证方法是( )。 (5分)

A.归纳论证

B.演绎论证

C.举例论证

D.对比论证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2. 所谓“后叙”是指( )。 (5分)

A.补写于文后的后记

B.置于文前的序

C.纯粹的议论性文字

D.纯粹的记叙性文字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的修辞手法是( )。 (5分)

A.比喻、夸张

B.比拟、借代

C.比喻、借代

D.比拟、夸张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4. “中原干戈古已闻”中用的修辞手法是( )。 (5分)

A.借代

B.比喻

C.拟人

D.夸张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5. 下列唐代诗人属于晚唐的是( )。 (5分)

A.李商隐

B.李白

C.王维

D.杜甫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6. 下列作品中属于元曲的是( )。 (5分)

A.《天净沙·秋思》。

B.《国殇》

C.《行路难》

D.《北方》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7. 《白氏长庆集》的作者是( )。 (5分)

A.白居易

B.韩愈

C.柳宗元

D.王维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8. 下列诗人中属于古代田园诗派开创者的是( )。 (5分)

A.陶渊明

B.李白

C.王维

D.曹操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二. 判断 (共10题,共20分)

1. 判断句中成语使用是否全部正确。“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2. 判断句中成语使用是否全部正确。“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3. 判断句中成语使用是否全部正确。“明星出书无可厚非,但有的书错别字连篇累牍,简直让人不堪卒读。”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4. 判断句中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尽管世界杯小组出线的前景微乎其微,‘米家军’的全体将士仍然准备再做最后一搏。”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5. 《上邪》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乐府诗,从内容上看,又是爱情诗。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6.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曹操的组诗《短歌行》。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7.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送别诗。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8. 判断对句中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是社稷之臣也,何以成为?”(《季氏将伐颛臾》) 社稷:国空。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9. 判断对句中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走:使……走。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10. 判断对句中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庄子·秋水》) 少:认为……少;轻:认为……轻。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三. 组合 (共2题,共40分)

1. 阅读《麦琪的礼物》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以下四题。

这时德拉的美丽的头发披散在肩上,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一样,波浪起伏,金光闪闪。头发一直垂到膝盖下,仿佛给她披上一种衣服。她又神经质地很快地把头发梳起来。她踌躇了一会儿,静静地站在那里,有一两滴泪水溅落在破旧的红地毯上。

 (20分) (答题时限:00:01:00)

 

 (1) 《麦琪的礼物》这部短篇小说的作者是( )。 (5分)

A.欧·亨利

B.莫泊桑

C.契诃夫

D.高尔基

  ★标准答案:A

 

 (2) 文中表现了德拉在卖秀发问题上的怎样的复杂心理。 (5分)

A.想卖 舍不得 下了决心卖

B.想卖 犹豫

C.犹豫 伤心

D.犹豫 舍不得

  ★标准答案:A

 

 (3) 以上文字运用了( )修辞手法。 (5分)

A.比喻

B.对偶

C.夸张

D.排比

  ★标准答案:A

 

 (4) 这部小说主要通过哪些描写来表示人物的心理变化的? (5分)

A.动作及表情

B.动作及肖像

C.表情

D.肖像

  ★标准答案:A

 

2.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以下四题。

那些小河早已枯干了 

河底也正画满了车辙,

北方的土地和人民 

在渴望着 

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 !

枯死的林木 

与低矮的住房

稀疏地,阴郁地

散布在死暗的天幕下;

 (20分) (答题时限:00:01:00)

 

 (1) 这些诗句引自艾青 《北方》的第( )节。 (5分)

A.第二节

B.第三节

C.第一节

D.第四节

  ★标准答案:A

 

 (2) 下列不是艾青的作品是( )。 (5分)

A.《星空》

B.《黎明的通知》

C.《大堰河——我的保姆》

D.《北方》

  ★标准答案:A

 

 (3) 作者通过对北方干旱至极景象的描画,借以展示( )。 (5分)

A.北方人民在日寇侵略下蒙受的灾难。

B.北方恶劣的生存环境。

C.北方人民对雨水的渴盼。

D.贫瘠而苍茫的土地。

  ★标准答案:A

 

