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传作者ratchet2011年写的一些对姜维的讨论
作者 ratchet (无) 看板 SAN-YanYi
标题 Re: [问题] 为何诸葛亮和姜维那麼执著北伐?
时间 Sun Feb 20 23:58:49 2011
———————————————————————————————————————
关於姜维为什麼把部队带到沓中去,除了远离政争避祸以外,其实应该还有其他的
考量。沓中这个地方在羌中,名为蜀汉的领地,实际上却是个空白地,姜维去那边
就是去确保这个空白地。沓中的位置极度靠近陇西,若是可以在这里建立桥头堡,
将来攻魏也会比过去容易,而且此地又可遏守住邓艾的陇西部队往白水沿线攻向
阴平,是个攻守皆宜的选择。
正如同之前所述,西边白水沿线的守备有需求,而且白水沿线的守备力很弱,所以
姜维必须要驻屯在那边。此时蜀汉的防卫线和过去曹真入侵或是曹爽入侵都大不相
同,过去曹魏的攻势,西边都没有太大的威胁性,蜀汉只要全力在汉中把敌人挡下
来就可以避免四川盆地被入侵。但是现在情况却大不相同,邓艾在都督陇西之后,
除了军事上屡次击败姜维外,更以狄道为中心,把陇西建立成一个军事基地,甚至
让陇西地区能够可以独立提供邓艾和诸葛绪两支部队将近六万人出征所需的物力。
情况变成这样,姜维选择亲自去巩固西边防线是可以理解的。
问题在於东边,既然姜维不在,为什麼汉中那边会乱糟糟的,本来的汉中督到哪去
了?其实可以发现,从258年刘禅接受姜维的战略建议,让汉中督胡济撤退到汉寿开
始,胡济就消失了,甚至到蜀汉灭亡都没有出现。合理的推测是,胡济已经去世了
。就如同夏侯霸什麼时候去世,没有人知道,只能从他什麼时候得到諡号去推测。
宗预在大约在261年担任镇军大将军、兖州刺史,而兖州刺史这个遥领职之前还是
属於胡济的。以遥领职这种单纯只有象徵意义的职位来看,单纯去更替实在是看不
出什麼意义,所以胡济在261年左右去世应该是合理的推论。
如此,问题就来了,为什麼胡济之后没有一个汉中督出现?这又关系到陈祗的死亡。
陈祗死后,姜维和朝廷的关系就此切断,而新上来的诸葛瞻和董厥对姜维并不亲近
,甚至还跟著黄皓一起排斥姜维。而排斥姜维的第一步,就是让汉中督变成自己人。
也就是从261年开始,两边势力针对汉中督开始拉锯,之后姜维又因为黄皓的事情再
也没回去过成都,汉中督的任命就这样被搁置下来。
那麼姜维请求刘禅派廖化、张翼去防守阴平桥头和阳安关,如果从上面的背景理解,
或许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面相。
张翼去防守阳安关,与其重在他的兵力,不如说更要藉重他的威望。以张翼左车骑将军
的职位和在军中的经历,绝对可以成为一个临时的汉中督,可以有效统整汉中的防守。
刘禅没有及时派遣张翼去的结果,就是各个守将和小督无法统整战力,像是明明下令
要所有部队往汉、乐和关城退去,柳隐却还是留在黄金城开战。而阳安关守将傅佥也
因为欠缺威望,无法阻止蒋舒把部队带出去,最后眼睁睁看著对方背叛。这种欠缺大督
统整战力,而让小督们被各个击破的情况,不就和吴末荆州战线一模一样?
廖化防守阴平桥头的作用,一方面是借重他在阴平的防守经验,二方面就是要防堵
曹魏军队从祁山经武都道直扑阴平的可能。其实比较有问题的是廖化自己的行动,
为什麼听到诸葛绪的军队前进建威就一动也不动留在阴平?明明可以掌握先机固守
桥头,却因为这样一动也不动,让姜维撤退的部队差点被包围歼灭。从廖化过去几次
的作战表现,大致上可以看出廖化是个很优秀的执行者,但是却很不擅长临机应变。
不管是过去成重山被郭淮修理也好,在白水眼睁睁看著邓艾进入临洮城也好,他都
是这样一个口令一个动作,这是他最大的弱点,而这个弱点就使他和姜维、邓艾永远
差那麼一个等级。
而姜维自己为什麼不移防关城或是阴平?我想眼前邓艾的威胁性实在是太大了。如果他
舍弃沓中往关城去,那麼邓艾就可以长驱直入往阴平,接著直捣白水关,开关城的后门
。如果他退防阴平桥头,那麼同时间要面对邓艾和雍州方面加起来六万的军队,他的胜
算更是低到不行。所以选择相信成都会采纳自己的建议,然后专心对付邓艾是比较可采
的方式。至於接下来当姜维突破桥头,和廖化往关城前进的行动是我比较不解的地方,
比较可能是因为邓艾的动作缓慢得出奇,到十月才抵达阴平,让姜维认为可以放心去救
援关城。事实也证明,不管是邓艾也好,诸葛绪也好都没有进一步动作,此时邓艾的
想法就令人很好奇,究竟他是什麼时候订下偷渡阴平的计画?
