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战士们:揭示历史上首支同性恋军队的壮丽传奇!
底比斯圣军,甚至击败了斯巴达人。
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本篇文章可能会引起部分读者不适,但在开喷之前,请先抛下您的偏见,读完文章后,再来评论区讨论!
希腊战士 - 艺术形象 (图片来源:Artstation/@Aliaksandr Tryzonau)
“底比斯圣军”是来自底比斯的一支精锐军事单位,由150对同性恋夫妇组成。在公元前371年的留克特拉战役中,这300名同性恋战士,率领底比斯军队对抗斯巴达军队。最后,底比斯人获胜,并打破了斯巴达对希腊的控制。
1.希腊人对同性恋战士的看法
一对从事跨性别性行为的男性夫妇。在古希腊陶器上描绘 (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底比斯人相信,同性恋战士为了打动和保护他们的爱人,战斗力会更强。如果一个爱人在战斗中倒下了,他的伴侣会更加拼命地为他的死报仇。(好像有点道理哈~)
3000年前,在古希腊,同性恋不是犯罪。事实上,在某些情况下,希腊人甚至鼓励同性恋关系。
年轻男孩用浪漫的恩惠,换取了年长导师提供的知识。父亲会向神灵祈祷,希望他的儿子有吸引力,因为这意味着一个更好的导师。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小男孩成年。
士兵们会彼此建立浪漫的关系,以提高他们的士气。
希腊社会,区分了同性恋“男女”在X行为中扮演的主动和被动角色。一个积极的角色,作为一个穿透者,意味着男子气概、成年和声望。被动的角色,被渗透,代表着女性气质、青春和羞耻。
底比斯圣军的成员,是浪漫的伴侣。他们称年长的伴侣为Erastes(“情人”),称年轻的伴侣为Eromenos(“心爱的”)。每对夫妇在赫拉克勒斯的情人伊奥劳斯神庙,交换了彼此神圣的誓言。
2.关于底比斯圣军的事实
希腊战士在战斗中 (图片:elgrancapitan.org)
底比斯人在公元前4世纪初,建立了底比斯圣军。这是一个由300名同性恋战士组成的单位。他们的领导者,根据他们的技能和运动能力,精心挑选成员。
他们是全职的专业人士。底比斯城邦将供应和训练他们。每个人都有胸甲、头盔、护铐和盾牌。他们的主要武器是一把4米长的长矛和一把剑。
他们的训练,包括摔跤和舞蹈。在战斗中,他们充当突击部队,旨在杀死敌方领导人。
3.涉及底比斯圣军的战斗
战斗中的希腊士兵 (图片来源:aminoapps.com)
斯巴达城邦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404年)的胜利者。战后,他们统治了希腊世界。公元前378年,底比斯挑战斯巴达的霸权,发动了底比斯-斯巴达战争(公元前378-362年)。由于出色的军事战术和底比斯圣军,底比斯击败了斯巴达。
在冲突期间,发生了两场重大战役,特吉拉战役和留克特拉战役。
公元前375年的特吉拉战役,是斯巴达人的第一次战败。尽管拥有着6倍于底比斯圣军战士的军队,但1,800名斯巴达士兵,还是被300名无敌的底比斯圣军战士,无情击溃。
在公元前371年的留克特拉战役中,底比斯圣军战士率领7,500名士兵与12,000名斯巴达人作战。
底比斯圣军砍穿了斯巴达军队的精锐部队。他们杀死了至少1,000 名最富战斗经验的士兵,其中包括斯巴达国王。之后,斯巴达要求停战。
从那时起,古希腊人就开始认为,这些同性恋战士是不可战胜的。底比斯在留克特拉战役中的全面胜利,导致了斯巴达的衰落和底比斯后来对希腊的统治。
公元前 362 年底比斯权力鼎盛时期的古希腊地图。黄色底比斯,棕色斯巴达和绿色雅典权力块 (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底比斯圣军的历史,在公元前338年的查罗尼亚战役中结束。马其顿的腓力二世和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大帝,入侵希腊中部。以雅典和底比斯为首的希腊城邦进行了反击,但希腊重装步兵无法与马其顿方阵相提并论。
战斗结束时,希腊人逃离了战场。底比斯圣军继续战斗,尽管被包围并且寡不敌众。但所有300名底比斯圣军,都为彼此而战死。他们的首领西阿根斯最后倒下,当时他正试图保护,他死去的爱人的尸体。
腓力二世看到这些精锐战士的尸体时,哭了!(大哭特哭,哄不好的那种!)
他非常了解底比斯圣军。在查罗尼亚战役前三十年,腓力二世在底比斯成为人质。在那段时间里,他成为底比斯圣军指挥官佩洛皮达斯的 Eromenos(“心爱的”)。底比斯圣军是马其顿军队改革的典范。
马其顿人在公元前335年,彻底摧毁了底比斯城。
结束语
查罗尼亚的狮子,为纪念陨落的底比斯圣军而竖立。在雕像附近,考古学家发现了254具骷髅,分七行放置。(图片:维基共享资源)
当年,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了由同性恋夫妇组成一支军队的想法。他观察到,同性恋夫妇表现出对彼此的完全信任。他们心怀勇气和对伴侣的爱,凶猛的战斗。
底比斯圣军被摧毁后,历史上再也没有了,同性恋军队的案例。
今天的我,不想说太多,所以,我只说一句:
“他们是真正的勇士,真正的男人!”
今天分享的故事,就到这里吧,我知道你们有很多话想和我说,评论区留给大家了,尽情发挥吧!
好了,我是大家的真勇敢“神秘星球看看”,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