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三年的时间不停试错,最终三战402分成功上岸人大经济学!

我考了三次研,前两次都失败了,最后一次以总分400+(数三140+,英一80+,专业课110+,政治65+)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虽然最后一次成功了,但我更多地想和考研的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失败教训,大家只要牢记这些失败的经历并和自己比对,看看自己是否和我一样也存在类似的地方,然后再克服这些不好的地方,相信就能离自己的目标院校更进一步了。
下面我分考研历程、各科复习经验以及复试经验三块和大家分享下自己的考研路。不想看那么多内容的同学,可以自动忽略第一块,直接看第二块和第三块就可以。
一、考研历程
那先从一战说起吧。
摆在一战同学面前的头等大事应该就是择校问题吧,我也不例外。当时的我是基于这样的心态考虑的。我这样想的,如果我高三能好好学习,去个好一点的985应该不是问题(当时我们那个圈子的同学有去上海交大、国防科大、西安交大、同济,再不济也能去个湖大、中南的,而我的高考分数只比一本线多一点,就只能上一所普通的大学)。
于是当我决定考研时,我第一想到的,这个学校得是个好点的985,自己是湖南的,然后又不想再继续呆在本省了,而且当时对经济学名校了解的很少,就看到了临省的武汉大学,感觉经济学这块应该也挺强的,于是就决定就是它了。
然后我再去网上查阅它的专业课难度、历年分数线、录取人数这些事。要是我还没记错的话,武大应用经济学好像是380、390线的样子,然后专业课难度也不大。当时的我蜜汁自信,想着政治70,英语80,数学130,专业课120来算,400分很容易啊(我这个人估分还是往小的算,想着这些分数应该是底线)。
于是就这样很“自信”地定好学校了。(PS:希望大家从我的反面教材吸取教训,择校时可以更理性一些,不要高估自己的实力,最好先查学校的情况再决定报考该院校而不是像我这样,凭自己的喜好去选学校)、
再然后就是开始复习了,大三平时上个课,总觉得考研还很遥远,复习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盲猜,一战考生这样的人可能不在少数),到最后各科复习时间都不够,索性自己也放弃自己了,12月份还花了好几天来看动漫,感觉是在给自己艰苦的备考生活找点润滑剂和缓解临考的焦虑感,最后好像考了快370来着,一战就这样失败了。(考研是个长期工程,大家得学会坚持,学会合理有效分配时间,适当地劳逸结合)

接下来和大家谈谈二战失败史。
可能是现在考研往届生的占比越来越大,名校更是如此,所以一战失败后自己难过了没多久,也就没太放在心上了,更没有好好反思自己一战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只是粗略地想了想,应该是下面三点原因:
动手晚,复习时间不够;
学几天就玩一天,不够认真,因此没能持续学下去;
专业课复习地很迷,不知道怎么学。然后更关键的是,这些只停留在思想认识上,并没有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再加上又是毕业季,就这样和大学同学们一起玩着玩着就毕业了,考研的事早就抛在脑后了。
二战开始是在6月底了,因为自己自制力不高,所以没有回家复习,而是选择在本科学校复习的。当时各科基本都忘的差不多了,我就从数学、英语开始捡起,复习到8月份时,觉得数学也捡起来了。再然后中间出了一些事情耽误了一阵子,到8月中旬才开始复习专业课,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做完了高鸿业的课后题,当时觉得自己挺OK啦。
此外专业课这块,当时报了个炳哥的弟子班,听了几节课后觉得讲的挺好的,而且了解到炳哥的学生有考上北大、复旦、人大等顶尖名校,于是自己也暗想着,都二战的人了应该考个更好的学校。当时是在北京上海之间犹豫,人大的话比去年复习就多了一门政治经济学,招生人数也多,而复旦还要考国际经济学,招生人数还少。权衡之下决定考人大,于是从9月中旬左右开始复习人大的专业课(参考书繁多,难度确实不小),并一边开始听炳哥的暑期强化班。
