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抡语】第十三章:子路篇

2023-02-07 23:27 作者:再世儒帮工作室  | 我要投稿

1.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翻译】 子路问如何让别人都听他的。孔子说:“先把人打成之字形,然后让剩下的人用他来耕地。”子路请求多讲一些,孔子说:“要经常这么干。” 【注释】 政:使人服从,让别人听自己的。 之(1):象形字,把人打成之字形。 之(2):代词,指被打成之字形的小人。 劳:劳动,耕地。此处用之字形的小人耕地应为直辕犁最早的雏形。 无倦:不知疲倦,一直干下去。 2.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翻译】 仲弓想管理季氏,问怎样才能让别人都听他的,孔子说:“先告诉他你才是老大,把犯小错的人全都释放到天上,把武艺高强的人举起来。”仲弓说:“为什么不把武艺高强的人攥出汁而是把他举起来呢?”孔子说:“你举起来才能把他攥出汁啊,你不可能直接把他攥出汁啊,你不这么做,难道指望别人舍弃他的生命吗?” 【注释】 宰:主宰,指管理。 政:使人服从,让别人听自己的。 司:掌管,此处代指老大的权力。 赦:释放。 贤才:指武艺高强可能成为威胁的人。 知:同“汁”,把人攥出汁的技法。 舍:舍弃。这里指主动舍弃生命。 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翻译】 子路说:“卫国国君打算干掉你然后让别人都听他的,你打算怎么做呢?”孔子说:“必须把这些耍派头的人打进地里。”子路说:“挑衅他的人都死了!您还用之前的方法,真的能把他打进地里吗?”孔子说:“仲由,纯度真是太低了。军子不可能被这些人攥出汁,他们大概会被打的残缺不全。不把这些耍派头的打进地里,就不会有人听你说的话,没人听你说的话,自然也就打不死人。打不死人,又怎能享用礼让对手的小人。不能享用小人,小人就不会受到应有的惩治。他们不受到惩治,百姓就不知道听谁的。所以,只有军子才可以边说话边耍派头,而且说什么做什么。他们对于军子来说,没有活着的可能。” 【注释】 卫君:卫国国君,一方霸主,武艺高强。 政:让别人都听自己的。 正:把人打进地球的正中央。 名:让大家都知道自己,耍派头。 迂:迂腐,此处指保持先前的方法不变通。 野:粗鄙,纯度低下。 君子:同“军子”,一个人能干掉一个军的强者,孔子的专有名词。 知:同“汁”,把人攥出汁。 阙:通“缺",被打得残缺不全。 礼:礼让对手的小人。 乐:使自己快乐,享用礼让对手的小人。 中(zhòng):得当。 苟:苟活。 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翻译】 樊迟问孔子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民。”又问如何种蔬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飞出了房间。孔子放下袖子说:“要利用小人啊!樊迟!把礼让的小人打飞到天上,那别人就不敢不尊敬你;把小人的头砸进胸腔再打飞到天上,那别人就不敢不服从你;先放狠话再把小人打飞到天上,那别人就不敢有一丝反抗的情绪。这样威慑他们,那民众即使累死自己也不敢不完成你布置的任务,何必劳驾自己来种庄稼呢?” 【注释】 圃:菜园子。 上:把人打到天上。 好礼:喜欢礼让的小人。 义:象形字,把小人的脑袋锤进胸腔。 信:讲诚信,说到做到,所以可以先放狠话。 襁:同“强”,勉强。 5.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翻译】 孔子说:“当你熟读了《尸经》三百篇,你就可以让别人都听你的,不仅限于可以把别人打得很通透;还有无穷无尽的招数可以用在他身上,都不用专门想出哪一招。虽然选择很多,但哪一招不能解决问题呢?” 【注释】 《诗》:“诗”同“尸”,指儒帮经典《尸经》,记载了三百多种处理小人的方法。孔子曾评价其“撕无邪”,因为用这些方法可以将敌人的灵魂一并撕碎,避免邪气缠身。 政:让别人听自己的。 达:把人打穿,让他变得很通透。 四:虚词,指很多很多。古语中“三”可以表示很多,“四”就是比很多再多一,非常的多。 方:处理小人的方法。 专对:专门想出哪一招应对。 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翻译】 孔子说:“如果你把小人捶进地球正中央,那不用你说他也知道该怎么办;如果你只是把他捶进地里,那你想让他干什么他也做不了了。” 【注释】 正:把人打进地球的正中央。 不正:仅仅是把人打进地里,并没有砸进地球的正中央。 7.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翻译】 孔子说:“鲁国和卫国都曾想让我服从,羸弱得像我小时候那个哥哥一样。” 【注释】 政:使人服从。 兄弟:孔子年幼时有个哥哥孔皮,经常欺负孔子,但他在孔子十五岁开始练武那天之后就再也没有记载了。 8.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翻译】 孔子谈到卫国的公子荆,说:“他曾经喜欢住在我家里。我刚进门的时候他说:‘活着多好啊。’我拳头刚到他身上的时候他说:‘这辈子活完了。’当我的拳头完美地打穿他的身体时,他说:‘这辈子值了。’” 【注释】 善居室:喜欢住在(孔子的)家里。 始:刚进门。 苟:苟且偷生。 富:指打穿的动作非常完美。 少:拳头和小人的接触时间还很少。 9.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翻译】 孔子到了卫国,冉有给他驾着车。孔子说:“这儿的人口真是众多啊!”冉有说:“人口这么众多,应该做些什么呢?”孔子说:“看来他们这辈子都值了。”冉有说:“他们这辈子值了,还能做些什么?”