这样或许可以解释263年姜维那一连串不解行动。刘禅不及时派出廖化和张翼影响的
层面其实比想像要广,如果说后来还不派出这两人救援,那麼后来姜维能否还能守
剑阁守这麼稳也很难说。剑阁要是被破,张翼和廖化挡住邓艾的奇兵又有用吗?
纵然如此,姜维无法化解汉中人事僵局,和成都关系陷於紧张这点,姜维还是难辞其
咎。在为将上,姜维在三国时代可以排进前几的名将,但是他的政治手腕就差了这麼
一大截。
作者 boman (暴 民) 看板 SAN-YanYi
标题 Re: [问题] 为何诸葛亮和姜维那麼执著北伐?
时间 Tue Feb 22 01:58:36 2011
———————————————————————————————————————
回 ratchet 兄:
姜维避在沓中主要是怕交出兵权,景耀五年出侯和受挫,回去必定保不住
兵权,失去兵权就很难再取回权势,于是率领部队留在沓中等待立功的机
会,用战功来稳定自己的兵权,这是为什麼姜维迟迟也不退回的原因。
阴平根本不存在保防线的问题,如果面对魏军入侵,阴平根本不是用武之
地,从陇右入阴平,最后还是需要转去白水,好像邓艾那样的偷袭,小部
队还可以,人多只是去自杀,还没有走出山区已经饿死山中。从阴平攻白
水关的困难度与攻剑阁没有差别,蜀军守住白水关就足够,一方面附近有
据点可以互相照应,补给和成都新力军支援也方便,蜀军守军更是以逸待
劳去抵挡师老疲倦补给困难的魏军。进取的话,前守桥头就好,没有需要
放弃自己的优势大老远跑去沓中屯驻,也加重补给压力,就是先前蜀汉已
经试过在边境筑城为前进基地,都一一因偏远补给困难和容易被曹魏大军
围剿而城陷丧师。
曹魏这次是进侵是举国之力,也没有史料提及是需要陇右地区负责邓艾和
诸葛绪两军六万人的开支,邓艾的兵力,已知的有天水、陇西和凉州的金
城兵,这是来自陇右和凉州,诸葛绪是雍州刺史,其兵力可能来自关中,
这是为什麼诸葛绪听命钟会而不理会邓艾。
关城失陷也不是因为汉中防务乱糟糟的,部署内的各军都按部署作战,相
信胡济后应是关中都督傅佥统领防务,蒋舒的自请出城作战从战术部署上
也没有错,守城时城外另有游军助势,关城才不容易被困死,因此傅佥才
接受提议放蒋舒出城。
汉中的部署也不是全部清光只留汉乐两城,在汉中盆地的四周还是有围守
,只是放开一面等魏军可以进入,蜀军据山区高地,留下盆地给魏军通行
,所以柳隐守黄金是很正常,不是柳隐私自行动。因此张翼的威望等只是
过份的猜度。
廖化的能力战术能力其实很强,也不是不擅长临机应变,看廖化独自领军
在郭淮眼底下把合攻他的两个太守打败,相信这仗实际是郭淮指挥的。廖
化的败仗只是被姜维以偏师留在成重山硬碰魏军主力,姜维又没有办法赶
及回来夹击魏军,姜维也不是只有这次差错,论临机应变的战术能力,姜
维还不如廖化。廖化的不屯桥头也可能是为了接应姜维,才不得不推前。
如前面所讲,退守白水关较适合,就是邓艾与诸葛绪合军,通向白水关的
阁道根本没有他们发挥兵力优势的环境,这情况与后来钟会十余万兵也望
剑阁而无力攻陷。这六万兵出现在阴平本来纯粹用来拖住姜维主力,偏偏
姜维为了建立军功就这样浪费时间在邓艾身上,错失回军的时间,差点连
自己也被围剿。如果没有姜维在沓中,阴平根本不会派兵进攻,深入不毛
之地去攻白水关是完全没有作用,也容易被蜀军从武都切割补给线,甚至
围剿。
邓艾也不是很慢才到阴平,只是战情没有魏方讲的那样有利,邓艾的三万
兵主要地方军,军力和战力都在姜维的蜀汉主力野战军之下,以投降时的
兵力看,单单姜维的兵力理应有三四万左右,不是邓艾或诸葛绪任何一支
可以硬碰,姜维逃掉后,邓艾应不敢追得太前,所以错失与诸葛绪夹击姜
维的机会,邓艾也应该是不想受令于钟会这小子才自请分途出击,钟会也
没有放任邓艾,于是派遣田章跟随邓艾一路。
作者 ratchet (无) 看板 SAN-YanYi
标题 Re: [问题] 为何诸葛亮和姜维那麼执著北伐?
