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薛宝钗管家奸盗连发,婆子赌钱闹事!她纵容包庇,花钱收买都没用

大家好,今天继续说薛宝钗管家的事儿。鉴于一些读者为了帮宝钗辩白口出恶言,那么不好意思,除了举报之外,我只能再出一期视频详细解释一下薛宝钗在荣国府管家理事期间到底做了多少蠢事儿。
虽然薛宝钗一贯以八面玲珑,博学多能著称,但是很可惜在她管家理事,负责安保工作期间,偏偏频繁爆发许多引奸引盗,赌博吃酒打架等混乱事件。后来贾母不得不亲自出手镇压惩治,才总算平息下去。
贾府的腐朽由来已久,但在宝钗管家并且负责安保工作的这段时间,变得尤其混乱不堪,薛宝钗自然也难辞其咎。归根结底,是她为了讨好王夫人、贾宝玉和林之孝家的等重要人物,也把贾府闹的更加混乱了。
薛宝钗的主要操作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她放任那些关系户仆妇婆子们们吃酒赌钱,怕得罪人一概不管。其二,她没有手段压制这些刁奴,只会用小恩小惠,抢夺了探春兴利除弊的承包果实,去分给那些婆子们邀买人心。
当贾府的省亲别墅大观园,变成了婆子们自以为是的“永久基业”时,贾府的上下尊卑的秩序更加混淆,贾府的大厦更加摇摇欲坠,薛宝钗的所作所为,已经成为贾府败亡坠毁的催化剂。
一、薛宝钗管家理事:放任婆子们吃酒聚赌,只为了要讨好这些人。
话说《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中写道:王熙凤元宵后小产,无能的王夫人自己搞不定家务,就让李纨、探春一起管家理事。
然后,王夫人怕李纨不管事,探春又太能干,会把她以往的管理漏洞都捅到贾母面前,所以她就把薛宝钗也叫来负责重点的安保工作,从而起到压制李纨,平衡探春,给她兜底的作用。
王夫人怕贾母知道什么呢?她对薛宝钗交代的十分清楚。
书中写:园中人多,又恐失于照管,因又特请了宝钗来,托他各处小心:“老婆子们不中用,得空儿吃酒斗牌,白日里睡觉,夜里斗牌,我都知道的。……你替我辛苦两天,照看照看。凡有想不到的事,你来告诉我,别等老太太问出来,我没话回,那些人不好了,你只管说。他们不听,你来回我。别弄出大事来才好。”
王夫人交代给宝钗管理的事务是大观园的安保工作。王夫人早就知道那些婆子们白天晚上都不能忠于职守,一个个只喜欢偷懒睡觉,吃酒打牌聚赌。
以前凤姐管着,用严刑酷法镇压恫吓,这些人不太敢放开了整事儿,只是“偷着一时半刻,或夜里坐更时,三四个人聚在一处,或掷骰或斗牌,小小的顽意,不过为熬困”。
但是,如今厉害的王熙凤倒下了,李纨是个老好人“菩萨大奶奶”压制不住这些人,探春则一腔热血,要是让她发现了这些事,难保不会给闹大了,就会伤害很多人的体面和关系。探春倒是无所畏惧,她过两年就出嫁离开这个家,荣国府的人际关系还是要王夫人来平衡维持。
所以王夫人才会让薛宝钗来专门给她兜底,表面上说是让她负责看管照顾,其实就是让她帮忙遮掩遮丑。重点就是为了“别弄出大事来”“别等老太太问出来”。
薛宝钗自然也非常明白,她是个聪明人,她知道这是个很棘手的工作。干好了能奉承讨好王夫人,更能给她自己在贾府大赚人情,干不好就会得罪贾母,自己也就没有立足之地。
宝钗当然想要干好,她工作态度非常的认真:“每于夜间针线暇时,临寝之先,坐了小轿带领园中上夜人等各处巡察一次”;她掌握了所有的情况之后,帮忙掩护了很多龌龊的大事。
第六十二回她对宝玉说:“你只知道玫瑰露和茯苓霜两件事,殊不知还有几件比这两件大的呢。若以后叨登不出来,是大家的造化,若叨登出来,不知里头连累多少人呢。”
薛宝钗说的大事就是园中婆子们玩忽职守、无法无天、聚赌吃酒打架、奸盗相连的事!那么她怕连累、不敢管的人都是谁呢?
