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两性关系的理解1
现代两性矛盾的成因
关于两性矛盾的成因我认为是多方面的
从社会生产力的视角来看
在生产力较低的时期,两性矛盾是比较小的,因为男性所具有的更强的资源获取能力对比女性是比较明显的,男女之间互补的作用很大,所以男女粪便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赛道,是不存在矛盾的。
封建社会,生产力略有富余,但这种富余不足以支撑大量劳动人口的解放,使得只能够有少部分人空余出来,而具有更强社会竞争力的少数男性群体获得解放,他们由此建立了整套延续数千年的男女框架制度,使得女性长期受到压迫,但我认为这种压迫同样施加在广大的下层男性身上,如此以维持社会稳定,真正收益的是上层男性群体,他们获得了三妻四妾的权利。
进入近现代社会,我觉得19世纪毛主席时期对女性的生产力解放是不得不提的,这个时间极大的影响了我们现代男女关系,那段时期女性的生产力是被释放出来的,女性不仅承担了家庭责任,还承担了社会生产的责任,使得很多女性生活是更为艰苦的,但我认为并不存在女性付出远高于男性的问题,因为劳动强度上,男性仍然是更高的,在生育以及家庭内部,男性仍然承担了更大的经济责任,问题在于,这个时期女性承担了更大的责任,但却没有能够获得对应的权利,对于家庭资产的分配仍然处于绝对的劣势,这是由于早前父权制以男性为继承主体这种观念延续引起的,这种不平等非常明显,延续至70后一代人。
再往后,由于独生子女制度的推进,非常意外的对家庭资产继承产生了影响,使得部分独生女获得了父辈们全部的财产,由此产生了多子女家庭继承权的矛盾,社会舆论也由此发生了转变,女性渴望获得与哥哥弟弟同样的继承权。这就引发了第一个矛盾,家庭财产分配的矛盾。按照传统,在组建家庭时,女性是嫁入男方家庭的,这是传统的婚姻模式,使得男方需要提供足够的家庭资产以维系新家庭,男性需要从父辈继承大量的财产才能为家庭的延续提供物质保障,而当女性同样想要继承财产后,财产的分配在社会层面上出现了错位,各个群体的观念出现了混乱,甚至在同一个家庭内部也会出现混乱。
比如,父母认为自己的女儿是嫁出去了,需要男方提供足够多的物质保障,包括房车彩礼等等,但独生女家庭又会为女儿提供大量的财产,此时对男方的财产要求会更高,如此才能弥补女方出嫁的损失,这使得男方家庭不堪重负。而女儿的要求是男生要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宠爱照顾,体贴温柔,这就形成了交叉式的要求,能够满足条件的人少之又少。
比如,多子女家庭,父母在分配财产时,为男孩准备房产,而女儿却分文未得,这使得家庭内部矛盾激化,但若是父母为女儿同样制备房产,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承担,但大部分家庭都不足以承受,就导致男孩很难结婚,因为很多女方家庭仍然需要男方提供房产,而女孩由于有了更多的资产从而在婚恋市场获得了巨大的优势,从而能够对男方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种前一个时代遗留下来的观念根本不能与现在的经济关系相匹配的情况屡见不鲜,社会两性的主要矛盾也在于此,女性在获得了与男性相当的社会资源,获得了相当的权利的情况下,全社会却没有能够及时的调整社会观念,大部分人仍然秉持了老一辈的嫁娶的传统观念,使得女性对男性提出了超出合理范围的要求,两性总体的嫁娶选择上出现了错位。使得“优秀女性”和“优秀男性”的定义完全不同,所谓优秀男性的稀缺性远高于优秀女性。
但我认为,在婚恋中,关于优质的定义应当以不同性别的百分比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