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振宇平衡16.综合的解决方法

2022-02-03 09:38 作者:振宇平衡Uniballance  | 我要投稿

16.综合的解决方法

16.1综合的解决方法

16.1.1保持稳定

对于整个社会的矛盾与问题是需要综合判断和处理,需要平衡爱情(感情)、胜负欲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达到身心的平衡、个体与群体环境之间的平衡。

所以需要对于整个社会的矛盾与问题进行综合判断和处理才能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最有效的解决问题。

就像气球一样,如果用针扎就会爆;通过吹起后快速释放会使气球飞走;只有缓慢释放空气才能保证气球的完好。

    强制的改变、突破就像针扎气球一样,会招致混乱的爆发;过于快速的变、突破就像快速释放气球中的空气一样,情况难以控制;只有沉稳的改变、突破才能像缓慢释放空气一样,保持稳定。

16.1.2保持平衡

    交流是相互的,传递给他人的感情、语言、行为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应。这样极端的感情、语言、行为一定会得到极端的回应。

所以在相互的关系中,有得一定会有失。在政治上,一个应对时代的措施,在当时是合适的,但在时间的发展后就会成为新的问题的根源。因为一个改变发展平衡的行为会形成趋势,在经过合适的平衡状态的平衡点之后,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所以一个(极端的)措施是一定会走向极端的,需要时刻验证、改变和微调的,一旦掌握不住积极的平衡状态的话就会不受控制走向极端。

16.1.3综合措施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持续验证、改变、微调的综合措施才能维持群体中长时间的稳定。

因为,在一方面失去的,在另一方面就会得到,形成一种多方位的互补结构。这样只要不断的微调和在合适的时间进行缓慢的蜕变(完整的更新换代)就能保证群体,长时间的稳定。

16.2环境现状与社会阶层

    环境现状与社会阶层是影响个体的外在因素。

16.2.1环境现状

    环境现状是影响个体的外在因素,人们必须与其适应,最终形成平衡的状态。

16.2.1.1国际环境现状

    国际环境是大范围形成的,所以是难以改变的。

目前国际环境的趋势是以自身为出发点进行思考追求个人自由、变革、进取的时期。这样的环境下会形成极端的自由,形成普遍过度利己的环境,发展到极端的地步会破坏秩序,促进混乱时代更快的到来。

目前国际环境所处的阶段是生命循环的第二阶段,是鼎盛(平衡)时期衰落到混乱之前的阶段,趋势强而迅速的下降趋势。

在这一时期形成保守的环境,会出现利己的、过度保卫、守护秩序,形成守旧、不求改进的极端思想环境。

大多数国家都会极端的获得利益而不关心相互协作的利益,趋向极端保守的混乱阶段。极端的自由和极端的保守形成了目前国际环境极端的利己环境。

由于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正向思维),国际环境会无意识的走向极端。

国际环境现状的基础是过度直觉的思考和行为,是过度唯心的表现。

16.2.1.2国内环境现状

    国内环境的基础是反向思维。反向思维极端追求效率、习惯性反发展、固化,追求字面上的中庸的主流思维。

而国内环境的现状由于过度地追求唯物,把人当作物质,过度地物(人)尽其用,而忽略了精神需求。

但由于改革开放后,接受西方思想,国内的环境中同时拥有与国际环境、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正向思维)相同的、思想上的过度自由和无意识的极端保守、利己环境。

因此,国内形成了既极端自由、保守、利己,又把人当作物质,过度地物(人)尽其用,而忽略了精神需求的国内环境现状。

16.2.1.3环境现状

    国际环境、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正向思维)相同的、思想上的过度自由和无意识的极端保守、利己环境,是趋向极端保守的混乱阶段。国际环境、天性直觉二元判断思维(正向思维)过度自由的环境形成了社会过度行动的习惯。