首先头一位当然是她的大姨妈——当家主母王夫人,其次就是在后面贾母出手雷霆治赌的时治到的那几位“倒霉蛋”,个个都是有背景的。
原来这三个大头家,一个就是林之孝家的两姨亲家,一个就是园内厨房内柳家媳妇之妹,一个就是迎春之乳母。这是三个为首的,余者不能多记。
薛宝钗可不敢得罪林之孝家,不仅不敢得罪,而且还想要讨好。因为林之孝家是荣国府的二管家,赖大家虽然是大管家,但赖家是贾母的人,林之孝家的是王夫人麾下得力干将,平时跟着王熙凤贾琏夫妻管做事,林之孝管在外荣国府财务长房,他媳妇管荣国府内宅人事和安保工作等。
这么重要的两个中层管理人员,薛宝钗这个空降的临时工领导哪里得罪的起?就算是王夫人也必须给这夫妻俩体面。
迎春的奶妈更是个敏感人物,因为荣国府长房和二房矛盾一直存在,并且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敏感的趋势。贾母让王熙凤贾琏夫妻帮忙管家,让王夫人帮忙照顾迎春,其实都是有在调和这个矛盾的意思。
王夫人不敢动迎春的乳母,因为会让邢夫人和贾赦没脸。就算贾母亲自惩治了迎春的奶妈之后,邢夫人也是非常不爽的,还特意跑过来教育了迎春一大通。
至于厨房的柳嫂子,原本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但宝钗却不会轻易动她。她也是荣国府里根基深厚的家生奴才,她哥哥可是看门的,这也是个不错的肥差。她能独掌大观园小厨房,肯定是走了王熙凤的关系,因为建立小厨房从一开始就是王熙凤的主意。
当然了,王夫人肯定是不忌讳这些小角色,包括林之孝夫妻,王夫人发起狠来也敢动,可是薛宝钗她不敢!
因为柳嫂子还关系到贾宝玉,柳嫂子这个人很精明油滑,她想送女儿五儿想去宝玉屋里当差,她就对宝玉的饮食伺候得特别殷勤,更是很会讨好宝玉屋里的大丫鬟。
柳嫂子对掌权的宝钗和探春也格外奉承,什么油盐炒枸杞芽的小炒菜都乐颠颠的要免费赠送。薛宝钗在贾府辛苦经营这么多年,终于碰上一个愿意买她的帐,奉承伺候她的好奴才,她怎么可能会愿意去处理柳嫂子呢?
所以,处于种种利害关系的考虑,薛宝钗一门心思帮王夫人兜着这一个烂摊子。但是她也给自己留了一个后招,那就是把这些烂事也告诉了平儿。
她对宝玉说:“平儿是个明白人,我前儿也告诉了她,皆因她奶奶不在外头,所以使她明白了。若不出来,大家乐得丢开手。若犯出来,她心里已有稿子,自有头绪,就冤屈不着平人了。”
这就属于薛宝钗自作聪明,打着卖人情给王熙凤的机会想甩锅。因为王熙凤虽然病了,但也没有彻底不管事,后面人家还是要回来继续管家理事的。平儿也必然会把这些事情都告诉王熙凤,可是王熙凤和平儿更精明,她们都不会管这些事。
为什么呢?因为王夫人此时委派的安保负责人是薛宝钗,一个亲戚家的未嫁姑娘,她在荣国府管理家务事,抢贾府媳妇的工作,会被看作王夫人有意娶她做儿媳,让她先练练手。
王熙凤一贯和宝钗不对付,一是看不上她商贾出身,二是不喜欢她世故心机;如今更看不上宝钗管家理事,拿着鸡毛当令剑,名不正言不顺的样子。
凤姐公然对平儿说:“(黛玉和宝钗)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并且强调探春才是“咱家的正人”。所以,王熙凤才不会帮宝钗顶雷,她就要让薛宝钗自己去兜着,闹开了,也是宝钗自己和王夫人没脸。
果然,后来探春把这些烂事汇报给贾母,贾母十分生气,王夫人和薛宝钗此时就像消失了一样,一言不发。王熙凤说了一句非常微妙的话:“偏生我又病了”,于是就这一句话,就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
王熙凤的潜台词就是:我病之前没这些乱事,我病之后这些烂账不归我管。归谁管呢?贾母也很明白,当然是薛宝钗和王夫人管了。
二、薛宝钗邀买人心无用,贾府更加混乱,贾母不得不亲自出手。
薛宝钗的短板就是她的出身,她没机会见过足够的大世面。别看她饱读诗书,无所不通,好像很厉害的样子,整天教训这个,又教育那个,她会的其实都是花拳绣腿,纸上谈兵,中看不中用的皮毛功。
