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爱小说推文44】民俗画卷里的一对小竹马,少年情深终敌过了世俗《比邻》
书名: 《比邻》
作者:巫羽
主角及属类: 赵启谟X李果(李南橘)富家子VS 穷小子
文案: 垣墙一堵,阻隔贵贱,两个孩子在墙对面长大,比邻而居。
这是一个从相互看不爽,追逐并肩,相互倾心,携手一生的故事。
他日你若扬帆去,我定祈风于九日。
妙笔节选:
赵启谟拉过椅子坐下,父子俩面对面。
“你可知道五年后的你,该有怎样的前景。”
赵提举循循善诱,他常叮嘱赵启谟,读书不为父母而读,而是为自己而读,得知道自己因何而读书。
“到那时,该是在府学里,为功名而科考。”
五年后,自己十七岁,已经在府学里就读,为考取功名而刻苦。
“那么再五年后呢?”
赵提举的询问,让赵启谟一阵沉默,他未曾想过十年之后的事情。
“若能得功名,该是双喜临门。”
然而,仍旧可以遐想,赵启谟走的是父兄的道路。
“我再问你,五年后,这位邻家之子呢,该有怎样的营生和处境?”
赵提举多年当着地方官,大部分时期还是处于流放,他接触过贫民,他知道贫民们的生活轨迹。
五年后,李果十六岁,他大概也仍旧是在给人帮佣吧,每日的收入或许只够温饱。寒士可以经由读书进入仕途,改变人生,然而李果不能。
如此所得也只为温饱,终日忙碌,也只为温饱,他又能凭借什么,去逃脱固有的命运。
“大概也仍是给人帮佣度日。”
赵启谟感到巨大的悲哀,他没去想过这个问题,太残酷了。
“那五年后?”
赵提举为人温和,人情世故却看得透彻。
十六岁的李果,五年后二十一岁,如果他能有余钱娶妻,生育子女,那么他的生活将更为穷困吧。如果他穷得没有家室,像大部分仆人那般,那么他该是怎样的情况?赵启谟无法想象,他拒绝去思考,成年后,衣衫褴褛的李果,在灾年里备受折磨。
“大抵,也是给人佣工吧。”
赵启谟垂头丧气,他已明白父亲为什么如此质问他。
“你尚年少,亲近邻家之子,并无不妥,只是云泥殊途,终究无法维系,早明白这个道理也好。”
赵提举并不是不许儿子和贫家子交友,而是告知赵启谟,这样的友情徒劳无功,终究陌路。
“嗯,知道了。”
我的随想乱谈:
小时候,家里很穷的李果,会到隔壁大宅偷梨剪花,拿到街上卖。他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费劲劳碌。大宅里住着世家子赵启谟,诗书是他的日程。两人第一次在院中相遇,启谟就把小贼李果绑在梨树上。一个说官话一个说土语,鸡同鸭讲,无解,抓脸扯发打成一团。
长大后相互喜爱,然而启谟顾忌多,口是心非,李果发财、追夫两不误。古代商贸背景下的故事,小说犹如一幅风土人物画般缓缓展开,娓娓道来。这是穷孩子李果发家致富史,也是赵启谟的情史。
两人身份天壤之别,幼年从敌到友,成年后本该是闰土和老爷。
赵启谟的父亲说的也不错。阶级很难跨越。然而小果不服,激励上争。李果的爱是追逐、是并肩而行;启谟的爱是克己复礼,一旦爆发便是“为你,有何不可!”
作者大大另一本小说《锦城花时》也是类似的,富家子和穷小子,不过攻受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