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娘秘史-伊丽莎白·巴托里背后的故事-
她在去世之前一直虔诚地祈祷着,唱着动人的歌声赞美上帝。
——斯皮什州长萨尼斯洛·图尔索(1576-1625)

古特凯尔德氏的巴托里家
匈牙利有108个氏族,每一个贵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氏族名,比如两巴托里家是古特凯尔德氏,纳达斯迪家是纳达斯氏,卡尼塞家是奥索氏等等。有一个氏族名表示你的祖先就是一名贵族,你是贵族的后代,这样一来就能表明自己的正统性,自己祖祖辈辈都是贵族,跟普通平民是不一样的。
上文提到,两巴托里家所属古特凯尔德氏,而这一氏族则是从德国施瓦本迁徙而来的。这一家族后来出了一个叫贝雷克的人,他在1279年和他的兄弟们被国王赐予索博尔奇州的巴托尔这块地,于是他们以自己的封地为姓,遂改姓巴托里。
贝雷克·巴托里的子孙后代有三个分支,第一个是艾切德系巴托里家,这一家族后来得到了艾切德并在当地修筑城堡,也就是本文的主角的那一家;第二家是邵姆约系巴托里家,这一家族在1571-1613年断断续续的统治着特兰西瓦尼亚,尽管常常与第一个家族搞混,不过两家的关系并不是非常密切;第三家,则是萨尼斯洛系巴托里家,主要事迹就是在邵姆约系流亡之后抢他们家的地。

1335年,艾切德系巴托里家得到了艾切德这块地,因为这一家族出现的比较晚所以也叫新巴托里家。新巴托里家在1419年崛起。在那一年家督斯特凡三世(?-1444)成为西吉斯蒙德·卢森堡的御膳总管,之后又与他一同前往英国做外交,说明他深得国王信任。就像上面那张家谱所写的,巴托里家的人在之后的四代都是上层贵族,出任各种要职。
龙娘的父辈是斯特凡三世的曾孙。她的大伯父博纳文图拉在1544年至1554年担任财政总管,在1554年至1566年担任国家法官;而她的二伯父在1568至1584年担任国家法官。
新巴托里家的居城艾切德堡,位于索博尔奇州。这座城堡又名胡谢尔德堡,是忠诚的意思。艾切德堡在这数百年以来,一直都是新巴托里家的政治中心,家族墓地也位于此。
当时匈牙利分为三部分:哈布斯堡家拥有上匈牙利、克罗地亚、外多瑙大部分以及匈牙利大平原小部分,将近原匈牙利王国的一半领地;奥斯曼人控制了首都布达城,以及要地埃斯泰尔戈姆城、佩奇城、塞克什白城等,占领的土地虽少,但都是政治、军事、文化重镇;而佐波尧家统治着特兰西瓦尼亚,在奥斯曼人的庇护下艰难地生存。巴托里家的尼尔巴托尔,则是位于哈布斯堡家与佐波尧家的边境地带,因此常常从一边倒戈到另一边。

龙娘的大伯父博纳文图拉,除了担任国家法官之外,还是绍莫吉州长;而她的二伯父米克洛斯则是索博尔奇及索特马尔州长,统治并保卫着自家及附近领主的领地。
在1566年的时候,奥斯曼人突然对外多瑙地区发动了袭击。他们先是在泽瑞伊家代管的锡盖特堡交战,尽管损失惨重,但他们还是攻下了这座城。之后又突破了博纳文图拉在绍莫吉州的防线,推到了佐洛州的瑙吉考尼饶城下。瑙吉考尼饶是纳达斯迪家的重镇,也是西外多瑙最为重要的城堡。因为心怀愧疚的缘故,博纳文图拉大人率领军队,对瑙吉考尼饶城下的奥斯曼人发起反击,最终冲入敌阵战死了。后来所幸哈堡家派来了援军,这才击退敌军。战后,纳达斯迪家将满目疮痍的瑙吉考尼饶献给国王,换来了后方较为安全的恰赫季斯堡。

