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菲】苦瓜(四)
都是我编着玩的,千万不要上升真人!
唯粉不要出警我,不喜欢请划走。
《苦瓜》(四)
没有人知道,
积石成山。
正如没有人知道,
她的心海,曾被一颗小石子掀起过惊涛骇浪。
煎包、小馄饨、咸豆浆……
家乡美食,永远是最能让流浪许久的人感到内心安定的存在。熟悉的味道,也让陈雨菲确定,回杭州,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妈妈眼带笑意地看着狼吞虎咽的她,有些欲言又止。她太清楚,这个女儿主意大的很。
小时候坚定地告诉家人她要打羽毛球,便毅然剪掉了长头发;长大了从来不跟他们哭诉抱怨受伤生病的艰难和内心的压力痛苦;退役后回家待了个把月便订好了出国的机票。
所有的担惊受怕,每次都被她一句轻飘飘的“我挺好的,放心吧”给挡了回来。
有些话,她未必会听,可她实在不吐不快。
“菲菲……”
陈雨菲抬起头,一脸茫然,“啊?”
“前几天你薛阿姨提起,有个男孩……”
“又相亲啊?”
“怎么就‘又’了,你一共也没见过几个……以前你总是得打比赛,现在都稳定了,你也该考虑考虑自己这摊事了吧……”
她夹了个包子,大快朵颐地吃起来。
妈妈不甘心地继续开口,“那个男孩呢,比你小一岁,本地人,在国外留过学,现在自己开公司,长相能力家世什么的都挺好的,对了,他以前练过游泳,你们肯定有共同话题。”
陈雨菲嗤的一笑,“游过泳就有共同话题啊?”
“那以前给你介绍别的项目的,给你介绍别的行业的,你也不愿意啊”看她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妈妈有点生气,“这不都是为你着想吗?再说了……”
“不用说了,我去。”她放下筷子,轻拍着妈妈的后背,笑着说,“满意了吧,我的好妈妈。”
很快,那个人加了她微信,跟她约好了时间地点。她套了件帽衫,简单捯饬一下便出了门。
这确实不是她第一次相亲了。
还是运动员的时候,就有人通过家人朋友想认识她,而这一数量在她拿下东奥冠军时达到巅峰。后来,她成为了大满贯,事业蓬勃发展,年岁悄然增长,跟每一个将近30岁的女孩一样,她也迎来了被催婚的命运。
有时候推脱不了,她只能硬着头皮去见见。可每次都不出所料地无功而返。
妈妈隐隐觉得,她心里早就有人了。
她也旁敲侧击地问过,得到的回答是“想先打球”,似乎佐证了她的猜想。于是她借口运动员太忙给女儿推了很多邀约。
终于熬到了退役,她以为不管“新欢”还是“旧爱”,总归等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陈雨菲却头也不回地“浪迹天涯”去了。
这次相亲,她没抱任何希望,宝贝女儿的反应,着实让她大吃一惊。
五月底的江南,天阴阴的。
她走在路上,想起来还没有给许之涵回信息。
感谢的话发出去没一会,许之涵就回复了她。字数不少,一看就是提前编辑好的,总结起来,大概三层意思。
一是欧洲的风景相当不错,回头他写个攻略,等她有空了可以参考着来这边旅行;二是那天在日本是他唐突了,跟她道歉,希望她不要介意,还能跟他继续做朋友;三是祝愿她在新的领域有好的发展,等他回国了可以聚一聚,北京或杭州都行。
一字一句,跟他本人一样谦和得体。
她回复,“好的”。
许之涵人很好,对她也很好。
如果在富士山,他没说出那句“要不要一起”,如果她跟他一起去了欧洲,如果朝夕相处的时间再长一点,她可能真的会答应和他在一起。
但是转念想想,这样对他太不公平了。
道德感极强的她,不会让自己做出这样的事。
对许之涵,她有感激,有感动,甚至有敬佩,有欣赏,却没有爱。
她很清楚,因为她爱过。
曾经,她心里装满了那个人。
她一贯知道这样不对这样不好这样只会徒增内耗,她一遍遍提醒自己要放下要遗忘。他退役后,除了每年生日或年节的例行祝福外她没有单独联系过他,她甚至看到新闻上出现那三个字都会下意识地滑走。
但是,还是好难啊。
后来,她把这种“难”归因于环境。她想,是不是换个地方,放宽眼界,离从前的日子远一点,她便能找到那把“钥匙”,打开那扇门,让心里被封存许久的惊涛骇浪,一点点流出去。
她旅行的第一站,是加拿大。
她特地选的,一个从前打比赛都没怎么涉足过的地方,新的地方,没有任何回忆的地方。
班夫国家公园的景色很美很美。
她四点起床,看日照金山。
她看着那个太阳,想着如果是他,一定会双眼迷蒙着抱怨起得太早,然后不情愿地系好鞋带,慢慢悠悠地往前走。
这里的食物很精致很好吃。
他这个肉食动物,肯定喜欢得迈不开腿。
她目之所及,都是冰川蓝。
而他最喜欢蓝色。
没错,这里很美。可如果他在,会更美。
没有如果。
就像最后她也并没有跟许之涵一起去欧洲。
从她不自觉拍下第一座山时,她便知道,“钥匙”早就和那颗石子一起淹没在心海深处了。
在国外的这一年,就像一场梦。
许之涵试图温柔地把她叫醒,被她拒绝了。
直到落地机场,直到见到父母,直到听到久违的杭州话,直到吃到家乡菜,她才意识到,梦已经醒了。日子总要过,她也不能抱着回忆伤春悲秋地过一辈子。
她接受了相亲的安排,本想着差不多就算了。
相敬如宾式的婚姻,也不是不能将就。
世间不如意的事那么多,打个比赛也会有输的时候,现在多这一件怎么了。
她没有改道,径直走进了约好的咖啡馆。
不出意外的,一句“我觉得我们不合适”结束了聊天,她又独自一人走出咖啡馆。
她忘了。
她是个运动员,争强好胜,早就融在了她的基因中。她的字典里,从没有“将就”这个词。
要么赢,要么输,要么人影成双,要么孑然一身。不死不活的,又有什么意思。
二十一岁是,三十一岁还是。
陈雨菲以为,再见到石宇奇,怎么也得到全运会。他们可能在全运村相遇,在看台相遇,在训练馆相遇,甚至在赛场相遇,然后或平平淡淡或插科打诨地互道一声“好久不见啊”。
也不知道是不是上天听见了她的心事,抑或是这种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戏码连老天爷都看不过去了,在她进省队还不到一个月,机缘巧合地给他们安排了一次碰面。
以前的队友结婚了,邀请他们去参加婚礼。
她本来不太想去。她才进队没多久,当教练跟当运动员又完全不一样,她还没好好适应,大赛在即时间宝贵。
她跟王导说了难处,王导劝她,劳逸结合,适当放松,才能更好地工作。
另一边,队友拿着十几年来的姐妹情深一次次邀请她。还跟她说,以前的好多队友都会来,机会难得,大家正好聚一聚。
她特地打听了一下都有谁,队友很大方地发了一连串名字给她。不得不说,挺让人动心的。
她笑着回了条语音,“那就聚一聚吧”。
“石导,你的假批了,这是要去哪儿啊?”
“参加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