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回收处理设备破碎方法,锂电池回收设备预处理过程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储能等领域,但由于生命周期有限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导致其报废数量与日俱增。对典型废旧锂离子电池的组分进行分析,并对有价金属回收的主要技术过程:

将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芯置于10%的NaCl溶液中浸泡12h后,拆除外壳后得到极芯。由于极芯尺寸大,且极芯中各成分相互缠绕在一起,因此,在物理分选前需对极芯进行破碎处理。通过总结文献资料,发现目前主要采用传统破碎法和规则破碎法处理极芯,对两种破碎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目的在于确定的更好破碎方式,为后续的物理分选和热处理工艺提供有利条件。

锂电池回收处理设备破碎法,得到规则破碎产物(主要包括隔膜、正极和负极)
(1)粒度分布均匀,规则破碎产物的粒度和体积相同。
(2)显著的粒度差,正负极材料的粒度为30~ -50 um,规则破碎产物中,正负极材料与铝箔和铜箔的粒度差极大。经处理后,正负极材料脱落,经筛分实现正负极材料与铝箔和铜箔分离。
(3)规则破碎产物不存在等沉降现象,规则破碎产物的粒度和形状相同,密度不同,因此在沉降过程中所受的介质阻力不同,不会发生等沉降现象,有利于重力分选。

(4)铝箔和铜箔易回收,铝箔和铜箔与正负极材料的粒度差极大,不易于与正负极材料混合,经后续处理后促使正负极材料从铝箔和铜箔上脱落,通过筛分即可回收铝箔和铜箔。
(5)物理分选较容易,破碎产物中隔膜、铜箔和正极的比重分别为0.44 g/cm',5.82 g/cm’,3.93 g/cm3,比重相差较大;此外,铜箔和正极的电导率分别为0.24μs/cm和0.028μcm。破碎产物的物理性质差异明显,通过物理分选法可实现极芯中各成分有效分离。
锂电池回收处理设备规则破碎条件下,采用物理分选工艺,实现极芯中各组分的有效回收。回收到的负极材料、隔膜、铜箔、铝箔和正极材料,通过分析回收产品的纯度,确定回收产品的未来应用。
锂电池回收设备预处理过程的目是初步分离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的有价部分,高效选择性地富集 电极材料 等高附加 值部分,以便后续回收过程顺利进行。预处理流程一般结合破碎、研磨、筛选和物理分离方法,废旧锂离子电池的资源化技术,就是将废旧锂离子电池中有价值的成分,依据其各自的物理、化学性质,把它们分离出来。