在大伯父战死的两年后,二伯父继承了他的国家法官一职,担负起了家族重担。1569年,一个高大且健壮,名为乔治·孔拉宋尼的黑人,煽动农民发起叛乱。不过二伯父处变不惊,在孔拉宋尼发起袭击的时候立即将他捕杀,在之后的一年里将他所煽动的农民起义镇压了下去。
龙娘在大伯父、二伯父的庇护下度过了她的童年。她在儿时学习了古典名著和数学,以及匈牙利语、希腊语、拉丁语以及德语。学这些玩意算是那个年代的上层贵族的标配。可能是因为家里的孩子太多了,所以她从小就有竞争意识。学的越多,就越能从众多姐妹中脱颖而出。
1570年的时候,纳达斯迪家的人送递了一份感谢状过来,感谢状中表达了对博纳文图拉战死的惋惜,并且希望能够促成两家联姻。二伯父回信道:兄长大人只是做了他分内的事情,尊家不必太过在意。至于两家联姻的事,这样也可。
于是,15岁的费伦茨二世·纳达斯迪和10岁的龙娘订婚了。1572年12月的时候,龙娘就来到了纳家。
1575年5月8日,双方在在曾普伦州的弗拉诺夫宫举办了婚礼。毕竟是外多瑙名门娶亲,所以婚礼举办的非常盛大,有4500人出席。神罗皇帝兼匈牙利国王马克西米连二世尽管因为战事无法出席,仍然派人送来了礼物。
婚后生活
龙娘在结婚之后,得到了位于尼特拉州的恰赫季斯堡作为结婚礼物。此后,她每一年都要巡视一遍纳达斯迪家广袤的领地。纳达斯迪家拥有很多城堡、城镇和村庄,大部分分布在外多瑙;在布拉迪斯拉发和维也纳也有宅邸,其中维也纳的那座与巴查尼家共有,除此之外,在斯洛文尼亚也有块地。不过那么多她是看不过来的,她在恰赫季斯堡、沙尔堡、莱卡堡以及肖普朗凯莱斯图尔堡度过了她的大部分时光。至于其他地方,只能一年去一次。
龙娘在结婚之前,已经学会了匈牙利语、希腊语、拉丁语以及德语四种语言、古典文学、数学、击剑和马术。她在嫁到纳家之后,仍然在孜孜不倦地学习。而纳家本身就开设印刷厂,家里的藏书汗牛充栋,这也给了她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在处理家中事务之余,她从浩如烟海的藏书中学习了神秘学、科学、植物学、地理学、解剖学。除此之外,她还购买了大量关于商业的书籍,以及从其他贵族那里弄来新书的手抄本。
1586年,龙娘她舅舅斯特凡九世·巴托里去世,波兰立陶宛的巴托里王朝经历一世便终结了。而在特兰西瓦尼亚,邵姆约系巴托里家还艰难地维持着统治。

1587年的时候,龙娘的表弟,红衣主教安德烈·巴托里写信给她,希望从她那里寻求帮助:
弟弟给姐姐请安。我现在得去一趟罗马告诉他们我叔叔您舅舅斯特凡国王去世的消息。过几天会有一个领主从威尼斯过来,他跟我们家穿一条裤子的,老姐姐您家里东西齐备,弟弟我只信得过您,您可得把他招待好了。
安德烈·巴托里,出生于1566年,1584年担任红衣主教兼瓦尔纳主教,是龙娘表弟,平时也常常将自己的行程告知于她。文中的这个领主很可能指斯特凡·博奇考伊,他是邵姆约系巴托里家的重要家臣。他在巴托里家的人的护送之下返回特兰西瓦尼亚,途中得到了纳达斯迪家的人接应。
丈夫去世
费二和龙娘这两口子,虽然历史记载并不多,但也是膝下儿女成群。这两口子早期没什么记载,不过到了晚年反倒一直秀恩爱。可能他们早期也这样,只是没有记载罢了。
1596年5月24日,龙娘给费二写了一封信:
旦那様,我们的女儿安娜和奥索莉亚很健康。不过凯特琳,她的嘴巴受伤了,开始溃烂,而且下巴骨也感染了。理发师用金属棒戳了一下她中间的牙齿,他说还好一颗牙齿也没掉下来。我不知道上帝什么时候会让这场灾厄走向尽头,但是,她现在很糟糕。至于我自己,比之前几个月要好多了......
