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三年——直江的疫情记忆 序&目录
序章
各位好啊,这里是直江。
2023年2月5日凌晨1点28分,重庆市沙坪坝区,金沙天街对面的天桥上。
路边没有喧哗,没有喇叭,更没有其他的噪音,只有零星几辆汽车时不时驶过的发动机声。一切都是那么的寂静。
金沙天街、三峡广场以及旁边的国铁沙坪坝站前,几个小时前的喧嚣到此刻业已尽归宁静,世间的繁华,皆已开始散去……

笔者背着相机和三脚架,准备在这座天桥上第一次尝试一下长曝光的效果(笑死,那是购入相机的第二天还是第三天来着,根本就不会)。
蹲在地上,从包中拿出三脚架,并将其伸展开来,然后架上相机,揭开镜头盖,镜头对准沙坪坝站商业综合体前的大路上。
在按下长曝光的快门前,笔者的右手突然间像被闪电劈中部一样停了下来。
“感觉这一幕……似曾相识……“笔者低语道。
陷入沉寂的沙坪坝,刺骨的凛冽冷风,让此时穿着蓝黑色风衣的笔者陷入了回忆……
过于安静的夜晚,使笔者想起,还是在什么时候呢?……
想起这件事,又将笔者带回到了三年前,也就是……一切刚刚开始的时候……

本系列专栏将从2023年3月1日开始,每周三23:30(也就是老时间)更新。算作是三年前笔者本人的深夜电台系列专栏的续作,也是笔者对20年初到22年底这段时间个人经历的真实回忆。
“愿世上所有的苦痛,终都会得到补偿。”
目录
ACT 1 第一幕 (2020年1月~2020年8月)
1-1 开端 (2020年1月)
“在车上睡觉的笔者没有察觉到,要不了多久,一场改变一生的风暴即将来临。”
1-2 网课 (2020年2月)
“那天晚上,笔者手握着那部运行卡顿的vivo Y55,一个人在屏幕面前哭出了声。”
1-3 玩世 (2020年4月)
“为了网课期间的玩乐与疯狂,笔者在入学考试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1-4 收场 (2020年5月)
“在一片唏嘘声之中,笔者离开了就读两年的广元中学。”

ACT 2 第二幕 (2020年8月~2021年9月)
2-1 返家 (2020年8月)
“你说过,你妈老汉把你转到旺中来,就是像要你拼一把。”——高三班主任
2-2 拼搏 (2020年9月)
“我,誓将夺回我曾经失去的荣光!”
2-3 间奏 (2021年1月)
“真有你的,能一口气从旺苍跑到十几公里外的黄洋镇上。”——笔者的父亲
2-4 高考 (2021年6月)
“虽然离巅峰依旧遥远,但你已经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高三班主任的毕业留言
2-5 乐山 (2021年9月)
“你就是成绵乐第一车迷?”——@G8816
2-6 归零 (2021年9月)
“喜提一周本科体验卡,再见,成理工程,永远不见。”——笔者在成理工程贴吧的最后留言(此帖已被吧务删除)

ACT 3 第三幕 (2021年9月~2022年12月)
3-1 高四 (2021年10月)
“实践证明,复读对笔者来说是一个相当错误的决定,但……这也不是我决定的啊……”
3-2 癔症 (2021年11月)
“救命……我……感觉自己冥冥之中丧失了对躯体的主导权……甚至觉得我本不属于我自己……感觉……有人在暗中操作着我……”
3-3 住院 (2021年12月)
“笔者藏匿多年的心结,在规范正规的治疗下开始松动……”
3-4 解脱 (2022年4月)
“事到如今,在家等待高考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高四班主任
3-5 悦纳 (2022年6月)
“448分……虽然比去年少了50分,也没有超过本科线,但……这次……我选择接纳自己……”
3-6 驾校 (2022年7月)
“在科目一考场外面,我哭出了声……不是因为懦弱,而是因为仅差的这一分。”
3-7 渝都 (2022年9月)
“时隔三年笔者再次来到重庆,至于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CRT(重庆轨道交通)。”

3-8 十一 (2022年10月)
“碧津公园的那一次漫步,让笔者坚定了自己最根本最长远的理想。”
3-9 静谧 (2022年11月)
“今晚,我们在山城重庆,等待着最终的答案。”——2022.11.11晚上,笔者的bilibili动态
3-10 拂晓 (2022年11月)
“现在饥肠辘辘,只想吃东西,却不知道下一个来敲门的是配送早饭的小分队,还是通知做核酸的志愿者……”
3-11 返乡 (2022年12月)
“在转运回家的大巴上,笔者二十年以来第一次对夜晚的黑暗感到如此心悸……无声无光的夜晚,令人恐惧。”
3-12 曙光 (2022年12月)
“即将实施的新十条,给当时拟居家隔离十一天的笔者带来了一道曙光。”
3-13 思出(2022年12月)
“在重庆东环线的首发列车上,望着窗外空港新城壮丽的日出,但是笔者明白,这个日出不仅仅属于山城,也属于即将到来的2023。”
3-14 钟声 (2022年12月31日)
“解放碑前的十二下钟响,谱成了新生活的前奏,也敲响了旧时代的丧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