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诺门坎

2022-05-06 15:35 作者:S-track  | 我要投稿

1939年4月,东北关东军司令部内,几位日军高官正在开会,然而他们脸上的表情并不好看,因为他们对国内大本营的决定大为不满。就在几个月前,张鼓峰战役结束,日方失败。


  大本营的决定是,没有命令关东军不可轻举妄动,维持现状就行。


  但关东军高层们不满,因为关东军比张鼓峰中的“朝鲜军”厉害多了,属天皇直接管辖,准备最好,号称“皇军之花”。


  凭什么他们可以打?关东军不能?不满就不满在这,高层们一直以苏为假想敌,天天幻想着过去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而且张鼓峰战役是输了,但苏方伤亡是日方的三倍,而且苏方占优势还打成这样,惨胜了属于是。



  当时由于苏方暗中活动支持,外蒙已宣布独立,但尚未与大多数国家建交,其内政一直是迷。日方想拉拢其反苏,但经过长期谈判未有进展。


  之后关东军内部人事更换。植田谦吉任总司令官,原第十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因为台儿庄一役被撤职,不久出任关东军参谋长。植田已是头发花白的老头子,但总不安分,加上旁边有个心腹参谋叫辻政信,总是煽风点火,使得老头子很是想热血一番。


  两人都经历过一二八事件,且那时二人就是上下级关系。辻参谋对“攻苏”这件事很上心,天天研究,还写了本小册子,亲自带队搜集资料绘制地图,煽动下级官兵闹事。

植田谦吉



  同年四月,植田签发了一份辻参谋草拟的纲要,大概意思是驻守边境的关东军可自行划定边境线无需对方承认,对方要是不满可以动武。


  这是一份霸道且无理的纲要,送到参谋本部时却未受到批驳。原因自然是关东军是“皇军之花”,不可打压士气。

辻参谋



  纲要出台不到二十天,诺门坎出了事。

第一阶段

  1939年5月12日,守在边境上的日军第二十三师团接到伪军报告称外蒙军入侵。师团长小松原慎太郎大喜,下令反击。



  按照纲要,小松原随手划了一道边境线,然后外蒙军照常巡逻,进入了这随手划的线就成了入侵。


  外蒙军打不赢日军只好撤退,小松原又向司令部汇报,得到批准,之后加派部队支援。


  空战中,日方航空兵重创苏方空军


  但在5月28日,苏蒙军同时反击,日军围攻失败,东八百藏中佐战死,救援部队死伤惨重,日军撤退。


  


  6月2日苏方派朱可夫到前线视察,朱可夫发现前线军官一问三不知,一怒之下自己亲自跑到哈拉哈河东岸观察,最后认定日方还会卷土重来,并且严厉批评前线军官的不负责。


  18日,朱可夫被任命为第57军军长。朱先将指挥所前移,完善补给线,又从国内调来参加过西班牙内战或是援华的航空兵补充之前的损失。这些航空兵经验丰富,积极出动,轰炸日军弹药库,给日军带来不小损失。


  日方关东军高层仍然瞧不起苏方,尤其是辻参谋,天天领着一班人闹事,说是要给老毛子一点颜色看看。辻参谋认为只要日方一强硬,就能挫败苏方,再说要是不打苏方肯定会反扑。辻参谋的话本身没有多少逻辑性可言,但还是获得了不少人支持,主要还是因为日方的“北进”政策 辻的理论恰恰符合这一策略。


  但也有明眼人在,参谋本部很多人不赞同现在就对苏开战,这是考虑到士气、后备资源等因素。他们想的也合理,但未经过实战,辻参谋是上过战场的,仗着这点,每次开会就唾沫星子乱飞的怼这些人。持慎重论的人也常被视为懦夫而抬不起头来。


  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日方决定再发起“试探性进攻”。


  说是试探,其实日方派了很多精锐上去。比如当时全日本唯一一个坦克师团第一战车团,也派过去了。受限于本国匮乏的资源,坦克对日军来说一直是种稀奇物,好不容易东拼西凑凑出来了一个战车师团,只有70多辆坦克而且质量跟苏方的完全没法比,同时期德国的一个装甲师约有300多辆坦克,且德国不止一个装甲师。


  饶是如此,植田也心满意足,觉得倍有面子,为了对苏作战把全日军唯一的战车师团都派来了,还特地拨出去,想向苏军炫耀炫耀。殊不知苏军一下就往前线派遣了600多辆坦克以及大量火炮。

     


  经过大规模调动,日方前线将佐成堆,而小松原成为前敌总指挥。这次日方补充了大量兵力有坦克大炮,还请来了德国观察团,一个个热血上头,叫嚣着去收拾苏军。


  第二阶段




  6月21日 日方出动4个飞行团与苏方空军在诺门坎上空激战三天,日军惨败,王牌飞行员大多战死,此后日方逐渐丧失制空权。


  6月28日,日方发起地面攻势。


  

