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传883人文社科 | 你对“轴心时代”了解多少?

2021-04-12 15:57 作者:中传考研de核桃  | 我要投稿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写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当时古代希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等文明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这段话讲得很深刻,很有洞察力。

——大·大·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关于“轴心时代”

在马克思去世的1883年,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诞生了。他的名字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近乎陌生,但如果提到他的一个哲学命题,那一定会令人振聋发聩。什么命题呢?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正式公布了这个哲学命题,自此声名鹊起。命题如下: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后世的人类社会。

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爆发,也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最重要的突破,它奠定了整个人类文明的根基,成为此后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动力。

雅斯贝尔斯说,至今“人类一直在靠这一时期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


轴心时代:人类智慧的开端

轴心时代,诸多贤哲开始放弃对神学问题的探索,转向人类自我本身,这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诞生,人在精神上成为真正的人。这一时期的贤哲们突破了宗教神话的那种纯粹感性的、原始的思维模式,开始用理性的、道德的、宗教的方式进行思考。

虽然他们处于不同的地区,但是在他们的思想中,却有着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开始强调人的力量,看重人的权益,不再是单纯的自然崇拜、神明迷信。这是人类思想的一个重要进步,意味着人类文明开始从原始的自然崇拜的懵懂时期逐渐地走出来,开始进入“人本位”的历史时期。

883参考书《哲学导论》教材原文


穆清老师整理的《哲学导论》笔记


古希腊

在希腊,人们开始通过悲剧反思战争的正义性。

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创建了一个秘密教派,他们拒绝肉食、拒绝祭祀,通过学习科学和数学,寻求启蒙。

苏格拉底重视自然的研究,看重自然哲学,同时对于法律也是格外的重视,认为人应该接受社会的法律。同时重视自我的反省,喜欢辩论,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学术时期。

......

古犹太

耶利米等先知和祭司们的思考也开始转向了人的内心世界,他们提出人类应该平静面对苦难,避免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避免了一种基于怨恨和复仇的宗教的产生,创造了一种肯定一切生命之神圣性的精神信仰。

古印度

印度在轴心时期也实现了一个最重要的突破,突破的成果就是佛教的形成。

印度原居民皮肤黝黑,身材矮小。后来雅利安人的一支南下到了印度,雅利安人是高贵的、高大的、皮肤白皙,他们很快就占据了印度的统治地位。雅利安人为了维护自己统治,把印度社会分成了四个等级,就是所谓的种姓制度,最高贵的种姓就是婆罗门,主管祭祀;其次就是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形成一个阶梯森严的等级制度。维系在这个等级社会的宗教,就是婆罗门教。婆罗门教的核心教义,就是万物的创造者就是“梵”。

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印度出了一个重要宗教领袖,就是释迦牟尼——佛教的创始人。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叫大雄,他是耆那教的创始人。佛教和耆那教的出现,是对婆罗门教的一场宗教革命,也称为“沙门运动”。

这场宗教革命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佛教对世界万物的形成,有一个解释,就是万物是“因缘和合而成”,它从根本上否定了“梵”的存在,从而否定了婆罗门教的创世说。另外,佛教提出众生人人平等。矛头直指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和等级制度,它强调众生平等。所以,佛教的“因缘和合说”和“众生平等”观念,根本上摧毁了婆罗门教的这种等级制观念。

这是在轴心时代印度的文明突破。

883参考书《世界文明史》教材原文

中国

在中国,这个时候出现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这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家,形成了春秋时代诸子百家的璀璨文化。

孔子创立了中国的儒学思想,提倡“仁爱”“忠恕”,他关注的不是上天和鬼神,而是现世,是人所能认知的世界。孔子的礼乐思想、教育思想、仁政思想、中庸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从此之后的数千年中国历史,并扩散辐射到了整个东亚的儒家文化圈中。

墨子提出“兼爱”的思想,他认为,如果人类没有培养出对整个人类的关爱之前,那么,爱国和爱家只会变成狭隘的集体自我中心主义。

......

轴心时代的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轴心时代出现的思想,在今人看来也许“平淡无奇”,有些观点早已被证明是错的,但是为什么两千年后的今天,每当人类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总是要回到这里寻求启示?

究其根本,轴心时代的先知们对于整个人类文明的贡献,并不在于他们建立了什么样的思想,创立了何种教派,而在于他们将思索的对象从另外一个世界的神,转向现实世界真实存在的人类自身,以人为起点重新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轴心时代的贤哲们认为,“尊重一切生命的神圣权利——而非正统的信条——即是宗教”。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家,他们改革的不是一国一地的制度,而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思维范式。

重回轴心时代,我们可以发现贤哲们智慧背后共同的东西:同情、尊重和普遍的关注。它是超越时空和地域的,是全人类共同的伦理规范,而这也正是轴心时代的精神。

中传883人文社科 | 你对“轴心时代”了解多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