1596年7月8日,龙娘给费二写了第二封信:
说起孩子们,感谢上帝,安娜很健康,凯特琳的眼睛受伤了,奥索莉亚的嘴巴开始溃烂。感谢上帝,我很好,只不过眼睛的问题让我很伤心。
1601年,费二在布拉迪斯拉发造访巴菲家的时候,突然腿不听使唤了。虽然过了几星期之后,恢复了过来,不过从此落下了病根。1603年5月4日,他的好友乔治·泽瑞伊去世。这件事对他打击非常大。很快,他在9月底的时候,也病倒了。这一回,他彻底瘫痪了。
他在瘫痪之后,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于是他立即写信给通家之好的居辛堡领主费伦茨·巴查尼,自己死后让他继承自己的职位,顺便让他照顾自己的妻儿;随后,又把自己的堂弟塔玛斯二世·纳达斯迪叫到跟前,嘱托他在自己死后担任纳达斯迪家的摄政,统治纳达斯迪家的领地。
1604年1月3日,费二向他的另一个朋友写了信。那个人就是乔治·图尔索。图尔索是乔治·泽瑞伊的外甥,与纳达斯迪家是远房亲戚。费二写信给图尔索,让他在自己死后照顾自己的妻儿。然后他在第二天,也就是1604年1月4日就去世了。虽然他们俩来往的记载少的可怜,不过看在费二临死的前一天把妻儿托付给他,关系应该很好吧?应该吧。

博奇考伊叛乱时的纳达斯迪家
龙娘性格内向、懦弱、不谙世事,有丈夫的时候可以依靠丈夫周旋,丈夫死了之后就无能为力了。佐洛州的一名贵族乔治·班菲,派兵侵占了龙娘的村庄,但是她只知道写信抗议,一点魄力也没有,让人看笑话。
在1604年年底,斯特凡·博奇考伊发起叛乱。他曾经是邵姆约系巴托里家的家臣,所以纳达斯迪家还有新巴托里家也纷纷响应。这个时候,纳达斯迪家在副州长塔玛斯的统治下,对抗哈布斯堡家。期间,奥斯曼军队协助博奇考伊在外多瑙作乱,一度袭击了纳达斯迪家的莱卡堡,还好敌军被击退了。哈布斯堡家反应了过来,派兵攻打纳达斯迪家的肖普朗州。一时之间,纳达斯迪家乱成了一锅粥。副州长塔玛斯手里还有一支鞑靼骑兵,不过他们毕竟是外籍雇佣军,只能起到震慑作用,并不会全力替纳家作战。
在此期间,无论是副州长塔玛斯还是龙娘,都跟居辛堡领主费伦茨·巴查尼写了很多信。这个时候巴查尼继承了费伦茨·纳达斯迪的职务,担任外多瑙总司令兼肖普朗州长。他安抚了纳家人,并且给了他们很多建议。
“昨天神罗军队攻入了肖普朗州,他们烧掠、摧毁了我的城镇。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不知道......”龙娘绝望地向她的老朋友巴查尼这样说道。巴查尼大人一再建议她招募雇佣军来保护自己,不过龙娘在之后的一封信中表示自己没有钱,她也不欢迎外国人来她的城镇,因为她认为他们不够忠心。
1606年,斯特凡·博奇考伊成为匈牙利亲王兼特兰西瓦尼亚亲王,几乎与国王无异。之后,他和哈布斯堡家签署和平条约,匈牙利全境和平。之后不久他便被手下暗杀,纳达斯迪家的劫难结束了。
1606年之后,伊丽莎白·巴托里常年待在山上的恰赫季斯堡。只有到了冬三个月,大雪封山的时候,因为天气冷,不得已回沙尔堡住着。在1608年的时候,她勘察了一下沙尔堡和莱卡堡的土地,看看那边还能产多少粮食。
1608年,鲁道夫二世的弟弟马蒂亚斯在州长们的支持下篡位了。新教贵族领袖斯特凡·伊雷沙奇成为了首相,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他在第二年就去世了。乔治·图尔索接替了他,成为下一任首相。
伊丽莎白巴托里最后的冤案
在那个年代,治疗方法并不先进,也不科学。比如在1602年的时候,有两个女孩得了鼠疫,伊丽莎白就让她们全身涂满蜂蜜。现代人肯定知道,这个肯定不会起作用的。然后这两个女孩还是病死了,死前还因为蜂蜜的关系被虫子咬了。路德宗牧师斯特凡·马基亚里当时还谴责了这种行为。
