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11电影《触不可及》(法)

2021-08-28 22:19 作者:旅行的饕餮在读书  | 我要投稿

       一直以来,我不懂得如何去欣赏一些电影,例如一些现在的电影,然而这并不影响我可以遇见一些可以为之感动的电影。我也曾一度怀疑自己不是九零后,年轻人喜欢的流行、时尚元素与我格格不入,但这似乎也并不影响我可以欣赏一部充满温度的电影。
  不久前美国的一部电影叫《绿皮书》,使我感触良多。有人把它和法国电影《触不可及》相比较,实际上这两部电影的出发点和背景都截然不同,唯一相同的也就是主人公的肤色都不同,《绿皮书》似乎更强调在种族主义背景下主人公之间跨越种族的深情厚谊与平等相待。而今天我特别想说点什么的是《触不可及》这部电影,它似乎更像是在为观众们解答“好友是怎样炼成的?”。你不会想到一个法国富翁会聘请一个有偷盗前科的黑人来做自己的贴身“保姆”;你也不会想到黑人会带着全身瘫痪的富翁在街头开着豪车狂飙被警察截停最后却相安无事;你也不会想到富翁会带着黑人“保姆”再次尝试导致自己全身瘫痪的极限跳伞……这就是电影情节的精彩之处,当然比电影更精彩的是现实生活,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
  菲利普是一位法国富翁,喜爱极限运动,因一次跳伞而全身瘫痪,并决定要招聘一名保姆照顾他的生活,而此时,过了六个月牢狱生活刚被释放的黑人德瑞斯急需搞到失业救助险,就这样无心插柳柳成荫,成为了菲利普的“保姆”,两人因此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作为观众其实很难想象菲利普和德瑞斯这两种天差地别的人是如何能够成为朋友的,一个是上流社会的显贵,一个是社会底层的无业游民,一个欣赏古典音乐,一个爱好流行音乐,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然而奇迹就这样发生了,我一直在想因为什么呢?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存在偏见,由穷与富、权位高低、知识分子与文盲等等因素产生,因此存有偏见的人必不能真诚待人,那就更谈不上和他人建立深情厚谊了,因此,当我把自己想象成菲利普时,我几乎是没有勇气战胜偏见的,何况在自己全身瘫痪的情况下聘用一个有前科的并毫无护理经验的黑人,我想这就是菲利普的伟大之处,菲利普的朋友曾劝告菲利普辞退德瑞斯,因为德瑞斯的出身(贫民窟)与不良记录都不适合做“保姆”,菲利普当即回答说:“我不在乎他的过去……”,德瑞斯也不负所望,像对待好哥们一样对待菲利普,并引发了一系列笑点,这些笑点也恰恰成为了菲利普瘫痪生活的一缕曙光。
  一部电影就是一种理想的传达,这种人与人之间都可以放下姿态,坦诚相待的理想是令人感动和欣赏的,德瑞斯用自己的坦诚、真实打动了菲利普,真正把菲利普当做朋友来开玩笑、来捉弄、来关心、来理解。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德瑞斯离开后的一段时间里,新来的保姆并不能让菲利普感到温暖的原因,那个新来的保姆只是把菲利普当做了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很难相处的残疾人,这本身就是一种偏见,可见偏见并不只是看似优越的人才会有的。
  电影快到最后,有一个桥段我忍不住哭了,德瑞斯和“弟弟”来到养母下班的地铁站,人来人往,外出打零工的养母正往外走,德瑞斯在人群中等待着,直到养母走到跟前,然后德瑞斯伸出手去,面容疲惫的养母也很自然地把沉重的背包递给德瑞斯,三个人一言不发消失在回家的路上,那一个小小的动作似乎在一瞬间融化了之前所有的隔阂与矛盾,真是感动之至!
  就像电影的译名触不可及一样,菲利普与德瑞斯看似触不可及的两种人,却因为相互的信任与理解而成为终身挚友。现实也是如此,只有人人放下心中的偏见才能为友谊的种子提供肥沃的土壤,即使两个人相拥,两颗心也是一左一右,而只有坦诚和真实才能使人与人心心相印。
  写到这里,我会想到看过的一篇小品文:“两只蚂蚁相遇,只是彼此碰了一下触须就向相反方向爬去。爬了很久之后突然都感到遗憾,在这样广大的时空中,体型如此微小的同类不期而遇,可是我们竟没有彼此拥抱一下。是的,不应该再有这种遗憾。但是随着宇宙空间的新开拓,我们的体型更加微小了,什么时候,还能碰见几只可以触碰一下触须的蚂蚁?”
  是啊,能在这样广大的世界里找到默契如一相处自在的朋友实在不易,放下你偏见,坦诚相待,并珍惜你身边的好朋友吧!
  2011年的老电影了,今天才看过,忍不住写点感想出来,在2019年介绍给你们希望还不算太晚!


  存知/文
  二零一九年四月二十日 深夜

2011电影《触不可及》(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