当时有些心急,有点追求进度,忽略了效果,而且之前学的知识也没有及时巩固,再加上当时没有固定的学习位置,时常从这栋教学楼被赶到另一栋,每天的复习效果大打折扣,而自己的心态在后期也因为这些事情变得很糟糕。
在12月份时候还得了一场大病,回家住了5天的医院,再回去学校时只有8天的样子就要考试了。那时我知道今年二战又要跪了,事实也确实如我所预料的那样,最后只考了340多,再一次失败了。
PS:二战考生如果要换学校的话,最好早点开始动手,可能不同学校专业课差异很大让你猝不及防;在学校复习的同学最好能趁早在学校占个固定位置自习;保持身体健康和一个正常的心态,这对于非应届生往往更重要。
二战考研失败不像一战失利后比较容易放下,给我的打击特别大。让我特别特别怀疑自己,丢掉了所有的自信,甚至让我觉得未来自己将一事无成,做啥都难免逃脱失败的阴影,每天都沉迷在游戏中,起早贪黑地玩,那段时间里游戏似乎就成了我的最后一颗救命稻草。
最后父母也看不下了,一天和我商量着说要不你调剂吧上个普通学校研究生或者在家里这边考个公务员。这时我才不得不重新去面对我自己,审视我自己,最后我没有走他们给我规划的那二条路。
第二天我一个人来到本科学校所在的城市,在朋友的帮忙介绍下,我顺利在一家中学辅导机构做任课老师,挣的够自己花的,还有些结余。不是那么繁忙的工作也让我有时间好好去审视过去二年的自己,最后还是决定再来一年,并告诫自己今年要是再失败的话,就认命了,自己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
就这样,六月底我辞职了,再一次准备考研。因为有了去年考人大的经验,所以学校这一块没有再纠结什么,同时也不想再冒险换学校去考北大了,心里觉得只要考上人大就行了,别要求太高。
三战复习时,自己的心态很平,尽管中间也有过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但是自己都能比较理性地去对待处理了,没有给自己复习心态上造成较大的波动,同时复习也比较有规划,定期给自己放假休息、锻炼,最后也很幸运,顺利考上了人大。(往届生考研心态要平,任何影响自己学习的事要学会冷静处理,不要把这些事作为自己不学习、学不好的理由,你得为自己的选择、自己的人生负责)
二、各科复习经验
1. 政治
复习建议:把握住“得选择题者得政治”原则。应届生9月份开始就行,往届生的话10月份复习也可,最好不要在暑期就复习,因为会耽误数学和专业课学习。政治按照大部分人的复习节奏来,这样下来的话,只要考试正常发挥,没有大的失误,相信大家都能取得自己预期的那个分数。
2. 英语
复习建议:见缝插针地学习,把握住“低投入,高产出”原则,前期可能背单词的时间会花得多一点,后面针对各个题型复习时,时间可以相对少一些。首先从词汇说起,词汇是每个同学刚复习考研英语时绕不过去的一个槛,而一旦你词汇量上去了,你的英语复习就开挂了,后面复习时间也能大大减少。推荐大家关注“掌腾考研”微信公众号,里面有英语的每日打卡,而且打卡的内容全是红宝书里面的单词、长难句等。大家可以每天用零碎的时间背背单词,增强语感。这点类似于数学,基础学扎实了,强化上手就快了。
英语作文的话,大家可以找些模板进行背诵。我是整篇背诵的,大小作文各自背了10篇左右,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平常可以自己整理些精彩的句子,形成自己的写作素材。基础不好的同学可以多背诵,背熟达到自己能熟练默写的地步就可以了,然后平常有时间就拿着真题里的作文题目结合自己背的作文去仿写,仿写多了上考场就可以从容地发挥了。然后就是新题型,如果复习紧张的话,大家在12月复习这个也没关系。
再然后就是翻译和完型了。当你词汇和阅读掌握好了,完型基本上也没问题了,翻译这块,我个人觉得性价比不是很高,感觉花了时间可能也不会有很大分数上的提高,所以不是很建议大家在这个上面花功夫。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当大家各个题型都熟练掌握以后,就可以成套成套地拿你没做过的真题去模拟考试(模拟考试很重要),看看自己的做题习惯和时间安排是否合理,能否在3个小时内答好题目。