    国内既极端自由、保守、利己,又把人当作物质,过度地物(人)尽其用,而忽略了精神需求的国内环境现状。

国内环境的基础反向思维极端追求效率、习惯性反发展、固化,追求字面上的中庸的主流思维形成了国内环境回归历史上相同的发展形势。

不同的是,现在的国内环境过度行动和过度思想固化相结合的复杂状况。

16.2.2适当的阶层

16.2.2.1过去的奴隶制、封建制阶级

    过去的奴隶制、封建制阶级是过度稳定、固化的阶层结构。

16.2.2.2现在废除奴隶制、封建制后的阶级

    现在废除奴隶制、封建制后的阶级是趋向稳定的,阶层结构接近完全的固化的阶段。

因为国际环境是极端追求自由的,容易形成常态的冲突,所以人们趋向稳定的愿望会极端化。

16.2.2.3适当的阶层

    无论是过去的奴隶制、封建制阶级还是现在的阶级都是过度稳定、固化的阶层结构。

这是因为社会的本质在于秩序、稳定,与社会的发展趋势相同,主动调整生命循环的平衡,都是制造趋向稳定、保守的趋势。不同的是生命循环的第一阶段是追求平衡的,而生命循环的第而阶段是远离平衡的。

所以趋向稳定、保守的趋势社会的基本趋势,难以改变。

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持适当的调整、变动、发展空间是阶层适当的状态。

16.2.3环境现状与社会阶层

    现在,环境现状与社会阶层都是趋向于极端保守的,是社会压力极端化的情况。如果不做出改变的话会趋向混乱。

    社会稳定的核心在于秩序和自由的关系。需要在保持秩序的前提下满足人们的自由。秩序、稳定和自由、变动的平衡是社会稳定的关键。

在社会本质趋向稳定、保守的趋势中,保持适当的调整、发展空间是社会适当的状态。

16.3得失相抵

16.3.1人的一生和时代与生命循环

    人的一生和时代都是和生命循环一样是有规律的有起有伏的,是从一个极端(幼小)到一个极端(强盛)再到另一个极端(衰弱)的过程。

    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是由于极端而突破形成的,过度的保守会带来禁锢;过度的激进会带来混乱。

所以,人们的调节、解决问题和措施都是避免极端的。

16.3.2现在的医疗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养老金)制度

    现在世界上的医疗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养老金)制度是以经济发展上升趋势为前提而制定的。由于现代经济的不稳定性,医疗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养老金)制度的不稳定性也随之显现,如果经济、政策同时出现非默认情况就会出现极端情况,所以现在世界上的医疗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养老金)制度是不全面的。

16.3.2.1极端偏向老人

    现在的医疗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养老金)制度极端偏向老人。

    这样偏向老人的医疗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养老金)制度虽然看似填补了人民晚年的经济来源,形成了平稳的一生需求。但是人口下降、少子化的情况就会形成资金缺口。人口下降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停滞甚至下降,对于年轻、成年工作者的经济负担会随之提高,疗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养老金)制度的缴纳也会成为严重的负担。多重的经济负担形成年轻、成年工作者的生育、消费拮据化倾向,形成经济的下降趋势。

所以现在医疗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养老金)制度极端偏向老人的情况是不符合现代、不能一劳永逸的。

16.3.2.2类赌博机制

    现在的医疗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养老金)制度的机制类似于赌博机制。

    只要经济不是平稳、上升趋势,人口不是平稳、上升趋势就会出现问题。就像在赌经济和人口一定是平稳、上升趋势一样。

所以现在医疗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养老金)制度类似于赌博的极端机制是不符合现代、不能一劳永逸的。

16.3.2.3现在的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金制度在生命循环中的演化

所以,现在的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金制度需要遵循整个生命循环中的演化。

不仅是经济、人口的平稳、上升趋势,还要兼顾经济、人口的下降趋势。需要回归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金制度原本的意义,保障社会,特别是经济的稳定运行。

16.3.3得失相抵的制度

16.3.3.1 得失相抵

现在的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金制度是公司的五险一金加个人缴纳或灵活就业人员缴纳。但由于经济原因,公司的五险一金不能实际到位,人民的实际负担还是很严重的。所以减轻人民的缴纳负担是活跃经济的突破口之一。

    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医疗、养老保险完全个人缴纳,企业、资本承担部分变为社会税进行缴纳的制度是得失相抵的更为稳定的缴纳模式。

