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师妹的故事54

只是一个故事, 无真实人物关系, 无准确时间线,切勿当真,切勿入戏,切勿上升。

评剧, 流传于中国北方, 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经成兆才等人改编整理,吸收了河北梆子的全套乐器,他们给这个新剧种命名为“京东第一平腔梆子戏”,简称“平剧”。演唱形式简单,通俗易懂,把“平"字加上一个“言"宇就成了“评”, 这是以评论社会,评书说唱为重的意思。(ps:详见百度百科)
其实《谢瑶环》在评剧中并不算是冷门的剧目,可是在现代社会,京评梆越哪个能算热门呢?不说别的,要是没有郭德纲,相声又当如何?所以郭奇林没听过这段唱词,太正常不过了。
“你……你唐山人……这算什么理由?”虽然是没听过很正常,不过郭奇林还是不大服气。
“唐山是评剧发源地呀!”
“发源地跟你有啥关系?难不成唐山人还都会唱评戏?”
“你这不讲理了啊,你……你们几个还都是天津人呢,都会唱时调吗?”朱子言环顾一周,又瞅了一眼张九龄,“你不算!”
张九龄🤷♂️“我可一句话没说啊!”
“行行行,不说别人了,就说你,你发源地土生土长的吧?我都没听你唱过一回!”
“我唱不唱的,也没非叫你听!”
“嘿,还把我放眼里吗?!”
“太胖,放不下!”
“……”完蛋玩意儿,回回嘴炮都没赢过,你爸那怼人的功夫到你这儿算是失传了。
张云雷可听不下去了,一伸手把郭奇林扒拉一边去了,“去去去,不懂别跟着瞎掺和了,”坐到朱子言身边乐呵呵的说,“言言,我听你这意思,评剧有研究,说说呗!”
这么一说,朱子言倒不好意思了,“哪有研究?就从小听的多呗!”
“那也行啊!还真没听你唱过,有拿手的没有?来露一手!”
“不行不行不行***”
“你烫着了你!”王九龙突然插进来一句,这捧哏的职业素养还是有的。
“啧,别捣乱!”张云雷推了一把王九龙,不过没推动,这俩人量级差太多。“好歹来几句,给我瘾都勾上来了!”
看张云雷这么有兴趣,朱子言也不好再拒绝了,“那……行吧,我会的确实不多,就报花名吧,大俗段……”
“行,好👏👏👏”
“这还没唱呢,就别捧了……辫儿师哥你给我搭个架子啊!”朱子言站起来,后退了两步,还没开始唱已经脸红了,“(念白)花开四季皆应景,俱是天生地造成~我滴阮妈妈呀~”
张云雷赶紧接上,“他怎么还不来呀~”
🎤“春季里风吹~万物生,花红叶绿~草青青,桃花艳,李花浓,杏花茂盛~~扑人面滴杨花~飞满城~~”
“你再报夏季给我听啊~啊啊~”
🎤“夏季端阳~五月天, 火红的石榴哦~ 白玉簪,爱它一阵黄啊黄昏雨啊~~出水滴荷~花,亭亭玉立在晚风前~~”
“都是那个并蒂莲呐~啊啊~”
🎤“秋季里天高~~气转凉,登高赏菊~过~重阳,枫叶流丹~就在那秋山上啊~~,丹桂飘飘分外香~~”
“朵朵都是黄啊~啊啊~”
🎤“冬季里~雪纷纷,梅花在雪里~抖精神,水仙在案头添呐添风韵呐~~~,迎春花啊开一片金~~”
“转眼是新春恩恩~”
🎤“我一言说不尽,春夏秋冬花似↑↓锦恩恩,叫阮妈,却怎么还~有~哦哦哦~不爱花滴人恩恩~~~”
“能有这样人?”唱到这句,张云雷还翘起兰花指点了一下郭奇林,收到了一个白眼。
🎤“爱花滴人,惜花护花把花养;恨花滴人,厌花骂花把花伤!牡丹本是花中王,花中滴君子压群芳, 百花相比无颜色, 他偏说牡丹虽美花不香; 玫瑰花开香又美, 他又说玫瑰有刺儿扎滴慌!好花哪怕众人讲,经风经雨分外香,大风吹倒了梧桐树,自有旁人论短长,虽然是,满园花好无心赏,阮妈你带路我要~回绣房~~~”
“好!!”👏👏👏👏

我觉得把这段唱词打出来有凑篇幅的嫌疑,但是真是我一个字一个字默写出来的, 没有复制粘贴,看在诚意上也得点个赞吧!
ps:《花为媒》从小到大听了得有三五百遍,有很多著名的唱段,真的好听!看电影版的,新凤霞和李忆兰都好漂亮, 阮妈妈是赵丽蓉老师演的, 还有月娥他爸都特别逗,推荐大家去看一看,没准就会喜欢上评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