1610年3月,当时已经成为首相的乔治·图尔索开始暗中调查伊丽莎白·巴托里的情况,因为他认为伊丽莎白是在虐待这些仆人。同年的8月至10月,恰赫季斯堡附近爆发了一场鼠疫。伊丽莎白和她的仆人就如同以往一样,给她们治病。她可能感觉自己也会感染鼠疫,于是在9月份的时候写下了遗嘱。在遗嘱中她将自己的遗产平均分为三份,分别给自己的一子二女。
1610年10月29日,图尔索突然来到了恰赫季斯堡,伊丽莎白的两个女婿在他身边。在那个时候,伊丽莎白·巴托里本人在城堡外面。图尔索哄骗她返回恰赫季斯堡。此时城堡内秩序井然,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只有一个被野兽咬成重伤的女孩在大厅用餐。图尔索把城堡内的人遣散,把那个重伤的女孩转移到别处治疗。然后他把伊丽莎白软禁在城堡里,对外宣称他在城堡内看到了一具女孩的尸体、一个受伤的女人和一个濒死的少女,以及一群人被关在牢里。他是想控诉伊丽莎白虐待仆人。
然后,在第二年的1月2日和1月7日召集证人发表证词。虽然证人有三百多人,但是没有一个是受害者,其中也没有受害者家属。而那个重伤的女孩,却并没能留下什么证词。试想如果是她出庭作证的话,证词会有力的多。随后,图尔索对龙娘的四个仆人分开审问,逼他们说出受害者的数量。他们给出了36和37这两个数字。但是图尔索觉得不够多,于是对他们严刑拷打,于是其中两个仆人受不住酷刑,于是把数字改为50和51。
尽管每一步都是按照图尔索的设想在走,不过有一点或许不在他的算计之内。在1606年的时候,他作为哈布斯堡家的代表,与叛军签订了《维也纳和平条约》,事后他还逼迫国王封他为伯爵。而在这个《维也纳和平条约》中,有这么一条:被告只有受到询问之后才能被判刑。图尔索深知他如果询问了伊丽莎白,那么这个事件可能会朝向自己预想不到的情节发展。于是他哄骗伊丽莎白待在自己的城堡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那四个仆人处决掉。然后对外宣称她已经认罪,因此判处她终身监禁。图尔索又撒谎表示城堡已经用石砖砌起来,只留一个小口子。后来有两个牧师前来拜访伊丽莎白,想帮她作遗嘱的证明人。但是这两个牧师在城堡内看到了惊人的一幕:伊丽莎白在城堡内自由地行走,这一点与图尔索说的不一样啊!
1614年8月21日,伊丽莎白的贴身侍卫发现她已经去世了。1614年8月25日,萨尼斯洛·图尔索写了一封信给乔治·图尔索:
我想你已经知道了纳达斯迪夫人(指龙娘)已经离开了人世,她的生命就这样画上了一个句号实在出人意料。在那天晚上,她对她的贴身侍卫说道:“你瞧,我的手多冷啊!”贴身侍卫对她说:“不要紧的,老夫人,回屋歇歇就好。”然后她就去休息了。她把本来应该枕在头下的枕头用于枕脚。就在那一晚,她躺下了之后就再也没有起来。到了早上,就发现她已经去世了。他们还说,她在去世之前一直虔诚地祈祷着,唱着动人的歌赞美上帝。
伊丽莎白·巴托里就这样死了,她的长女也在第二年随她一同离世。到了第三年,也就是1616年的时候,她的儿子保尔·纳达斯迪还有二女婿乔治·杜盖特把她的那点遗产分了。保尔分到了三分之二,因为他把大姐的那份也占了;乔治·杜盖特分到了三分之一。她的遗产不多,她丈夫去世后,遗产都是给了儿子的。她自己仅有恰赫季斯堡与贝茨科夫堡还有周围的17个村庄,这些都是给了儿子的。至于城堡内的财产就更少了,二女婿只分到了一点杯水车薪。
详尽传说考据
虽然这人在传说中杀过人,但是在历史上可行性几乎为零。究其根本,行政原因有三,司法原因有三,一门众原因复有三。
一、行政原因
①匈牙利是州长制国家,地方上是州长管事,州长不在还有副州长,什么时候轮到州长夫人/伯爵夫人管事;
②龙娘所在的尼特拉州,州长由天主教的尼特拉主教兼任,前后共历经六届,理论上只要有农民举报,龙娘就凉透;
③至于纳达斯迪家的根据地沃什州、肖普朗州,黑贝伊自己亲自统治,他有很多政绩。
