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作家陈忱:出错时最糟的回应是“我下次会注意”
世上没有“零失误”这回事,只要是人就一定会出错,但那些就算失误还是能获得好评的人,到底跟我们哪里不一样?
为何有些人犯错仍能获得好评价?
挑战全新事物时,不可能不出错。就算多小心谨慎,也很难避免。不仅如此,正如同大村智教授所说的一番话,越是忙碌或勇于挑战新事物的人,失误和犯错的风险也就越高。没错,一般来说,越是拥有高评价的人,其实遭遇过的错误和失败也越多。
但他们仍获得高度评价,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时间采取正确行动。
●就算受到打击,也能迅速振作起来。
●把错误和失败当作经验,化为自己的养分。
●从失误中建立成功模式。
上述步骤,以科学研究的角度来思考,可能会比较容易理解。例如,现在正进行一项科学实验,却无法获得理想结果。这时,科学家会客观评估实验为何失败,并且找出原因,进一步深入分析,借此成立另一个新的假设,再进行下一次的实验。
这一连串流程,是将失败引导到成功的最佳途径,但当自己遇到类似状况时,多数人都无法如此冷静应对。
例如,主管突然对你说:“把这些资料整理一下。”于是你利用工作空档,开始整理主管指定的资料。由于资料量实在太多,内容又过于复杂,整理起来耗费了你不少时间。到了截止期限,即使主管不断催促,你还是无法如期完成。
主管边责怪你,边自己整理,三两下就完成了。你见状后不悦的想:“既然这样,你为何不一开始就自己做?”你深知这烦躁的情绪,可能会影响自己之后的表现,因此决定“忘记”这件事。
这个例子,和前面提到科学家所经历的失败情况相当类似。相对于科学家会分析失败,以利进行下一次实验,这位上班族在被主管责备之后,只觉得心情烦躁,于是决定忘记这件事。也就是说,没有达成主管所指定的工作目标,不仅降低了他的个人评价,也没有促成任何进步或成长。
这位上班族所采取的态度,可归类成以下几点:
●面对错误和失败,不想积极改善。
●对失败的结果有些情绪化。
●想尽快忘掉出错的经验。
●无法从错误中学习。
当我们在某件事情上失误时,也很容易采取类似的态度。
看了上述例子,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在相同情况下,自己一定不会出那种包。但从客观角度看来,越是单纯简单的事情,人们越容易犯错。例如,在一些公开负面消息的记者会上,某些当事人的应对,着实令人深感讶异:“为什么他明明出了错,还敢摆出那种架子?”
三大步骤,提升评价
因为人在犯错的瞬间,内心就会动摇,使视野越发狭隘。此时如果被他人投以挑衅的言论,就很容易被激怒,并且出言反击。要是平常对此毫无防备,将会引发更大的损失。所以,当犯错或是失败时,自然需要比平常更加谨慎面对。
因此,在本书中,我将讨论到如何正确的从错误和失败当中恢复,并且成长的具体方法,分别有以下3大步骤:
1. 整理情绪。
2. 实际行动。
3. 面对未来。
假如能采取上述行动,你就会发现自己:
●历经失败之后,工作更得心应手。
●你自己和周遭的人,都比较不容易犯下相同错误。
●虽然出错或失败,仍能提升别人对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