 (4) “流泉”表达的正确意思是( )。 (5分)

A.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力量

B.有源头的水

C.有生命力的水

D.与大自然抗争的力量

  ★标准答案:A


练习-大学语文-02

总共20题共100分

 

一. 单选 (共8题,共40分)

1. 对说明对象的特征、功能等进行解释的说明方法是( )。 (5分)

A.诠释法

B.定义法

C.引用法

D.比喻法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2. 为方括号处选择恰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准确的一项是( )。

[ ] 崖壁下有几处故地,故地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5分)

A.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罗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B.一道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3. 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5分)

A.相形见绌 喧宾夺主 斑驳陆离

B.不求深解 墨守成规 人才辈出

C.各行其是 脉脉含情 淋漓尽致

D.直截了当 惹事生非 一筹莫展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4. 选出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 )。 (5分)

A.广义的散文,包括余文、随笔、通讯、报告文字、回忆录等……

B.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C.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我是怎样思念你呀,银杏!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5. 郭沫若《炉中煤》一诗表达的中心内容是( )。 (5分)

A.眷恋祖国之情

B.旧地重游之感受

C.仕途失意之苦

D.留学异乡之欣喜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6. 下列词作者属于北宋的是( )。 (5分)

A.柳永

B.陆游

C.辛弃疾

D.李煜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7. 下列诗歌里属于“新乐府诗”的是( )。 (5分)

A.《杜陵叟》

B.《山居秋螟》

C.《行路难》

D.《短歌行》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8. 晚唐诗人中以善写“无题”诗著称的是( )。 (5分)

A.李商隐

B.李贺

C.杜牧

D.贾岛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二. 判断 (共10题,共20分)

1. 《谏逐客书》中,“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采用的修辞方法是排比。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2. 郭沫若在《炉中煤》中,借炉中煤来诉说衷情,这种修辞方法是借代和设问。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3.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这段话所用的论证方法是类比论证法。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4. 《李将军列传》“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对于刻画李广这个人物来说,属于对比映衬。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5. 判断对句中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五代史伶官传序》) 原:先前。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6. 判断对句中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书中情意甚殷。(《报刘一丈书》) 殷:恳切,深切。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7. 判断对句中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青海长云暗雪山。(《从军行》) 暗:昏暗。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8. 《谏逐客书》的进谏对象是秦始皇。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9.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出自马致远的《天净沙Ÿ秋思》。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10.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李煜的《虞美人》。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三. 组合 (共2题,共40分)

1. 阅读《门槛》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以下四题。

姑娘跨进了门槛.——厚厚的门帘立刻放下来遮住了她。“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齿的咒骂。“一位圣人。”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这一声回答。

 (20分) (答题时限:00:01:00)

 

 (1) 这首散文诗,选自屠格涅夫的( )。 (5分)

A.《散文诗集》

B.《猎人笔记》

C.《前夜》

D.《烟》

  ★标准答案:A

 

 (2) 对散文诗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 (5分)

A.要分诗行,要押韵。

B.兼有抒情散文和抒情诗的特点

C.散文的语言形式表达抒情诗的思想内容。

D.不分诗行,不押韵。

  ★标准答案:A

 

 (3) “姑娘跨进了门槛”中的“门槛”象征( )。 (5分)

A.象征着横在革命征途上的种种艰难险阻。

B.象征着迈入革命征途的起点。

C.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

D.象征着革命斗争已取得胜利,旧的社会已经灭亡。

  ★标准答案:A

 

 (4) “一位圣人”的评价表现了( ) (5分)

A.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崇敬。

B.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不理解。

C.人民群众的守旧和麻木。

D.革命者的伟大。

  ★标准答案:A

 

2. 阅读荀子《劝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以下四题。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途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20分) (答题时限:00:01:00)

 

 (1) “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一句的正确解释是( )。 (5分)

A.行千里路,只差半步没有达到目标,也不能说是善于驾驶车马。

B.行千里路,若不是一步半步地走过来的不能说是善于驾驶车马。

C.行千里路,若不是一步半步累积而成,不能说是好骑手。

D.行千里路,只差半步没有达到目标,也不能说是名好骑手。

  ★标准答案:A

 

 (2) “一出焉,一入焉,途巷之人也”一句的正确解释是( )。 (5分)

A.一会儿停止学习,一会儿又继续学习,这样学习不能持久的人,是个庸人。

B.一会儿出去,一会儿回来,这样不能坐下来学习的人,还不如就让他到街巷去。

C.一会儿出来,一会儿进去,就像在街巷上走来走去的人,怎么能学到真知呢?