16.3.3.2时间:居民思想、意识发展阶段区别

不同于发展平稳的古代,在被迫高速发展的现代,人们被要求在早年长时间、高压力的劳动,体能的低下对于人民工作能力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到晚年,身心的病痛就会更为严重,因此会消耗更多的医疗和养老资源,反而会造成社会的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的严重负担。

人的疾病来源于心理上的压力、消极情绪和身体的非健康所形成的低抵抗力,所以更成熟的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金制度可以减少人们获得疾病的几率,增加自我照顾的能力,可以间接减轻医保、养老的负担,形成得失相抵的、更稳定的模式。

16.3.3.3空间:城乡居民意识发展阶段区别

    由于城乡居民意识发展阶段的不同,人们对待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的意识也是不同的。

对于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乡镇的人民会由于信息传达的滞后和经济负担而不去参加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金制度。需要加强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金制度方面的宣传。

由于医疗条件的不同,乡镇的人民在医疗条件先进的城市进行治疗的情况很常见。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乡镇的人民来说,经济负担仍会提高,所以需要进行调节已满足乡镇收入差距所形成的医疗情况。

16.4保持社会秩序最适合的内外综合保障

16.4.1保持社会稳定的最合适的措施

阶段式人民护理分级标准是教育、外貌、心理治疗、娱乐和食物保障、健身、医保、养老一体化保障可以保障人的一生积极发展的内外综合保障。这样的综合保障是偏向社会保持秩序特性的、可以避免混乱、保持社会稳定的最合适的措施。

16.4.2综合保障

阶段式人民护理分级标准分为教育、外貌、心理治疗、娱乐所代表的心理保障和食物保障、健身、医保、养老一体化保障所代表的身体保障两部分,形成了对于人的一生身心积极发展的内外综合保障。


16.4.3综合保障可以保持社会稳定的原因

循序渐进是健身领域常用到的概念,但其实循序渐进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庸思想的核心。

阶段式外貌护理分级标准、心理治疗和食物保障、健身、医保、养老一体化保障是遵循循序渐进、中庸思想的,所以阶段式外貌护理分级标准、心理治疗和食物保障、健身、医保、养老一体化保障是可以保持社会稳定的综合保障。

阶段式外貌护理分级标准、心理治疗保障是保障社会整体的内在感情向积极方向的最合适的措施;

食物保障、健身、医保、养老一体化保障社会整体的外在健康向积极方向的最合适的措施。

人的疾病来源于心理上的压力、消极情绪和身体的非健康所形成的低抵抗力,所以阶段式人民护理分级标准、心理治疗和食物保障、健身可以减少人们获得疾病的几率,增加自我照顾的能力,可以间接减轻医保、养老的负担,形成得失相抵的、更稳定的模式。

所以阶段式外貌护理分级标准、心理治疗和食物保障、健身、医保、养老一体化可以保障人的一生积极发展的内外综合保障,可以保持秩序、保持社会稳定、避免混乱的最合适的措施。

阶段式外貌护理分级标准、心理治疗和食物保障、健身、医保、养老一体化保障人的一生积极发展的内外综合保障可以通过分级分为基础、高级保障来保障综合保障的稳定性。

不同的部分代表不同的部分、不同的阶段,彼此相连。

16.5教育部分

    教育是生存经验最效率的获得方式。人们在成年工作之前都是学习时期,所以教育、学习是影响社会思想最基础的部分。

16.5.1宏观教育

16.5.1.1宏观教育

在宏观角度,由于人的平衡天性直觉判断思维(正向思维)和人类行为效率化的规律,人们倾向于去学习简单的只是而反感复杂的知识。

而义务教育使人们对于其学习心理更为严重,导致人们认为学习只在学校,毕业之后就不用学习了,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

16.5.1.2一生学习

人的思维是随着生命循环是有起有伏的。由于学习时期是思想的上升趋势,在学习时期和工作全盛期过后,会形成思想(心理)和工作(行动)趋势双下降的趋势,形成了人到中间不惑。