所以导致她只能在姊妹中出风头,显摆显摆,但是她每次对贾府高层出手,却总不能讨好。她吃亏就吃亏在家里父亲哥哥都没人当过官,她完全搞不清古代真实的朝廷官场、权贵世家的弯弯绕。
她对仕途经济的理解是男人读书就该“辅国治民”,否则不如耕种买卖;认为贾府这样的大家族一定要讲体面,而讲体面就等于舍得花钱,如果探春收取大观园搞承包的银子,她就说“纵再省上二三百银子,失了大体统也不象”;认为在贾府经营社交人际关系就是请客吃饭,给小恩小惠,送二手戒指、二手衣服、二手裙子,她还亲自陪丫鬟们玩儿游戏……
我也实在是不太理解,薛宝钗是不是连贾府这种封建统治阶层存在的根本是社会等级秩序这个问题都没搞明白,所以才会在探春兴利除弊之后,自作主张把一年盈利都分给婆子们随意支配。
大家可以细细想一下,大观园是贾府的财产,探春用土地林木花草赚钱其实没问题,年终算账还是要归贾府官中所有,几百两银子是小事,但是古代的主仆名分,财产所有权是大事。
但是薛宝钗自作主张就不让婆子们年终交租,而是让钱财归她们自己腰包,这就等于把大观园这些额外的产业收入全都白送给了婆子们。
孔子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资治通鉴》中:“闻天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
在封建社会,封建王朝必须要靠社会等级森严、尊卑制度明确来维持帝王的统治。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只有在没落腐朽的时候,才会出现礼崩乐坏,上位者尊严尽失,下位的反过来欺凌上位的事情。
《红楼梦》中的贾府,本来就已经穷途末路了,家里奴大欺主,秩序渐渐崩坏:奴才比主子还有钱,比主子嚣张。比如迎春的奶妈偷小姐的首饰典当赌钱,她儿媳妇还敢骂迎春花了奴才的钱;何婆子敢在宝玉眼前打女儿,欺负芳官;探春更是指明:“这一年间管什么的,主子有一全分,他们就得半分。这是家里的旧例,人所共知的,别的偷着的在外。”
这种混乱的状态下,王夫人这个庸才根本连自己屋里的丫鬟偷东西都管不了,只能依靠王熙凤的严刑酷法才能勉强镇压。探春兴利除弊搞承包,就是想开源节流,从微细的小事入手改革家里的旧规陋习。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有益于贾府的发展,王熙凤大力支持,贾母也支持,可惜探春的作为被薛宝钗破坏掉了。
薛宝钗答应王夫人在贾府管家理事,其实已经很不妥当。但她不能拒绝,也不想拒绝,甚至还热情饱满,想要借着这个东风,一展拳脚,让王夫人看到她的能力,让贾府的奴才们拜服于她的恩德。
毕竟在贾府都经营了七八年了,“金玉良缘”的事儿黑不提,白不提的都快尴尬地抠出一个大观园了,薛宝钗想要把握住这次机会,“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她算计的原本很好,帮王夫人兜揽住那些下人吃酒聚赌,惹是生非的烂摊子,王夫人会夸她很能干,那些喝酒赌钱的婆子们也会领她的情。
可是她没想到,贾府的恶奴太难管了,根本就不卖她面子。那些婆子们闹得越来越厉害,薛宝钗也害怕会惹出大事,连累很多人没脸,她自己更没脸。所以薛宝钗又搞了一个大动作:趁着探春兴利除弊的时候,二话不说就来抢夺了成果——承包大观园一年的收入,散发给大观园所有的婆子们。
宝钗笑道:“妈妈们也别推辞了,这原是分内应当的。你们只要日夜辛苦些,别躲懒纵放人吃酒赌钱就是了……倘或我只顾了小分沽名钓誉,那时酒醉赌博生出事来,我怎么见姨娘?你们那时后悔也迟了,就连你们素日的老脸也都丢了。你们反纵放别人任意吃酒赌博……我如今替你们想出这个额外的进益来,也为大家齐心把这园里周全的谨谨慎慎……也不枉替你们筹画进益,既能夺他们之权,生你们之利,岂不能行无为之治,分他们之忧。你们去细想想这话。”
宝钗这一段话很长,但中心思想只有两个,其中上面这一大篇主要是说:我拿了这些钱给你们大家发福利,你们不要再搞事情,吃酒赌钱的都我收敛一点,别让我整天操心难做人!