D.一会儿学不进去,一会儿又学进去了,这种思想不连贯的人,是个庸人。

  ★标准答案:A

 

 (3) 同“全之尽之”中的“全”用法相同的是( )。 (5分)

A.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B.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

C.秦赵相弊,而王以全燕制其后。

D.全心全意

  ★标准答案:A

 

 (4) 这段文字强调了学习中应取的方法和态度,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 (5分)

A.学习要劳逸结合。

B.学习要积累。

C.学习要持之以恒。

D.学习要专一。

  ★标准答案:A

 

 


练习-大学语文-03

总共20题共100分

 

一. 单选 (共8题,共40分)

1. 选出语序排列合理的一项( )。

①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②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③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④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⑤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5分)

A.②⑤④③①

B.②⑤③①④

C.①②③⑤④

D.①⑤③②④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5分)

A.楹联 暴躁 怨天尤人 变本加厉

B.寒暄 干涸 兴高采烈 哄堂大笑

C.睿智 池塘 绵里藏针 世外桃园

D.证券 矫情 走头无路 川流不息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5分)

A.我禁不住几次问自己,难道这十八年全是白费。

B.可是“胆大妄为”的哥白尼却说什么地球只是围绕着太阳运转的一颗星球。

C.“进来吧”,老人对我说道,“屋子里暖和!”

D.惨相,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4.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5分)

A.我以为你有事,不能按时赶来,你反而提前来了。

B.我以为你有事,不能按时赶来,你果然赶来了。

C.我以为你没事,能按时赶来,你反而提前赶来了。

D.我以为你没事,能按时赶来,你居然赶来了。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5. 下列唐代诗人属于晚唐的是( )。 (5分)

A.李商隐

B.李白

C.王维

D.杜甫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6. 下列作品中属于元曲的是( )。 (5分)

A.《天净沙·秋思》。

B.《国殇》

C.《行路难》

D.《北方》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7. 《白氏长庆集》的作者是( )。 (5分)

A.白居易

B.韩愈

C.柳宗元

D.王维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8. 下列诗人中属于古代田园诗派开创者的是( )。 (5分)

A.陶渊明

B.李白

C.王维

D.曹操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二. 判断 (共10题,共20分)

1. 判断对句中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开济:开创大业,匡济危业。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2. 判断对句中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答司马谏议书》) 聒:声音嘈杂;见:副词,表示被动。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3. 判断对句中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不能通知二父志。(《张中丞传后叙》) 通知:传达,告知。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4.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史学家。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5. 柳宗元最具代表性的系列游记作品是《永州八记》。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6. 《风波》选自鲁迅作品集《彷徨》。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7. 《答司马谏议书》中“人习于苟且非一日”的意思是“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二天了。”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8.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的《饮酒》。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9.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采用的手法是夸张。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10. 契诃夫的小说《苦恼》通过描写主人公姚纳孤苦无助的处境和苦恼寂寥的心态,反映了畸形的人际关系和黑暗冷酷的社会现实。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三. 组合 (共2题,共40分)

1. 阅读短文,完成以下四题。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20分) (答题时限:00:01:00)

 

 (1) “然而众贵之者”中的“之”指的是( )。 (5分)

A.珠玉金银

B.皇上

C.饥和寒 

D.食和衣

  ★标准答案:A

 

 (2) “以上用之故也”句中“以”的意思是( )。 (5分)

A.因为

B.所以

C.于是

D.但是

  ★标准答案:A

 

 (3) “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5分)

