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举重技术交流:提铃过膝时绕膝是现象描述并非新创技术名词,它本来也不是技术》

并不是对UP或子研有什么意见或看法,可能是立场或经历不同,打击谣言的时候,本来说得挺好的,但好像把我给勺进去了(”不要自己编名词“),所以写了个动态,结果字数越写越多就转专栏了。虽然我写很多举重技术文档,但我从来不自己造词儿编词儿。当然我也不仅限于举重教材或中国的举重技术论文,口头说的,其他国家技术资料里出现过中文教材没有相对应的,我也会写出来,但从来不自己创造专有技术名词。
【网络上最早解释绕膝的人:举重的绕膝是什么原理? - 寡淡之人的回答:绕膝是引膝的错误动作 - 知乎】
【寡淡之人:只谈正确的不谈错误的,定义和名词尽量使用教科书上的,不要自己编名词。】

其实,【举重的绕膝是什么原理? - 寡淡之人的回答:绕膝是引膝的错误动作】这个回答我看过。对于这个定义,我当时觉得“绕膝是引膝的错误动作”的表述时值得商榷的。引膝是杠铃【过膝以后到发力之前】的技术环节,而提铃过膝时的绕膝是杠铃过膝时的、在引膝之前的环节出现。“绕膝”的人也可能做出正常的引膝动作,它俩不在一个时间点上,前后关联性也不大。

首先说,所谓的“深蹲起立的时候把夹腿内扣说成是绕膝技术”的说法,我持反对态度,跟UP观点一致,没什么分歧。
我印象里从来就没有人在引膝阶段的时候提到过绕膝这个说法,引膝的时候杠铃已经过了膝关节了,还怎么个绕法呢?所以,我说:“‘绕膝是引膝的错误动作’这种说法值得商榷”。这种”引膝的错误“是什么样子的呢?本来引膝应该让膝关节适度前移,那么错误的就是前移不够或过度前移呗,怎么绕呢?有人能在引膝阶段内扣膝关节么?也有杠铃过膝时大幅度外展的情况,但过膝后开始引膝之前外展的膝关节回正是瞬间就完成的,没有人会在杠铃通过大腿中段的时候还在夹腿内扣,不存在那样的人。反正我是没见过。
健身体适能里有膝关节环绕这个动作,我猜可能因此,一部分人把深蹲夹腿的膝关节内扣给扣上个“深蹲绕膝技术”的帽子,这我多少能够理解。确实没听说过“引膝时的绕膝技术或引膝时的绕膝现象”这说法?所以我觉得子研可能在面对这个词儿的时候有些懵,所以猜测出来‘绕膝是引膝的错误动作’这种说法。是不是没有搜过?
《业余举重训练 自学抓举 如何看录像纠正动作 杠铃路径》2015年首发
https://zhuanlan.zhihu.com/p/28630962
这个也是知乎,还有更早的在虎扑。
《举重技术交流 视频讲解5 :关于引膝和绕膝 绕膝是一种现象并不是一种技术》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2944928
“提铃过膝时杠铃向前绕过膝关节”是在“非专业”初学阶段中并不罕见的一种现象。“提铃过膝时绕膝”,这种说法我并不认为属于自己编名词,就是描述了一种状态,并且是先做出了明确的说明之后简称绕膝,也没有在其他场合未加说明的时候把它当专有技术名词使用。如吴传福在教学中提到过的,对于腿太长没法垂直通过膝关节的人来说,往前绕一点儿走个S形就是一个解决方案,这个方案也许对国家队级别选手不适用。
这是一种现象一个问题,并非单纯的对错,有的人能改过来,有的人改不过来。改不过来这个问题也不是不能练举重。李大银提铃还不贴身呢,不是一句对错就能定义的。