她三次反复强调婆子们酒醉赌钱,又两次强调她给婆子们“进益”,还特别点出了“生利”!就是要让那些婆子们拿了好处,拿了钱要听她的话,不要再吃酒赌钱搞事情,好让她给王夫人交差,也显出她“无为而治”管理有方的过人才能,大家面子上都好看。
然后,还有省略号省掉的部分,宝钗更是特意六次强调这是亲姨娘王夫人托她管事。把这些话单独择出来看就特别明显,特别膈应。
“……你们一般听见,姨娘亲口嘱托我三五回,……我若不依,分明是叫姨娘操心……何况是亲姨娘托我……我怎么见姨娘?……姨娘听见了,教训一场犹可,倘或被那几个管家娘子听见了,他们也不用回姨娘……
这段话是专门说给探春和李纨听的,潜台词大约就是:虽然我原本只管安保工作,但是我是王夫人的代言人,我有权来过问探春在大观园兴利除弊的改革,更有权决定大观园承包收入的花销,你们不服是吧,不服就憋着吧!反对我就是反对我的亲姨娘王夫人,你们敢吗?!掂量着办吧。
所以,探春和李纨反复听到薛宝钗提到她亲姨娘王夫人,也都不怎么多话了,毕竟大家都是临时工,薛宝钗都这样把王夫人拿出来当幌子,当大旗了,李纨和探春也都不傻,跟她硬刚有什么好处呢?薛宝钗爱咋地就咋地吧!
薛宝钗这一招“小惠全大体”并没能收买的婆子们都听她的话,后果反而是就是把贾府权势的象征——贵妃娘娘的“省亲别墅”,变成了这些婆子们自以为是的私产,当做“永久基业”一般。
这绝不是每年流失几百两银子的小事儿,而是更加混乱了荣国府的规矩和秩序。
婆子们一花一草都不许别人妄动,多生出许多矛盾,比如小厮抱怨不能吃杏,柳嫂子在李子树下被怀疑和婆子吵架,莺儿被夏婆子何婆子追着大骂。
得到肥差的婆子们不满足,没有承包到肥差的婆子们,也不把薛宝钗承诺的分红小利看在眼里,纷纷开始搞起别的生财之道。于是,就衍生出“开设赌局,聚赌醉酒打斗”、“任意开锁,引奸引盗”的更多丑事。
这就是贾府的奴才们更加忘了本分规矩,用鸳鸯的话说就是:“新出来的这些底下奴字号的奶奶们,一个个心满意足,都不知要怎么样才好!”
贾母生日时,尤氏发现“只见园中正门与各处角门仍未关”,值班的女人们一个都找不到,婆子们都“只顾分菜果”去了,甚至趁乱去主子们的上房里偷东西去了,王夫人屋里紧接着就丢了不少东西,不一定都是丫鬟偷的;司棋能和潘又安在大观园私通,是负责守门的张妈收了钱放进来的……
原本纯净美好的大观园很快就变成了是非之地,贾府越来越混乱,一切就发生在薛宝钗“小惠全大体”之后。
薛宝钗原本想着花钱邀买人心,让婆子们拿了钱就都对她感恩戴德,从此收敛懂事听话,她也可以博得会管家、得人心的贤良美名。
可惜了,她这种小恩小惠,邀买人心的手段,用作处理贾府的家务完全不好使,反而把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薛宝钗这次的做法,让探春、王熙凤、贾母这些权贵世家的上位者都忍不了,她们不允许宝钗为了私利损害贾府的家族利益,往严重了说,这直接会加速贾府灭亡的。
于是,借着宝玉被吓病的由头,探春果断站出来揭发了大观园聚赌斗殴等种种丑事,王熙凤叫来了林之孝家的中层管理人员一顿臭骂训斥,贾母亲自出山,用雷霆手段严惩了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婆子,铁面无情。
查抄大观园的时候,王夫人甚至完全没有顾虑到薛宝钗,宝钗被王熙凤设计,逼的她不得不主动搬出去,探春还特意赶过来表示说:“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
薛宝钗搬走后,王夫人对她和薛家都冷淡很多,薛蟠娶亲,薛家人手不够,王夫人根本就不管。后来夏金桂过门,居然连来贾府走动得资格都没有,可能是王夫人也觉得薛宝钗不堪大用,更怕薛姨妈一家子再给她惹出更大的麻烦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