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 话 |漫卷诗书青春作伴·邀您共读诗经:我们一起观祭舞——《诗经·商颂·那》
题记: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从这段对话中,让我有了一个潜意识,古人是有诗教的。聪明睿智,好问逐类旁通的子贡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孔子作答,联想到《诗经·卫风·淇奥》,知古人背诗。之后读到马一浮先生的《复性书院讲录》对“诗教”有一个大致的概念。随即有一念,梳理“诗教”。然因忧惧己才学疏浅,惶恐不敢动笔。待到知命之年,遨游华夏文化半百,拳拳服膺,做古人之一小学生。或因资质浅薄,不能入室,然可登堂也。今因各种机缘巧合,视之谓收资料之故。所记一札记。

又因前不久参加“学林墨痕——学人书法北京邀请展”,有幸聆听毛佩琦先生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到:“什么是学人书法?学人书法就是有文化涵养的书法,就是学者应该有的书法,也是历代先贤、学问家给我们留下的风范,值得我们学习的书法,我们今天承续的就是这样一个传统。我们的基本理念是,倡导干净正派的书风。让读书人写好字,让写字人回到书桌,让书法回归它本来的地位。”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将于中秋节过后,邀请对中国文化有温情与敬意之人,一起用毛笔抄写《诗经》。以待嫣然回首,发现灯火阑珊处,不是一堆无生命的代码,而是一摞带有生命气息的墨香。

孔子教弟子六艺,孔门四科,文行忠信。《周礼·保氏》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郑云《经解》者,以其记六艺政教得失。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观其风俗,则知其所以教。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失,谓不能节其教者也。)《诗》敦厚,近愚。《书》知远,近诬。《易》精微,爱恶相攻,远近相取,则不能容人,近於伤害。《春秋》习战争之事,近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於《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於《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於《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於《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於《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於《春秋》者也。”(言深者,既能以教,又防其失。)(《礼记正义》)

是故今言六艺,似有违时也。细琢慢磨,人生如白驹过隙,茫茫然岂不知已过。是否做到: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林则徐云: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今书香之家,凋零殆尽。家中摆上笔墨纸砚,闲暇之余,挥墨泼毫,横竖划线,加以数年,也可下笔书字,力透纸背也。携子同写,培其书卷气,是谓一举两得。

春从天上来
元代:白朴
枢电光旋。应九五飞龙,大造登乾。万国冠带,一气陶甄,天眷自古雄燕。
喜光临弥月,香浮动、太液秋莲。凤楼前。看金盘承露,玉鼎霏烟。
梨园。太平妙选,赞虎拜兕觞,鹭序鹓班。九奏虞韶,三呼嵩岳,何用海上求仙。
但岩廓高拱,瓜瓞衍、皇祚绵绵。万斯年。快康衢击壤,同戴尧天。

诗经·商颂·那
《那》,祀成汤也。微子至于戴公,其间礼乐废坏。有正考甫者,得《商颂》十二篇於周之大师,以《那》为首。礼乐废坏者,君怠慢於为政,不修祭祀、朝聘、养贤、待宾之事,有司忘其礼之仪制,乐师失其声之曲折,由是散亡也。自正考甫至孔子之时,又无七篇矣。正考甫,孔子之先也,其祖弗甫何,以有宋而授厉公。(那,乃河反。微子名启,纣庶兄,周武王封之於宋,为殷后。正考父音甫,本亦作“甫”,宋湣公之曾孙,孔子七世祖。大音泰,后“大甲”、“大古”、“大戊”、“大祖”皆放此。朝,直遥反。折,之设反。)
原文:
猗(ē)与那(nuó)与!置我鞉(táo)鼓。
奏鼓简简,衎(kàn)我烈祖。
汤孙奏假,绥(suí)我思成。
鞉鼓渊渊,嘒(huì)嘒管声。
既和且平,依我磬(qìng)声。
於(wū)赫(hè)汤孙!穆穆厥(jué)声。
庸鼓有斁(yì),万舞有奕(yì)。
我有嘉客,亦不夷怿(yì)。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温恭朝夕,执事有恪(kè),
顾予烝(zhēng)尝,汤孙之将。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