A.可以周游海内,而没有饥饿寒冷的忧患。

B.可以周济海内,使之没有饥饿寒冷的忧患。

C.可以周济海内,使之逃避饥饿寒冷的忧患。 

D.可以周游海内,而逃避饥饿寒冷的忧患。

  ★标准答案:A

 

 (4) “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5分)

A.这是让臣下认为背叛他的国君容易,让人民认为背叛他的家乡容易。

B.这是让臣下轻易地背离他的国君,让人民轻易地改换他的住地。

C.这是使臣下轻视负担他的国君的人,让人民轻视到达他的家乡的人。

D.这是使臣下轻视背叛他的国君的人,使人民轻视背离他的家乡的人。

  ★标准答案:A

 

2. 阅读短文,完成以下四题。

楚、魏战于陉山。魏许秦以洛,以绝秦于楚。魏战胜,楚败于南阳。秦责赂于魏,魏不与。营浅(秦国人)谓秦王曰:“王何不谓楚王曰,魏许寡人以地,今战胜,魏王倍(通“背”)寡人也。王何不与寡人遇。魏畏秦、楚之合,必与秦地矣。是魏胜楚而亡地于秦也,是王以魏地德寡人,秦之楚者多资矣。魏弱,若不出地,则王攻其南,寡人绝其西,魏必危。”秦王曰:“善。”以是告楚。楚王扬言与秦遇,魏王闻之恐,效上洛于秦。 

 (20分) (答题时限:00:01:00)

 

 (1) 这篇短文的基本意思是( )。 (5分)

A.魏、楚交战,魏胜而犹失地于秦。

B.楚、魏交战,楚败而割地于秦。

C.楚、魏交战,魏败而割地于秦。

D.秦、楚联军胜魏、秦得上洛之地。

  ★标准答案:A

 

 (2) “以绝秦于楚”的大意是( )。 (5分)

A.让秦国不援助楚国。

B.断绝秦国与楚国的外交关系。

C.断绝与秦国及楚国的外交关系

D.断绝秦国对楚国的指望。

  ★标准答案:A

 

 (3) “秦责赂于魏”的意思是( )。 (5分)

A.秦国要求得到魏国的上洛。

B.秦国责备魏国贿赂楚国。

C.秦国要求魏国贿赂楚国。

D.秦国责备楚国贿赂魏国。

  ★标准答案:A

 

 (4) “秦之楚者多资矣”的意思是( )。 (5分)

A.秦国就可以送给楚国更多的财物了。

B.住在秦国的楚人就有更多的资财了。

C.由秦国到楚国的人就有更多的资财了。

D.住在秦国的楚人就有更多的依靠了。 

  ★标准答案:A

 

 


练习-大学语文-04

总共20题共100分

 

一. 单选 (共8题,共40分)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5分)

A.长篇累牍 殒身不恤 精神焕发

B.叱咤风云 诩诩如生 轻松自如

C.层峦叠障 流言飞语 相得益彰

D.荒旦不惊 指手画脚 语重心长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2. 选出下面兼有夸张与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5分)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山舞银蛇,原弛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3. 古人极口称道“红杏枝头春意闹”,认为“一‘闹’字卓绝千古”,下面诗句中类似“闹”字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依次应该是( )。

①桃花依旧笑春风 ②雁点青天字一行

③云破月来花弄影 ④间关莺语花底滑 (5分)

A.笑、点、弄、滑

B.春、点、破、语

C.春、字、影、底

D.笔、一、破、滑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4. 选出最恰当的一组词语填入方括号中( )。

教育者犹如雕塑家,不过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点不同,刀法 ( ) 用得不对,( ) 万象同毁;刀法( ) 用得对,( ) 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5分)

A.如果 可能 如果 则

B.要么 就 要么 就

C.如果 就 如果 肯定

D.要么 则 要么 则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5. 屠格涅夫散文诗《门槛》的译者是( )。 (5分)

A.巴金

B.徐志摩

C.茅盾

D.冰心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6. 属于陆游的诗集是( )。 (5分)

A.《剑南诗稿》

B.《玉临川集》

C.《李太白全集》

D.《乐府诗集》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7.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作者是( )。 (5分)