时间 Tue Feb 22 11:07:34 2011
———————————————————————————————————————
对於沓中地区的认识,如果一直认为那是前线而需要后方补给,似乎就忽略了姜维
本身进军沓中的意义。沓中除了本身就能屯田外,处於羌中也可以拉拢羌人协助提
供物资。就如同汉中,沓中则是蜀汉在西部的前进基地。所以如果单从防守面来看
,确实有比沓中更适合防守的地点,此时当然会会认为姜维的沓中驻屯毫无用处。
然而姜维并没有放弃进攻,作为一个前进陇西或是祁山都能快速抵达的基地来说,
驻屯沓中正是缩短通往前线补给线的方法。而比对二六二年司马昭烦闷,以至於路
遗提出派刺客暗杀姜维的时间,难道真的和沓中屯垦没有关系?
至於说拿249年麴城的经营来比,当时因为费禕的掣肘,姜维可以支配的军队不超过
一万。扣掉麴城的驻守军,姜维军队的数字恐怕更悲惨,完全不能和曹魏的任何方面
军队硬碰硬,更不用说是巩固防线。而在262年,姜维以相对249年多数的部队就可以
成功在沓中建立据点,可见两者情况完全不同。
诸葛绪的雍州部队确实很大可能是关中部队,然而依照雍州刺史过往的驻地以及诸葛绪
出兵路线来看来看应该是在天水上邽,而天水上邽不正是陇右地区?如果说要从关中来
提供上邽军队的开支,似乎有舍近求远之嫌,所以推估是从陇右地区供应是比较合理。
关中都督这个官职大有问题,华阳国志刘后主志只有记载都督而已。蒋舒的行动完全
没有得到傅佥的支持,是蒋舒自己把人带出去的(参汉晋春秋),可见和什麼游军没
有任何关系。那麼傅佥不支持为什麼还是管不住蒋舒?这里就必须怀疑傅佥真的是
主管汉中防务之人?就算退步言,关中都督是汉中督的误记,以傅佥之前最高只有左
中郎将的地位,不就是欠缺威望?
当曹魏军队入侵之时,皇帝刘禅就有下令所有部队不许迎战,全部退防汉、乐两城
(参钟会传)。所以柳隐的行动和这个命令完全不同,那麼除了私自行动外,也很
难想像还有什麼别的解释。
廖化在239年的表现确实精彩,不过那场战役抓的时间刚好是羌乱(参明帝纪),所以
是不是郭淮指挥还有很大的疑问。成重山之战不是坏在廖化战败,毕竟谁也不知道
郭淮会亲自带主力去对付廖化。而是成重山驻留的目的就是在确保人质,然而当郭淮
大军压境的时候,确保羌人人质的意义已经不大,而廖化却还是留在那边等人家包围
,没有一点动作,这才是廖化行动诡异的地方。若不是姜维动作迅速,避开夏侯霸军
队的纠缠,冲开郭淮包围网,只怕廖化在那时候就完了。
桥头是在阴平的前方,所以廖化不屯桥头是后退不是前进,所以很难说是要接应姜维
。姜维和邓艾的对峙正是建立在刘禅听从建议,派廖化和张翼到指定位置上的前提下
,可以无后顾之忧和邓艾进行交战。至於说姜维不驻扎沓中就不会从陇西往白水一线
过去?这个就很难说了。曹魏有这个实力双线甚至三线进攻,让蜀军必须把战力割裂
成好几个部份,这正是曹魏最大的优势。只进行单线进攻,让蜀汉可以集中兵力在一
个地方,这才反而白白浪费自己的优势不是?
邓艾的部队战力如果真的在姜维野战军之下,那麼段谷和侯和就证明并非如此。邓艾
的野战军并非是一般弱小的州郡兵,甚至可能是有大批鲜卑人或其他异民族构成,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