如果想要平稳的人生,决定行动的不断学习的能力(思想、心理)是唯一的手段。

16.5.1.3一生教育保障、因材施教

人们在学习时期和工作全盛期过后没有学习能力的最单纯的原因是没有开始学习的动力。

应当提供教育的基础动力,提供多样的方向,因材施教,才能使人们有多样发展方向,避免内卷。

由于人的性格不同,需要提供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有发展的动力,无穷无尽的学习,才能使大部分人适应时代的迅速发展,而不会因为跟不上时代而走向负面。

所以需要弥补学习时期和工作全盛期过后的教育制度,需要保证人们可以了解到工作后的教育方向和接触到工作后的学习资源。

如果要弥补学习时期和工作全盛期过后的教育制度就需要完善整个教育制度,形成完整的循环。一生教育保障。

一生教育保障分为基础教育阶段;专业、综合教育阶段;特殊教育阶段三个阶段。

16.5.1.4基础教育阶段

    基础教育包含义务教育和高等中学教育,属于综合教育,目的为综合能力的提升。

    目前的教育欠缺对于人类的基础能力的教育。

    需要注意做饭能力、修理能力、个人健康管理能力等基础生存能力的教育。

    欠缺的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也是需要注意的,审美能力、艺术能力和身体能力分别对应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两个人类的基础需求。

    基础生存能力和身心基础能力是人类的基础能力。但是目前的教育欠缺对于这些人类的基础能力的教育从而影响社会环境,形成了极端利己(唯物)的社会环境。所以需要重点弥补。

    对于高等中学教育,由于分文科和理科,人们从此对于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分成了极端的状态,最终使社会环境中过快的形成了过度追求文和过度追求理的极端状态,形成了极端的舆论环境。

    所以需要形成对于文科、理科、基础生存能力和身心基础能力等知识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形成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从而实现社会环境的稳定。

在义务教育和高等中学教育时期,通过对于知识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实现对于知识的自由选择和对于不同知识涉及深度的不同程度的自由选择,达到人才的多样化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最终目的。

16.5.1.5新成绩系统

由于填鸭式教育,目前的成绩系统难以判断学生真正的能力。因为填鸭式教育是过度效率化的教育方式,是极端胜负欲的体现。

在应试教育中成功的未必是最适合对应学科学习和研究的学生。也许适合对应学科的学生因为缺乏部分非必要的能力而不能从事对应学科学习和研究。

    所以需要新成绩系统更细致的筛选适合的人才。

 

    新成绩系统是将学科分为细致的能力进行判定的成绩系统。

 

教育中所需要教授和学习的能力不仅是学科表面的能力,还有注重学科内涵的基础能力。

教育中的学科包括文科、理科、艺术(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

 

文科综合包括语文、外语(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

理科综合包括生数学、物、物理、化学等学科

艺术(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

 

文科综合包括生活、品德、思想、道德、政治。

语文包括母语语言能力(听、说、读、写)、文学能力、翻译能力等深度语言能力、口腔发声能力、耳部聆听能力、记忆能力

外语(英语)包括外语语言能力(听、说、读、写)、文学能力、翻译能力等语言能力、口腔发声能力、耳部聆听能力

生活、品德、思想、道德、政治包括生活能力(生存能力)、品德知识(积极倾向)、思想知识(思考能力)、道德知识、政治知识、记忆能力;

历史包括历史知识、记忆能力;

地理包括地理环境知识、记忆能力。

 

理科综合包括生物、物理、化学。

数学包括数字能力、算术能力;

信息技术、编程包括电子系统操作能力、编程能力(机械语言能力);

生物包括生物知识;

物理包括宏观物质知识;

化学包括微观物质知识。

 

艺术包括音乐、美术、体育、健康

音乐包括音乐鉴赏能力、口腔、呼吸发声能力(口腔、呼吸体能和使用技巧);

美术包括美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手部操作能力;

体育、健康包括体能、身体技巧、卫生知识、健康预防能力、简单医疗能力。


除了学科表面上的能力,学科中所隐含的基础能力。

语文、外语(英语)包含口腔发声能力、耳部聆听能力、记忆能力;

生活、品德、思想、道德、政治包含生活能力(生存能力)、积极倾向、思考能力、记忆能力;

数学包含算术能力;

音乐包含口腔、呼吸发声能力(口腔、呼吸体能和使用技巧)