补:龙娘只是食禄17个村庄,并不表示可以在这17个村庄胡作非为,还是要讲基本法的。尼特拉主教信天主教,最恨新教徒,而龙娘最终被首相乔治·图尔索所擒。在这十数年来,有一名新教徒在自己的治下胡作非为,尼特拉主教竟懵然不知,不知道是这六届主教昏聩无能,还是在刻意装聋扮哑。
二、司法原因
①六届尼特拉主教均未接到过失踪案;
②司法部门没能判龙娘有罪;
③受害者家属与目击证人未出庭;
补:受害者家属一是未能报案,二是在龙娘被抓之后仍未出庭作证,可见当时的人有多么冷血、麻木。而当时出庭的证人,证词大约分为四种。一是隔着一堵墙,听见龙娘在城堡内惩罚女孩。这种说法只是经不起推敲而已,乍一看还是有点意思。后三种分别为:听别人说xxx,猜测xxx可能被龙娘杀了,楼上加一。这三种证人,就算放到今天,也是纯捣乱的。听别人说的,把人本家请来;猜测的,叉出去;喊楼上加一的,给个包间自己写证词。这都什么人,我只听说过作业不自己做抄别人的,就连证词也有抄袭的?就算真的跟别人看法一致,也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遍吧。也就是因为这么胡闹的法庭,法官最终也没能给龙娘定罪,还是乔治·图尔索靠延长审判日期的方式,把龙娘关到死。
三、一门众原因
①塔玛斯2·纳达斯迪,在1591年担任沃什州副州长,在费二去世后担任纳达斯迪家的摄政;
②佐州班菲家经年累月地给龙娘写敲诈信,虽然未遂,但是信中从未提及过任何关于虐待仆人的事情;
③居辛堡领主费伦茨·巴查尼替纳达斯迪家管着肖普朗州;
补:这三位均未在传说中出现,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出现会大幅削弱龙娘的权力,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这三位从始至终都没有提及关于龙娘虐待仆人的事情。也就是说,她身边的人,全都不知道。在接到乔治·图尔索发布的关于龙娘被抓的消息之后,相信副州长塔玛斯还有费伦茨·巴查尼一定比尼特拉主教还要懵逼。至于佐州班菲家,常年写敲诈信,却连龙娘本人都没仔细调查过,连敲诈重点都抓不住。如果是我,肯定会以把她虐待仆人的事情报告给尼特拉主教来威胁她,不怕她不给钱。
总结:这人在历史上就是一个非常打酱油的货,全程没有存在感。头脑并不聪明,也不见得多会拿主意,人缘也不见得好,终其一生,也是一个中规中矩、碌碌无为的货。所幸被一个匈牙利天主教修士看中,所以给她编了一段剧情。这位修士名叫拉兹洛·图洛奇。他可能长期待在神罗,他对尼特拉州显然并不了解,只知道有一个新教徒在那里关过。他也不分青红皂白,冒冒失失的就给她写了一篇小说出来。不过这位修士有一件事情并不清楚,那就是尼特拉州长就是尼特拉主教,就是他们天主教的。如果他抹黑龙娘搞血液浴,同时更是黑了天主教主教人人皆昏聩无能之辈,教会治下竟然发生了这样的事,十数年来竟懵然不知,最终还要路德宗信徒帮忙侦破。
虽然这本小说几乎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但是在后来传到了西欧。法国人、英国人纷纷给她编了故事,导致她的事迹越来越西欧化。例如传说与历史最大的冲突,就是州长与伯爵了。匈牙利用的是州长制,地方上州长管事,伯爵只是荣誉头衔,匈牙利人肯定不会搞错。而在西欧,爵位还是很有用的。所以,这人自从入了西欧籍之后,就开始以伯爵夫人称呼。而在匈牙利,应称呼为纳达斯迪夫人,或是直呼其名。匈牙利人大多以官位称呼,没有官位就直呼其名。
到后来,她被爱尔兰小说家看上,给她写了一部小说叫《卡米拉》。到这里这人已经彻底脱匈入西欧了,在小说中已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西欧人,完全没有一点点匈牙利风格。
龙娘历史传说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