2. 数学
复习建议:数学复习的一个总的原则是“切忌贪多,先精再广”。之前做的错题,没思路的题要时常拿出来做。考研数学三包括高数、线代和概率论三部分,其中高数部分的分值最大,也是最难的部分。高数部分一定要消化、吃透(PS:吃透的标准,比如说一个定理,你得会它的证明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再比如一个选择题,你得把四个选项错在哪,正确解法以及尽量多尝试一题多解这样)。
追求高分的同学,在经历过数学强化学习后,在9月份做真题的时候,可以配合些数学题做做,不要贪多,吃透它,不能只停留在会选对正确选项这个层面上,还要把错误选项原因弄清楚,以及一些经典结论也要留心记住,一来可以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二来可以用来验证自己答案的准确性。
最后如果你的复习时间够用的话,可以尝试自己给自己出题。变个已知条件或者从结论出发改些数据然后看看能不能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诸如此类的改法,有兴趣和时间的同学可以试试,说不定在考场上会有惊喜。
4. 专业课
就人大802经济学综合来看:
参考用书:高鸿业微观、宏观;范里安微观、尼克尔森微观;曼昆宏观;宋涛政经、程恩富政经计算题,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看看平新乔十八讲、多恩布什宏观、布兰查德宏观。
题型风格:微观以计算为主,政经和宏观偏文字性
复习建议:刚开始复习专业课的同学可以听炳哥的教材精讲课程和基础班,然后把初级讲义上的习题和高鸿业的课后习题做了(微观可以挑着做,像市场失灵那块可以重点做,其他部分可以少做和不做),这样下来的话,基础就会打的很扎实,暑期强化时接触难点知识时,理解起来也会比别人更快更深入,比别人复习效果就会好很多。
暑期强化时,可以把炳哥的暑期课听个二遍,同时结合暑期讲义做参考书(尼克尔森、曼昆等)课后习题以及班级配套的习题。最后上人大定向课时把人大真题弄明白,同时可以看看北大、复旦、上财等试题,借鉴其中和人大考题风格、知识点相近的考题,查漏补缺。
三、复试经验
人大经院的复试有专业课笔试、英语笔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以及英语面试四个部分。
先谈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面试时进去先抽签,然后自我介绍(老师会在你的自我介绍过程中问一些问题,有生活类也有专业类的),接着把你抽到的题目念给老师听,会有一、二分钟思考时间,然后老师会根据你的回答,追问一些问题。
一般来讲,专业课追问大都会问到一些有深度的问题,我的一个经验就是,面试时不要太紧张,大方自信些,把能想到的点分点和老师说清楚就行,要是实在一点话也说不出来,那只能和老师虚心说自己确实不懂了,复试后再查阅相关资料学习。这一块准备,只能大家平常多看些书,多关注经济时事啦,短期也确实很难提高。
然后是英语面试。也是先抽签再自我介绍然后念题,题目分为生活类和专业类二种,生活类的题一般大家都会有准备不用担心,要是抽到专业类的,面试场上确实很容易让人发怵(我抽到专业问题想换题,但是老师不让换题),只能尽量多说,老师也不会怎么为难你的。
再就是英语笔试。有英译汉和汉译英二种题型,英译汉比较简单,不用怎么准备,汉译英可以看看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积累相关的经济术语的表达即可。
最后是专业课笔试这块。复试这个书确实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看看(理解的少),该背的还是得背,绕不过去的。
PS:其实面试还是比较轻松的,主要是大家考完初试后,中间再加上过年啥的,学习的心思可能不大了,其实只要能认真准备一个月,我想你的面试成绩一定很靠前,低分进复试的同学这样做的话也大概率能逆袭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