我按时间顺序搜索了一下,【举重 绕膝】应该是我在2015年时发布过。几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更早的时候(12-14年?)北京队举重教练点评我动作的时候提到:你提铃过膝的时候绕膝有点厉害啊,能少绕点直着提上来么?...在教练的建议下做了一些调整,进行了两三个来回吧,没调整过来,“你实在改不过来的话就算了,以后慢慢想办法尽量别绕少绕膝”,当时也就那么招了。后来我是用膝关节外展的方式避免了“绕膝”,然而膝关节压力比较大,还比较容易引起脚底滑动。再后来我是垫高了鞋跟略微减小了外展幅度,感觉比较适合我。现在?我根本不管它,有时候可能会绕点吧,但幅度没多大,只要我发力姿态和节奏能摆好就行。但刚开始的时候不注意真不行,腰背没那么强的控制能力,如果不在预备提铃的时候就摆好姿势,提铃过程中肩背稍微有点前倾后移了,架子就大概率垮掉,那个时候用绕膝来保持的肩背姿态就是是我的一个解决办法。吕小军、田源这种身材比例的选手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田涛的手脚比例但凡腰短一点儿可能按现在的架子提铃也得提铃过膝时”绕膝“或”探肩“。
再后来遇到”绕膝“这个话题两次,一次是吴传福讲提铃的教学视频中,一次是做这个Snatch Bar Path技术分析的是视频翻译的时候。
【寡淡之人:只谈正确的不谈错误的,定义和名词尽量使用教科书上的,不要自己编名词】
“只谈正确的不谈错误的”,这个我觉得用在“提铃过膝时的绕膝”上并不合适。它就是描述一种不理想的状态,跟“拉臂早/拉臂不能过早、发力早/发力不能过早、手臂紧/手臂不能过度紧张”没什么分别,没什么不能谈的。你发力的时候拉臂早了,要改;你提铃过膝的时候杠铃绕膝了,要改。这种说法我不觉得会对正常智力的人产生误导或误解。
腿太长、柔韧性还差的还不能练举重了么?看站在什么立场吧,如果是专业队员培养的话,不能就不能吧,我肯定不反对。
如果是业余学习练习举重的话,有什么不可以呢?手小握不住杠铃带不高发力点一样可以玩儿嘛,低点发力就完了呗。还有岁数大的翻站支撑抬不起肘、杠铃碰不到肩呢,严重违反教材中杠压三/四点的技术要求。技术原则可以不遵守么?可以,在客观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不遵守就不遵守呗,别受伤别危险操作就行呗。这与宣扬深蹲起立时膝关节”内扣技术“的观点有本质不同。
其实前年子研在知乎发表“举重的绕膝是什么原理?的回答”的时候就有人@过我,但我觉得大体上讲的还可以,所以并没有发表看法。
但如果是觉得这个现象描述就不应该存在的话,那我觉得还是可以讨论讨论的。
“提铃过膝时杠铃向前绕过膝关节的现象,简称绕膝“,UP或子研有没有看过我的《业余举重训练 自学抓举 如何看录像纠正动作 杠铃路径》译文中对绕膝的具体描述?
我猜是没有看过,否则不会说”网络最早解释绕膝“的人。

当然,我认为自己并没有单独或自创定义一个新的技术名词,它本来也不是技术名词,就是一个现象描述,中国教练嘴里提到过、国外教学中提到过、”低水平“技术动作中出现过。且,并未单独的、未加解释的使用过,别人我不知道,我是没有单独说过。不能说教材里没提到过的低级错误就不让人说了吧?可以说的话,怎么描述呢,能有比”绕“更贴切易懂的中文词汇么?
如果有的话,可以探讨探讨怎么改善。但前提条件是得充分考虑腿长柔韧性差的人群的实际情况。专业选手?这本来也不是高水平专业选手需要考虑的问题吧,可能从他开始摸杠铃的那一天选材的那一天,教练就已经充分考虑到了。
忽然又想起来一个事儿,我曾经模仿过龙清泉式的低臀位启动,结果是不大幅度绕膝提不起来,不探肩的话必绕膝,不探肩又不绕膝又要杠铃贴身的话我就没法那么低的臀位启动,身材就这样,没办法。提铃过膝时探肩一定错么?也不一定,看你能不能拉回来,只是那挺难的。
百度关键词:举重 绕膝
刚刚又试试搜“抓举 绕膝”遇到认识的人了。
《举重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抓举篇)之一:小腿摧毁者》2016年发布,巧了,作者:猫王 是北京举重队最早一期社会举重班的学员,与花园路long的刘玲同期。有兴趣的自己动手搜一下。

最后一次编辑的机会,把话说完吧。杠铃过膝时候的绕膝状态需要改么?我认为需要,因为它不理想,说它错也行,在我第一次自己遇到绕膝问题的时候,我觉得是严重的错误,要改正。但实际上改不改只要发力姿态做好了,实在改不了也没必要一直纠缠。根据我的主观、无统计数据的支持,绝大多数人是初学阶段、重量比较轻的时候出现这个问题,不负责任的估测,真抓到1.×倍体重或者100KG了,除非是骨骼比例限制,绝大多数人能自然而然的调整成不绕膝的提铃过膝状态,即便放任不管,也能好起来。不必太过介意,一个阶段的动作和状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