美术包含审美能力、手部操作能力;

体育、健康包含身体技巧、卫生知识、健康预防能力、简单医疗能力。

新成绩系统需要将每一个学科的每一个能力进行单独检验和评定,并依照不同的能力分布选择适合的专业、综合教育。

16.5.1.6专业、综合教育阶段

    专业、综合教育包含大学教育及以上专业、综合教育。

    需要注意专业的综合的重要性。过度的专研会带来极端的结果,这样极端的结果有可能并不是真正的答案,需要结合实际(并非环境倾向),选择结果。

16.5.1.7特殊教育阶段

    特殊教育是非集中学期时期的教育。特殊教育分为成年教育和面向外国人的语言、文化教育。

16.5.1.8成年教育和应对特殊情况的特殊社会工作分配措施

成年教育成年后的额外系统教育。成年教育是为了防止成年后在工作方面的意外情况(非正常情况、无工作、解雇等)的思想方面的改变措施

为了应对特殊情况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应对特殊情况的特殊社会工作分配措施是极端情况的有效措施。

16.5.1.9面向外国人的语言、文化教育

面向外国人的语言、文化教育是面向外国人的额外系统教育。外国人的语言、文化教育是为了防止激烈接触问题(种族、民族、城乡问题)的思想方面的改变措施。

16.5.2城乡和国内外信息获取能力分级

成年教育、应对特殊情况的特殊社会工作分配措施和外国人的语言、文化教育是分别应对国内、国外思想不同而形成的环境所需要运用的措施。这些措施都是应对人的思想不同所形成的矛盾和问题所形成的措施。

在现代,新的因为思想不同所形成的矛盾和问题来源于网络舆论。网络舆论是思想不同的言论在极端迅速的、过度自由(无序)的环境中所形成的,所以去所形成的矛盾和问题也具有极端性。

16.5.2.1国内信息差距

在社会信息化之前,由于受教育程度和信息传递速度、媒介的不同,城乡传递信息的完整性存在差距。所以会出现沟通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而在社会信息化之后,仍然会出现城乡居民因认识不同而形成的沟通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这是因为生存(生活)环境的不同,人们所形成的世界观也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网络会将舆论混合在一起的原因,人们会因为胜负欲而形成网络舆论的混乱状态。

16.5.2.2国外信息差距

    国外的信息差距也是由于因为生存(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形成世界观的不同。因为世界观的不同,对于社会的认识不同而形成的沟通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国内外的信息差距所形成问题(种族、民族、城乡问题)的形成原因是一样的。

16.5.2.3信息获取能力分级

为了应对全球化、网络舆论所带来的不同所形成的接触过快所形成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延缓不同的过快接近。

信息获取能力分级是防止不同过快接近的措施。

信息获取能力分级是资格考试和阶级自由而有序的改变的措施。

16.5.3成年思想与政策

16.5.3.1延缓不同特征之间的接触

生存(生活)环境的不同,人们所形成的世界观也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网络会将舆论混合在一起的原因,人们会因为胜负欲而形成网络舆论的混乱状态。

所以需要延缓不同特征之间的接触以平缓因为不同和过快接近所形成的沟通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16.5.3.2接触需要学习文化

接触需要学习文化,因为在学习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延缓不同阶级、民族、种族的接触,增加对于社会的理解。

成年教育、应对特殊情况的特殊社会工作分配措施和外国人的语言、文化教育就是分别应对国内、国外思想不同而形成的环境所需要运用的措施。

16.5.3.3阶级自由而有序的改变

阶级自由而有序的改变是延缓不同阶级、民族、种族的接触需要保证阶级自由而有序的改变。

阶级本身是维持社会稳定的状态。过度极端的阶级才是社会混乱的原因。

所以需要防止阶级的过度极端,需要保证阶级自由而有序的改变。

16.5.4阶段、阶层流动

阶级本身是对于不同进行分类的方式,需要改称为阶段,才能去除其中具有胜负欲的部分,恢复其本身对于不同分类的意义。

所以阶段、阶层就是阶级,对于不同进行分类的方式。

16.5.4.1阶段、阶层流动性的必要性

阶段、阶层流动性必要的。

因为生命循环是时刻移动(行动)的、不会停止的,所以必须具有流动性。

由于社会追求稳定、秩序的特点,社会是容易走向极端秩序的。形成极端秩序的社会环境就会出现精神(心理)和实际(物质)上缺乏流动的特点。

所以阶段、阶层流动性必要的。

16.5.4.2阶段、阶层稳定性的必要性

阶段、阶层稳定性必要的。

因为生命循环是时刻移动(行动)的、不会停止的,所以一定会移动到极端点,为了避免极端和变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造成混乱),保证稳定、秩序、恢复平衡是重要的。