  

  7月1日,日军6000余人冲过哈拉哈河,遭到苏军装甲部队拦截后溃退。


  3日,苏军向日方发动进攻,日方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当晚日军战车第四联队偷袭苏军炮兵阵地,创造人类战争史上利用恶劣天气实施大规模集群攻击并取得胜利的案例。


  



  4日,两军坦克部队交战,日方惨败,战车联队长吉丸清武大佐战死。日方第一战车团损失过半,震动日方大本营,连忙将这唯一的战车师团撤走,再也不敢出战。同时日方河东兵团也被打得丢盔弃甲。第二十三师团参谋大内孜战死。



  5日,日军殿后的二十六联队炸伤几辆苏军坦克以后后撤。双方暂时停止进攻。


  7日晚,日军兵分三路夜袭,结果不是踩到地雷、挨苏军炮火就是遇到苏军坦克,三路都以失败告终。


  8日晚,号称夜袭之王的日军十四旅团出动,结果当晚下了大雨,士兵负荷加重,摸到苏军阵地前已经疲惫不堪,而且他们到的是假阵地,当即挨了炮火,夜袭失败。


  9日晚,小松原集中火炮轰击苏方阵地后,两万多日军高喊着万岁冲向苏军阵地。苏方抵挡不住,一名团长战死后退出阵地。小松原还没高兴多久,第二天清晨苏方炮弹砸过来,日军死伤惨重,又退了回来。


  12日,植田实在看不下去,下令停止进攻。但不代表就此完事,因为苏方的炮弹仍然不断的砸过来,所以虽然不进攻,但每天都有伤亡。至于日方炮兵,因为资源匮乏,每天只能数着打三十发炮弹,然后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人挨炸。苏方则可以一天到晚都可以开炮。

哈拉哈河西岸日军



  13日,日军企图发动细菌战,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苏方没有多少伤亡,日方自己有不少人感染,并且日方造成饮水困难,苏方则是修起供水管道。


  第三阶段


  7月23日,双方补充过兵力后继续开打。日军千辛万苦凑齐82门火炮炮击苏军阵地,不料对方仅在外蒙高地就有200多门,这还不算后面的。日方炮火很快就被压制下去。


  8月4日,日军临时组建第六军,由第十三师团师团长荻洲立兵担任司令。但关东军才不把他放在眼里,辻政信一个官职不如联队长的参谋天天跑前线指手画脚,虽然辻参谋对其他比自己大的长官也这样就是了。荻洲除了口头抗议外也做不了什么。


  战争至此,日军已是强弩之末,但辻参谋等人依然乐此不彼,认为苏军不是自己的对手,荻洲甚至制定反击计划,辻参谋对此还挺乐呵,幻想着苏方惨败的画面。


  8月20日,苏方发动总攻,日方节节败退,连忙从关内抽调第五师团增援。


  小松原因补给严重不足向植田写信求援,植田老人家看到信时差点当场去世。小松原一开口就要八千发炮弹。植田东拼西凑凑了六千发还运不过去,其中又有四千发摆在旅顺要塞迟迟拉不过来。而苏军每天都能打三万发炮弹,由此可见双方差距。


  29日,日军大部在死伤惨重的情况下突围。


  9月9日,日方提出停战。


  15日,双方正式谈判,宣布停战。


  伤亡


  日方在两万以上,且损失大量火炮、飞机


  苏方约九千余


  影响


  日方放弃“北进”政策,植田谦吉、服部四郎等人被撤职,辻参谋被贬到内地,但辻参谋人缘好,到内地不久又升职,研究“南下”,又写了本小册子。


  



  评价


  日方惨败主要在于自身狂妄自大,以及武器装备不如苏方。实际上,日方武器只属于三流水准,比如日方很多大炮都是一战、日俄战争时期乃至于甲午战争时期的产物。(抗战老兵常说的日军武器好是因为我们的装备实在太过落后)日方战术单一,无外乎三种:正面进攻、侧面迂回、夜袭。但日军士兵单兵作战素质极高,大多日军士兵受过教育,懂得看地图、使用医疗包,能通过回声测距、圆锥曲线等确定敌方炮兵阵地位置,朱可夫也承认日军士兵勇猛顽强,在拼刺刀、射击等方面苏军士兵难以企及。


  辻政信称如果大家武器都一样,则日军战斗力最强,中国士兵可排第二,美国兵第三,俄国兵倒数。


  苏方虽然武器占优势,但由于大清洗,一线官兵作战素质极大下降,也造成不小伤亡。如朱可夫所言,再打下去,赢的可能是日军。


  


  


 

 

  


诺门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