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
中国人一向热衷于看别人吃无意义的苦,然后表扬吃苦的人能吃苦。
“酷暑四十度,武警全副武装训练”
请填空“呜呜呜哪有什么_ _ _ _,不过是有人替我们_ _ _ _”
(一点关于儒家思想的小补充放在最后)
阴凉的地方站军姿是会歪一点么?在空调场所里训练肌肉力量是会少长一点么?热射病:”你当我是死的?我看你会死。”(有人说是培养意志力,我承认也有这方面。但是评论区@天空说的对,美国士兵战场上都红酒牛排,日本士兵打不好就切腹,按意志力理论说,日本应该赢麻了)(另外意志力如何如何先不说,我们国人还没认识到,人的身体是个消耗品。一旦超过极限就废了。你不讲科学训练,士兵都废在训练上了,万一打仗,这个腰肌劳损,那个创伤性关节炎)
“大白从早六点到晚九点,一直坚持做核酸,因为省防护服不吃不喝,大夏天一脱衣服汗水哗啦啦”“大白给方圆几十公里无人的独居老人做核酸”
(医护人员吐槽:早上八点前根本没人,白等俩小时)
请填空“听我说_ _ _, 因为有你,_ _ _ _”
感谢评论区补充:上课不让尿尿。这可太有意义了对吧,老培养意志力了。“最美乡村女教师”
回到主题。中国学校教数学,特别特别喜欢训练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互联网上每天都有人嘲讽美国人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还要用计算器。
我是从高中开始在美国上的,先学高中代数,然后微积分。 只要跟计算有关,我是一路过关斩将。计算的速度,准确度远超美国同学。老师在黑板上写完我直接口算出来。
但是大学开始学离散数学,我每次都想哭,根本不知道为啥是这样的。好不容易把课上完了,成绩就是个平均分。
美国同学回答逻辑问题头头是道的,但是一百以内加减法人家还是计算器,但是有什么关系呢?
你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取代计算器么?
那还真是应了那句反智教条“数学那么好干嘛,你买菜用微积分么?”
承蒙大家抬爱,说点我对儒家文化的小看法。
虽然我很多回答都说在国内发生的事情。但是在中日韩(儒家文化圈),我们发现很多事情惊人的相似。当然后来日韩西化所以有点区别。
比如对钱财,奖金,涨工资等行为不敢追求,换句话说,在儒家文化圈(接下来简称中国但是指中日韩)里,追求生活上的富足是有原罪的。
你工作突出做好了事情,舍己为人救人性命,夸奖“小x工作不错,以后就看你的了(其实就是画饼)”,锦旗,称号(“最美乡村女教师”)往往被视为应该给你,并且唯一应该给你的奖励。
这是因为,儒家文化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形式。皇帝等统治者为一国之大家长,大臣中臣小官员等为一方之中家长,自己的父母为一家之小家长。
然后大家在想想,一家人嘛,家长嘛,夸你一句得了。你还想要奖励?还想涨工资?你现在就想要钱我不知道以后你想干什么?!你要涨工资你看我像工资不?
于是最末尾的人,只能熬啊熬,多年媳妇熬成婆,熬到自己当其中一个家长,开始用同样的pua套路让人干活。
在没必要逆流而上的时候,学会顺水而行
在美国就是学数学的,对此深有体会……
本科数学物理双专业,研究生物理。美国人数学是真差,平均水平说是烂泥怕不是赞扬他们了----那大学里美国人都抱着什么目的学数学呢?大概以下几类人:
(1)应付必修课,为了毕业不得不上
(2)认为自己需要一定的数学技能,比如读经济的
(3)为了好找工作,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4)真心热爱数学,励志成为数学家
我们学校的数学课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必修课“微积分1”或“统计数学”,这是必须上的,不论专业
第二阶段:Minor,副修,上完五节指定课即可拿到。毕业证上会写着拿到了“数学Minor”副修。
第三阶段:Major,正经数学系学位。要达到一系列奇怪要求及一定的课程量(要保证高阶课的占比)才能拿到,对于不喜欢数学的美国人来说,难度非常高
=========================
第一阶段:可谓鱼龙混杂,1-4类型的人全都混在一起。此阶段,我做为一个中国人,傲视群雄都说的算轻了。拿我室友举例,看看班里的平均水准:
写作业碰到类似(a+b)2的式子,中国学生当然瞬间就能说出“=a2+2ab+b2”。我直接写下来,室友很费解,说你怎么这么快,肯定不对。于是自己分解成“(a+b)X(a+b)”后吭哧了2分钟,最后得出结论,妈的你算得还真是对的。这还好,毕竟美国人不背公式,然而:
我室友严肃的看着式子,说好像可以因式分解哎,于是又吭哧吭哧3分钟,我眼睁睁的看着他把式子又分解回了“(a+b)X(a+b)”,然后自言自语,哦哦,又分解回去了哎……当时我可能是三脸懵逼。关键是,我室友在班里绝对算中上等水平的,你能想象班里都是啥水平了么?
再举一例,有节课要讲矩阵,为了铺垫老师先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的就是那个咱们小学就掌握的技能。为了照顾到班里的所有同学,解方程组竟然讲了半个多月,才拿出第一个2X2矩阵,你敢信么?