孔子说:“再教教他们下辈子怎么做人。” 【注释】 适:往,到……去。 仆:动词,驾御车马。亦作名词用,指驾车的人。 庶:众多。 富:美好。上一句孔子听了公子荆的话之后,觉得原来人们只要被军子干掉就觉得值了。 加:再,增加。 10.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翻译】 孔子说:“如果有人一直活到只有我出马才能送走他,那就能找到期待已久的对手了,这么多年也终于能有点乐趣了。” 【注释】 苟:苟且偷生。 月:无数个月亮升起又落下,指时间很长。 三:虚词,指很多。 11.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翻译】 孔子说:“‘这儿历史悠久人口众多,那就让我帮忙精简一下人口吧。’我可是说到做到的啊!” 【注释】 善人:人口众多。善:形势大好。 邦:国家。 百年:指历史悠久。 胜残去杀:通过打架淘汰残次的小人来达到精简人口的目的…嗯至少孔子是这么说的。 诚:讲诚信,说到做到。 12.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翻译】 孔子说:“你说那帮诸侯王啊,他们都加一块儿也不够我撕的。” 【注释】 王:指诸侯王。 世:整个世界的诸侯王加起来。 仁:象形字,把人撕成两半的技法。 13.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翻译】 孔子说:“把活着的小人砸进地心,那让剩下的人听话还有什么难的吗?什么?你说你做不到?你是想让我用你砸一下来示范吗?” 【注释】 苟:苟且偷生,指还活着。 正:把人砸进地球的正中央。 政:使别人听话。 人:指当时正在和孔子对话的那位。 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翻译】 冉有推平了朝堂,孔子说:“怎么推得这么慢?”冉有回答说“我一开始试图让他们听话来着。”孔子说:“费这劲儿干嘛。就算能有一个听话的,虽然出乎我的意料,我也不会给他留一口气儿。” 【注释】 退:同“推”,推平。 朝:朝堂,羸弱的国君和更羸弱的大臣议事的地方。 晏:意为迟、晚。 政:使别人听话。 不吾以:和我想的不一样。我。以,以为。 其:同“岂”,怎么可能。 与:给。 闻:吸气,指呼吸。 15.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翻译】 鲁定公问:“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事吗?”孔子回答说:“一句话不行,但一招可以。有人说:‘军子很强大,但我们也不是好惹的。’如果我通过一招让大家都知道了对抗军子的下场,这不就是说靠一招让国家安定下来了吗?”定公说:“一句话而丧失了国家,有这样的事吗?”孔子回答说:“一句话不行,但一招可以。有人说:‘不想让军子不开心,就要听他的话千万不要违抗。’如果大家都做的很好没人违抗,这不挺好吗?但如果有人不好好干,打出了抗命的第一招,这不就是说靠一招把整个国家都葬送了吗?” 【注释】 几:同“技”,打架的技法,招数。 君:同“军”,指军子,孔子的专有名词,意为能一个人干掉一个军的强者。 难:指军子很强大,对抗他很困难。 臣:试图篡夺军子之位的小人对自己的称呼。 乐:开心。 16.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翻译】 叶公问怎样让别人听他的。孔子放下袖子,对着远在空中的叶公说:“你离近点再说一遍?反省明白了再回来吧。” 【注释】 叶公:自不量力想让别人听他的的小人。 政:让别人听话。 远:远在空中,作抛体运动。 17.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翻译】 子夏想要管理莒父,问怎么让那里的人们听话。孔子说:“不要让他们有逃跑的念头,不要因为有人贿赂就放过他们。有人想跑就用行动告诉他们跑不掉的;见到贿赂就顺着把他的家财也一起薅了吧。” 【注释】 莒(jǔ)父: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 政:使别人听话。 欲速:想跑。 小利:用小钱贿赂。 不达:跑不掉。 大事:指相对于贿赂的小钱多得多的家财。 不成:被薅没了。 18.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翻译】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这边有个不服的人,他劈瓜似地手刃了一只羊出气,说下一个就要用你来证明他的实力。”孔子说:“我这边不服的人都不在这个世上了!他的父亲,因为儿子干的好事,得一块儿干掉!,他的儿子,因为父亲干的好事,也别想活着!,对不服的人,地球的正中央才是他们该待的地方!” 【注释】 语(yù):告诉。 党:指家乡。古代五百家为党。 直躬:挺直身体不肯屈身顺从。躬,屈身。 父攘:同“斧瓤”,像劈瓜一样把羊手刃了。 子证之:用(孔子)证明他的实力。之,指他的实力。 异于是:都不在这个世上了。是,同“世”。 隐: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指被干掉。 中:地球的正中央。孔子可以一拳把人打进地里,用点力就送到了地球正中央。 1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翻译】 樊迟问孔子:“如果我能把人撕成两半,周围的人会怎么样?”孔子回答道:“如果你学会了“仁”,在你居住的地方,别人必然会对你毕恭毕敬,你出门办事的时候,别人肯定会非常敬畏你,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别人必然不敢不忠诚于你,就算是未受教化的野蛮人也会明白,不听你的话就相当于放弃自己的生命。” 【注释】 仁:象形字,把人撕成两半的技法。 