A.欧阳修

B.韩愈

C.王安石

D.柳宗元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8. 《长亭送别》选自( )。 (5分)

A.《西厢记》

B.《牡丹亭》 

C.《长生殿》

D.《莺莺传》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二. 判断 (共10题,共20分)

1.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表达的意思是“生产东西有时间的限制而消费它没有限度,那么社会上的财富一定会缺乏。”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2. 判断句中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在一期《文汇杂志》上,曾刊登了一篇《〈中国教育现状调查〉序言》,其观点具有前瞻性。”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3. 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4. “华而不实”中的“而”与“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用法相同。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5. 判断对句中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举酒属客。(《前赤壁赋》) 属:属于。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6. 判断对句中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陈情表》) 于:对于。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7. 判断对句中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答李翊书》) 则:便。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8. 小诗集《繁星》和《春水》的作者是郭沫若。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9. 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子夜》。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10.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是王安石。 (2分)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  评语:

三. 组合 (共2题,共40分)

1. 阅读《故乡的野菜》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以下四题。

①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状如蝴蹀,又如鸡雏,尤为小孩所喜。②农人在收获后,播种田内,用作肥料,是一种被贱视的植物,但采取嫩茎瀹食,味颇鲜美,似豌豆苗。③扫墓时候所常吃的还有一种野菜,俗名草紫,通称紫云英。 ④间有白色的花,相传可以治痢,很是珍重,但不易得。

 (20分) (答题时限:00:01:00)

 

 (1) 以上四句排序比较合理的是( )。 (5分)

A.③②①④ 

B.③①④②

C.②①③④

D.③④②①

  ★标准答案:A

 

 (2) 《故乡的野菜》选自周作人的散文集( )。 (5分)

A.《雨天的书》

B.《自己的园地》

C.《谈龙集》

D.《瓜豆集》

  ★标准答案:A

 

 (3) 以上文字运用了( )修辞手法。 (5分)

A.比喻

B.借代

C.夸张

D.排比

  ★标准答案:A

 

 (4) 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紫云英。 (5分)

A.六

B.五

C.四

D.三

  ★标准答案:A

 

2. 阅读短文,完成以下四题。

息庵翁名志求,字文健,息庵别号也。其先江西清江县人,后以明洪武中至苏州,遂家焉。祖贻令先生以善书名吴中。翁童子日,以磨墨侍祖书,学作点画,精劲。祖奇之,授以法。为人廉直,非礼法不行不语,亲友敬厚焉。

翁嗜书,人有好书,辄借。饰小斋独居,几上一炉香,一瓶水,晨莫钞书。然翁心雄,耻不得及时有为,秋风起则惊,扑笔起立,徘徊焉。复钞书,竟老于家,雍正四年卒,葬黄山。

 (20分) (答题时限:00:01:00)

 

 (1) 选出与“至苏州,遂家焉”中的“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5分)

A.“买五人之脰而函之。”中的“函”。

B.“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

C.“人皆得以隶使之。”中的“隶”。

D.“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中“屈”。

  ★标准答案:A

 

 (2) 选出与“祖奇之”中“奇”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5分)

A.“耻不得及时有为。”中的“耻”。

B.“刑人如恐不胜。”中的“刑”。

C.“匹夫有重于社稷也。”中的“重”

D.“复钞书,竟老于家。”中的“老”。

  ★标准答案:A

 

 (3) 选出对两个“以”、两个“焉”字释义正确的一项( )。

以明洪武中 以善书名吴中

敬厚焉 徘徊焉 (5分)

A.在 因为 他 于之

B.在 因为 于之 他

C.因为 在 他 于之

D.因为 在 于之 他

  ★标准答案:A

 

 (4) “祖贻令先生以善书名吴中”此句的正确翻译是( )。 (5分)

A.祖父贻令先生因为擅长书法在吴地很有名。

B.祖父留下指令,让先生用好的书法在吴地扬名。

C.祖贻令先生因为藏有善本书籍,名满吴地。

D.祖贻令先生因为善于著书,所以在吴地很出名。

  ★标准答案:A


大学语文入学考试练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