第一阶段我的状态:上课不如睡觉,睡觉不如不上。曾当众解开了一个复杂的求导,被尊为“天才”,同学主动替我打饭,甚至有人趁我上课睡觉在我本上写“你解题的样子特别帅----你的秘密崇拜者”。妈的这么多年过去我都不知道到底是谁T_T你倒是现个身啊
这个阶段中国人经常会聚在一起然后“群嘲”美国人,嘲笑他们数学真的是差到小学水平,各种段子满天乱飞
=======================
第二阶段:类型1退去,2-4共同学习。最讨厌数学的人应付完必修课后已经火速撤离。
这个阶段,怎么说呢,大概是终于正式的进入了国内高中和大学早期水平吧。学一些基本的线性代数,空间几何,向量,数学证明。足以让一些人头疼,开始搞不懂作业,听不懂课,因恐慌而四处抱大腿。在这个阶段中国学生仍能轻松制霸,不过偶尔头疼一下而已。
然而让很多美国人无奈的是,中国人大部分都抱团,搞小团体,拒绝和美国人交流,导致美国人想抱大腿抱不上,万般无奈(捂脸)。我一个政治系同学称其为“强者抱团,弱者游走”的残酷社会现象。我室友倒是抱紧了我的大腿(是的这个玩意儿撑到了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我的状态:仍能轻松应对,在班里依然是制霸一般的存在,仍是老师心里的万能解题人。但是因为难度增高,班里的美国数学尖子开始浮现。
=======================
第三阶段:类型4在上比武,类型3在下叫好。
这个阶段,才是开始真刀真枪上阵的时候,大二下或大三上。类型2也走的差不多了,毕竟你要跟学金融的说你们得学实数分析/群论环论/微分几何,他们可能会跳起来打你。拿个Minor就识趣的走人了。
第三阶段是“登天式”的难度增加,没有过度。可谓突然变天。一节课人数骤减为20。浑水摸鱼的同志们在困难模式下纷纷溺水,因此美国数学天才们就全显现了出来。
可怕的是,你会发现这些尖子生,虽然计算能力比你弱,见识比你少,但他们对数学本身以及背后逻辑的理解非常强悍。在他们脑子里,各路数学理论可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互相牵连,不再是碎片化的学习理论。
中国学生前两个阶段仗着国内的数学教育一直在制霸,到这个阶段会纷纷败下阵来,不再敢轻易吐槽美国人。我也一样,比如复数分析,微分几何,明显感到脑子不够用。所以这阶段基本就是前20%在台上争锋,后80%在下面看戏并且祈祷自己能过。
高阶课人更少,一节课8个人,上课多是讨论和互相出招,8个里得有5个高手级别的,那真是短兵相接,有时看得我心惊胆战的,不得不服。至于剩下的3个基本只能是边看天书边保持微笑:)
凭努力和一些运气(主要还是口碑),我勉强在第三阶段保住了制霸的地位。但是能明显感到,我不是真心学数学,我只是解题。有几个最尖子的美国人,真能把这么多古怪的理论连成整个体系,这些人也许能成为数学家,我是肯定不行。
至于我室友,那个不要脸的已经知难而退,拿了个Minor就开开心心的去学中文了。天天腆着脸跟别人说,我可是有数学背景的人,我心想你拿了个Minor拽啥啊你,要点儿脸行不
第三阶段我的状态:作业开始费时,偶尔还要熬个夜。虽然仍是很多人的大腿,但已显出颓势
===========================
好在第三阶段及时结束,毕业了……我在大部分人心里仍然保持着霸主的威严,向研究生进发……
===========================
第四阶段:读研,重新认知自我T_T
虽然研究生学的是物理的一个分支,但是跟学数学是一样的,我发现:
研究院里的美国人好多都是大神啊!!!!而且是真大神,随便挑出一个那都是我要跪拜的,轻则在作业上碾压我们,中则能在对物理的理解上甩我们八条马路,重则那简直就是未来的诺奖候选人啊。再也不敢吐槽这帮人了
一个年级的一半人,我得用崇拜的眼光去看他们(当然其中也有国人)。到这个阶段,国内教育的优势就已经消失殆尽,从小培养的高超计算能力基本没用了,反倒是自己对物理体系的理解开始捉襟见肘。到这个阶段绝大部分国人会沦为“要抱大腿”的状态,包括我T_T
所以美国教育体系就是一个“大筛子”,经过多次的筛选,坚持不了的早就被筛下去了,最后能留下来的基本都是“类型4”,同时是最尖子的学生。他们可以享受美国最高精尖的数学教育。同时为他们内心所向,一定能物尽其用,最大限度的利用这些资源----进而真的在数学领域有所建树,也就回答了题主的“为什么大众数学烂到原地自爆,但很多NB的东西还是人家做出来的”(此理适用于所有理科)
国内不太一样,平均水平确实比美国高了十万八千里。但是最终去读博,享受最高教育资源的人实际上还是“类型2-4”混在一起,读博的理由五花八门:
读完硕士不知道干什么,惯性读博
不想离开象牙塔,不如读博
单纯为了好找工作,混证读博
家长是博士,强迫读博
……
(美国自然也有这些人,但是比例小)
国内真正因志向学数学的人,那是少之又少,当然这里面有很多社会因素在里面。所以各有利弊。国内教育的利处就是平均水平高,老百姓不至于连找钱都费劲,弊端就是真正想学数学的人少,而且还不能分到最大化的资源,所以真正的大数学家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