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和数的关系
这里我们需要重温“道”的历史。为什么?因为道是路径,道也是逻辑思维闭合的根本,道和术也是所有运用金融不同交易理论的核心。很多书籍提到了交易当中的道和术,并没有人提出数和道的概念。我为什么会以‘数’为突破口?原因只有一个,数是金融交易当中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它就像物质的原子一样,只有知道它的历史变化、规律,才能找到逆向的、符合实际操作的规律。
中国道德经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试着从其它角度去思考和解构这句话。这句话是老子道德经中的原话,从历史文献资料中,最早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一字之差,意思和解读就差千万里了。这句话也是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早的对哲学思想的表述。道和名,恒和变!历史记载当中,是因为在中国汉代为避恒帝的讳,才改为“常”。这里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这句传唱久远的话,随着两个不同的字的修改,很可能在后续一千多年历史中的很多读者在解读方面以及在后时代科技发展的研究和思维方面,成为了中华文明向哲科深处方面迅速推进的壁垒和障碍。主要原因是后时代的人,没有想到,或者说是并没有向那个方面去思考和探究,大致像一个视野盲区。本书中讲解内容,个人认为算是传统金融交易技术在现代金融交易中的盲区的存在,即所有的交易都有它的规律。
中国古代至今,也有人把道可道中的道,解释为道理之类,还有人解释到了修仙的地步。不能说解释错,只能说太片面。我们返回原文,就可以更加清晰得出最让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解释,即世间万物的自然规律并不是恒定不变的的规律,万物的属性(比如,名称、阴阳、称谓)并不是一直保持原来的属性。
数最早在古代用来对事物的计量(数量、星时、季度等等),西方数学从计算太阳的高度到微积分、量子物理等,那我们现在试着用逆向的思维,去倒推得到另外的一个结论。那就是,世间万物的自然规律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规律,世间万物的自然规律既然不是恒定不变的,那它一定是变化的规律!变化的规律也一定是有方法可以找到它的规律痕迹、可以被破解的!这里我们明白了两个问题,一道是指事物的自然规律是一种又或是几种自然规律的途径的总结;二是既然道是自然规律就一定有方法找到破解的规律。
另外,道并不一定单单是指我们说的自然规律。也可以解释为道理、道路、路径等等。毕竟没有人是老子本人,不可能唯一明确一句话当时作者的含义,千万个人,就可能有千万种不同的解释。为了更容易理解,本书中的道,仅代表交易中的规律,包括人的心态和数学的规律。这里明述一下。
道引导术,而不是术支配道,术可学道难求,交易之道,修心为上。很多交易者尝试了上百种技术指标,反复的试错,在技术的坑里折腾了好多年,还是回归到最简单的指标上,最后才开始在道的层面有所参悟,才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慢慢的做出改变。但是依然有无数的交易者迷失在技术图谱里走不出来,从一无所知到开始学习各种理论,趋势理论,均线理论,波浪理论,形态理论、指标理论,箱体论、缠论,最终迷失在某个牛角尖里,交易系统越来越复杂,最终还是难以盈利。1万个人心中有1万个哈姆雷特,每个交易者都需要自己去构建一套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这就是哲学中矛盾的存在。可是自己的交易体系到底以什么为根基?99.99%的人都不知道。真正的答案是数学!因为所有的图形和指标的判断全部来自交易者本身的感官,而相信感官,你就已经错了。
最后,大道至简,难于知行合一。懂得了一个道理,知道了正确的理念,但是能够知行合一又是一件更加困难的事情。需要持续的练习、提高认知,认真的思考反思。训练加反思,才是早日实现知行合一的唯一捷径。
道既然是自然规律。那么我们就需要找到最开始数和规律的关系了。犹如,树叶的纹理数量,树的年轮,人的年龄,日月星辰的运行周期等等,这些规律都是一步一步被人找到的一样。
这里我想表达的是以下三层意思:
• 最早的一句蕴含哲学的中国古语。后来没有往哲学深处去探究,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逆向思维,天马星空的发散思维和反推机制;
• 既然数的道,是规律。那么破解此规律的基本方法,也一定是数;
• 所有的理论都需要术和道的支持,交易中亏损的人,问题首先是道和术的欠缺。
接下来,我们用逆向思维方式试图寻找一条可能的途径。因为如果你理解了上面的思维逻辑,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它可能存在破解的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