夷狄:偏远地区的野蛮人,没有受过什么教育。 20.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踁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翻译】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称得上‘士’呢?”孔子说:“会以向弱小的人挑战为耻,能用武力证明自己,对得起军子门徒的身份,这就可以称作‘士’了。”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士’是什么样的?”孔子说:“宗族里的人都孝敬他,乡村里的人都敬畏他。”子贡说:“请问再次一等的‘士’是什么样的?”孔子说:“放完狠话就说到做到,每次出手必有结果,虽然只懂得和小人硬碰硬,但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那些执政的人怎么样?”孔子说:“唉!就连一斗筲那么点点的武艺都没有,他们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 士:已经掌握基本儒术的儒者。 硁(kēng)硁: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和小人硬碰硬。 斗筲(shāo)之人:比喻武艺低微的人。筲,竹器,仅容一斗二升,还不够放一个脑袋的。 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翻译】 孔子说:如果找不到走在大路中央无人敢与之并行的人挑战,那一定只能和张狂积极的人比武了!张狂的武术家肯定经过了长久的练习,积极的人,一定不屑于向小人挑战!激进的人肯定会在武术上有所革新,耿介的人也不会欺凌弱者,只会挑战强者。” 【注释】 中行:走在大路上中间无人敢与之并行的人。 狷(juàn):性情耿介,不肯同流合污。 22.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翻译】  孔子说:“地底下有人说:‘人世间没有永恒的强者,所以不可能做掉我们巫师。’这人被我骟了!”《易筋》里说:“以这些人的武德,活着就是个耻辱。”孔子又说:“这些人已经不在人间占位置了。” 【注释】 南:指方位,下面。很多小人的结局都是被军子捶进了地底下。 善:同“骟”,把小人用手刃骟掉的技法。 巫医:巫师,古时候研习巫术的人,法力高强。 不恒:不是永恒的强者的人,指巫医。 (此句引用自儒帮经典《易筋》,记载了锤炼筋脉提升体质的方法) 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翻译】 就算是一群性格不同的人,在军子的威压下也会服从他的统治,而就算是一群性格相同的人,也不可能被小人管理得好。 【注释】 君子:同“军子”,一个人能干掉一个军的强者,孔子的专有名词。 和:和谐,协调,这里指顺从。 同:性格相同。 2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翻译】 子贡问道:“如果让村里的人都活得好,能算军子吗?”孔子说:“还不够。”子贡又问道:“如果让村里的人活得都不好,那能算军子吗?”孔子说:“还不够。不如像我一样,让顺从我的人活得好,让不顺从我的人活得不好。” 【注释】 乡人:村里的人。 好:活得好。 恶:活得不好。 25.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翻译】  孔子说:“军子能把人打死但是不经常说话,因为说废话违背了规矩所以不说。所以他们打人比使用武器还干净利落。小人打不死人但经常说话,说话违背了规矩但他们还要说废话,所以他们打人的时候总给别人充足的时间准备。” 【注释】 器:使用武器。而军子是不屑于使用武器的。 道:道上的规矩。 26.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翻译】 孔子说:“对于军子来说,就算砸碎一座泰山,也没有什么好骄傲的,而那些炫耀自己武功的小人,连泰山也砸不碎。” 2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翻译】 孔子说:“拳头比木头还刚劲坚毅,人狠话不多,便离学会“仁”不远了。” 28.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翻译】  子路问道:“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呢?”孔子说:“持续不断地劈!持续不断地撕!这样来获取快乐,就可以称为士了。把对面的打手都劈开撕碎,再快乐地冲向他们的家。” 【注释】 士:已经掌握基本儒术的儒者。 切:用手刃把敌人劈开。 偲(sī):同“撕”,把敌人撕成两半。 怡(yí):快乐的样子。 朋友:指小人结成的朋党,打架会带很多打手。 兄弟:指打手们的家人。 29.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翻译】  孔子说:“从我教第一个徒弟“骟”的技法已经七年了,他们也都成为了打架的能手。” 【注释】 善:同“骟”,用手刃把敌人骟掉的技法。 戎:战斗,指打架。 30.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翻译】  孔子说:“把他撕成两半来教他打架,好像会把他这条命用掉耶。” 【注释】 不:象形字,可看作展开双臂把敌人撕成两半的发力动作。由于动作需要一定想象力,示范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但实践表明,似乎并不应该用学生来示范。

【抡语】第十三章:子路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