由于人类胜负欲所带来的发展(自由、行动),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最终会使社会环境走向混乱。而人类极端的胜负欲会带来发展(自由、行动),加速社会环境走向混乱的速度。由于过快的发展是难以控制的,所以难以保证稳定、秩序,由于过度的自由使社会难以改变走向混乱的结果。

所以阶段、阶层稳定性必要的。

16.5.4.3阶段、阶层的稳定和流动的必要性

阶段、阶层的稳定和流动都是必要的。

过度的稳定会造成社会过度的稳定、秩序(独裁),难以发展;过度的流动会过度的发展(自由、行动),造成社会难以控制的混乱。

所以阶段、阶层的稳定和流动都是必要的。

16.5.5教育、测验、认证与心理辅导和预防

16.5.5.1阶段、阶层的稳定和流动的方式

作为检验阶段、阶层变动资格的检验方式,教育、测验、认证与心理辅导和预防是检验阶段变动资格,决定阶段、阶层稳定和流动的检验方式和心理对策方式。

不仅是阶级、阶层,不同城市环境所需要适应的生活节奏进行适应的心理准备和能力、不同阶段的经济支配的心理准备和能力、成年所需要的心理准备和能力、生育养育子女所需要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对于接触世界舆论所需要的心理准备和能力等都是社会重要的分界点,需要把握社会环境中,不同阶段、阶层之间的稳定性和流动性,才能保证相应的人群具有对应阶段、阶层的心理准备和能力。

16.5.5.2阶段性教育、测验、认证与心理辅导和预防

决定阶段、阶层稳定和流动的检验方式分为阶段性教育、测验、认证与心理辅导和预防。阶段性教育、测验、认证是决定阶段、阶层提升的检验方式;心理辅导和预防是对于阶段、阶层下降的预防心理问题和可能行使的行为的心理对策方式。

16.5.5.3阶段性阶段、阶层的稳定和流动流程

通过教育对于目的阶段、阶层所需要的心理准备和能力进行教育;通过测验对于目的阶段、阶层所需要的心理准备和能力进行测评,最终得出是否符合对应阶段的结论;对于通过认证对于目的阶段、阶层所需要的心理准备和能力测验的人进行认证,拥有认证的人群获得对应阶段、阶层的责任和权利。阶段性教育、测验、认证可以保证社会环境中阶段、阶层的流动。

对于需要主动或被动降低阶段、阶层的人群,也需要通过心理辅导和预防对于需要降低阶段、阶层的人群在身心方面适应对应的阶段,预防心理问题和可能行使的行为。心理辅导和预防可以保证社会环境中阶段、阶层的稳定。

16.5.6社会循环

16.5.6.1社会循环的趋势

需要保证对于社会循环稳定上升的趋势。

因为稳定、秩序是社会的核心基础性质,如果过度自由会带来混乱,影响社会稳定、秩序。

上升的趋势是保证社会稳定、有秩序的发展的趋势。

稳定上升的趋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避免极端化的发展趋势。

所以需要保证对于社会循环稳定上升的趋势。,才能避免极端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护社会环境有序的发展。

16.5.6.2社会循环的流程

社会循环的流程需要遵循社会循环稳定上升的趋势。

上升需要教育、测验与认证,保证物质与精神发展的总体趋势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实际有益性。

平稳、下降需要保证稳定、秩序,避免心理问题和可能行使的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6.5.6.3社会循环的保证

社会循环所需要保证的最低要素就是足够的稳定、秩序和不同阶段、阶层之间的流动性,避免极端。

振宇平衡16.综合的解决方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